第一百十三回 廢光緒冊立大阿哥 出曉谕保護義和團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榮祿便叫軍機章京将這手摺交與譽錄官寫好,送進宮中,呈與太後。
太後見了大喜,立刻命内閣抄發,通知各省,并照會各國公使。
誰知這上谕一下,便轟動全國。
都說西太後決心廢皇帝了,那蟄居檀香山的康有為,逃往日本的梁啟超,便立刻号召海外華僑捐款相助,派了許多人,到各處遊說,請救援助。
于是各省督撫之中,如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等,紛紛專摺入奏,請皇太後皇上,尊重祖宗成法,以安民心。
康有為等又電請各國政一府,聲讨西太後罪狀,請各國援助光緒帝。
這時太後心中雖然不悅,仍拟于次年正月舉行遜位的事。
那端王載漪,更以太上皇自居,出入宮禁,招搖餅市,榮祿奕匡等尤其卑鄙無恥,跟着端王屁一股後邊亂轉,太後又下了一道谕旨,聲稱皇帝病重,所有一切郊廟大祀,都派大阿哥恭代行禮。
當日各國公使等聞知此事,都很不滿意太後,怕太後要将中國鬧成一一團一混亂,紛紛向總理衙門質問,問現在中國的元首,究竟是西太後?還是光緒帝?請明白答複。
以便迳電本國,再行承認。
總理衙門王公大臣等,因各國質問得很利害,大有不承認西太後之意,弄得無話可答。
那榮祿奕匡,李蓮英三人,便将各國質問的話,告訴了端王,端王氣得拍案頓足,大罵洋鬼子便把外國人恨入切骨,必要報外國之仇。
那日太後與端王談起外國人甚為反對冊立大阿哥的事。
端王就咬牙切齒地奏道:“外國人仗着兵力,欺侮我中國人,其實外國的兵,真敵不住我國,我國有這許多的臣民,豈能受外國的欺侮嗎?前次英法進京,不過是乘着我國南方戰事未定,所以利用機會,打進北京。
這一次日本打勝仗,又全是李鴻章一人誤的事,若真個練好了兵,包管将外國掃滅。
” 太後大喜,便命端王與榮祿會商練兵的事,端王退出之後,忙着去找榮祿。
那榮祿見了端王,本是拍馬屁拍慣了的,何況練起親軍來,又有利可圖呢!于是便與端王密商了三四次才拟定由榮祿自成一軍,定名武衛中軍,直隸提督聶士所統于直隸軍隊,改稱為武衛左軍馬玉昆所部的毅軍,改為武衛後軍,董福祥所統的甘軍,改為武衛右軍,袁世凱所練的新軍,改為武衛前軍。
拟定之後,端王便入宮去見太後,跪安已畢,端王奏道:“奴才奉旨,編練武衛軍,現已編妥,共分前、後、左、右、中五軍,足有一百萬人,奴才常對皇太後奏過,隻要有千萬人馬,便可掃滅洋人,如今編成百萬大兵,管叫那些外國人,要被奴才殺得寸草不留,不敢在我國立足了。
” 太後笑道:“我有你這個好忠臣,還怕什麼洋人呢?明日我就派你武衛全軍督練大臣,你要振作一精一神,好好地去幹。
” 端王忙叩頭謝恩,退出宮外,即到榮祿府中秘密會議去了。
次日太後降下懿旨,派端王載漪為督練武衛軍大臣,榮祿為副大臣。
谕旨一下,端王與榮祿合遞奏摺謝恩。
頓時就奏派了許多近支宗室裡的闊子弟充當委員,又派了許多不通武備的闊司官們擔任編制,又設了一個武衛全軍營務處,奏派溥興鐵良等督一操一。
榮祿忙着派人到天橋一帶,橫着白旗子招兵,隻要看見流一氓地痞,就拉了去,以充兵數,又在南苑修造營房,聲勢赫赫,鬧得全國皆知。
但是領來的饷,被克扣了一大半,所用的各官員,不是老朽不堪的綠營差弁,就是捐班出身的卑鄙官員,還有些是毫無知識的闊人子弟。
端王見權在握,羽翼衆多,便大膽地幹起來。
又奏請皇太後特開弘德殿,命大阿哥讀書,派慈安太後的父親承恩公崇绮為師傅,陝西陝安道高赓恩,侍讀學士實豐崇壽,會同授課。
并派大學士徐桐照料弘德殿事務,又派松桂為滿文教習。
那王芬車充壓馬為大臣。
又送了些近支宗室的年輕哥兒們,陪太子讀書。
崇绮雖然按時授課,無奈這個大阿哥是江山易改,天一性一難移。
見了書本,便頭昏腦悶,終日的養鴿子,玩哈巴狗,與小太監打架。
崇绮奏知太後,太後不但不怒,反說道:“我朝的皇帝,如雍正老佛爺,少年的時候,便是這樣的,将來大阿哥大了,自然會學識增進,你們不必多慮。
” 崇绮等自然不敢再奏,隻得聽他去了,那端王、李蓮英、榮祿等,暗中密謀,打算除了光緒帝,快快保大阿哥溥俊作皇上,免得慈禧駕死之後,光緒皇帝記恨前仇,于生命有所不保。
起初不過是鬼鬼祟祟的秘議,後來居然明目張膽,大做起來,那宮内的太監,也都在外邊逢人便說,過了年正月初一日就要換新皇帝了。
這時日本方面,又有一班革命一黨一想乘此機會,恢複漢族的國家,密派許多一黨一員,到各省鎊處,謀圖起義。
南方謠言四起,地方長官都十分驚慮。
那端王還時時慫恿着太後,要與外國人作對。
載瀾又暗中與剛毅趙舒翹結
太後見了大喜,立刻命内閣抄發,通知各省,并照會各國公使。
誰知這上谕一下,便轟動全國。
都說西太後決心廢皇帝了,那蟄居檀香山的康有為,逃往日本的梁啟超,便立刻号召海外華僑捐款相助,派了許多人,到各處遊說,請救援助。
于是各省督撫之中,如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等,紛紛專摺入奏,請皇太後皇上,尊重祖宗成法,以安民心。
康有為等又電請各國政一府,聲讨西太後罪狀,請各國援助光緒帝。
這時太後心中雖然不悅,仍拟于次年正月舉行遜位的事。
那端王載漪,更以太上皇自居,出入宮禁,招搖餅市,榮祿奕匡等尤其卑鄙無恥,跟着端王屁一股後邊亂轉,太後又下了一道谕旨,聲稱皇帝病重,所有一切郊廟大祀,都派大阿哥恭代行禮。
當日各國公使等聞知此事,都很不滿意太後,怕太後要将中國鬧成一一團一混亂,紛紛向總理衙門質問,問現在中國的元首,究竟是西太後?還是光緒帝?請明白答複。
以便迳電本國,再行承認。
總理衙門王公大臣等,因各國質問得很利害,大有不承認西太後之意,弄得無話可答。
那榮祿奕匡,李蓮英三人,便将各國質問的話,告訴了端王,端王氣得拍案頓足,大罵洋鬼子便把外國人恨入切骨,必要報外國之仇。
那日太後與端王談起外國人甚為反對冊立大阿哥的事。
端王就咬牙切齒地奏道:“外國人仗着兵力,欺侮我中國人,其實外國的兵,真敵不住我國,我國有這許多的臣民,豈能受外國的欺侮嗎?前次英法進京,不過是乘着我國南方戰事未定,所以利用機會,打進北京。
這一次日本打勝仗,又全是李鴻章一人誤的事,若真個練好了兵,包管将外國掃滅。
” 太後大喜,便命端王與榮祿會商練兵的事,端王退出之後,忙着去找榮祿。
那榮祿見了端王,本是拍馬屁拍慣了的,何況練起親軍來,又有利可圖呢!于是便與端王密商了三四次才拟定由榮祿自成一軍,定名武衛中軍,直隸提督聶士所統于直隸軍隊,改稱為武衛左軍馬玉昆所部的毅軍,改為武衛後軍,董福祥所統的甘軍,改為武衛右軍,袁世凱所練的新軍,改為武衛前軍。
拟定之後,端王便入宮去見太後,跪安已畢,端王奏道:“奴才奉旨,編練武衛軍,現已編妥,共分前、後、左、右、中五軍,足有一百萬人,奴才常對皇太後奏過,隻要有千萬人馬,便可掃滅洋人,如今編成百萬大兵,管叫那些外國人,要被奴才殺得寸草不留,不敢在我國立足了。
” 太後笑道:“我有你這個好忠臣,還怕什麼洋人呢?明日我就派你武衛全軍督練大臣,你要振作一精一神,好好地去幹。
” 端王忙叩頭謝恩,退出宮外,即到榮祿府中秘密會議去了。
次日太後降下懿旨,派端王載漪為督練武衛軍大臣,榮祿為副大臣。
谕旨一下,端王與榮祿合遞奏摺謝恩。
頓時就奏派了許多近支宗室裡的闊子弟充當委員,又派了許多不通武備的闊司官們擔任編制,又設了一個武衛全軍營務處,奏派溥興鐵良等督一操一。
榮祿忙着派人到天橋一帶,橫着白旗子招兵,隻要看見流一氓地痞,就拉了去,以充兵數,又在南苑修造營房,聲勢赫赫,鬧得全國皆知。
但是領來的饷,被克扣了一大半,所用的各官員,不是老朽不堪的綠營差弁,就是捐班出身的卑鄙官員,還有些是毫無知識的闊人子弟。
端王見權在握,羽翼衆多,便大膽地幹起來。
又奏請皇太後特開弘德殿,命大阿哥讀書,派慈安太後的父親承恩公崇绮為師傅,陝西陝安道高赓恩,侍讀學士實豐崇壽,會同授課。
并派大學士徐桐照料弘德殿事務,又派松桂為滿文教習。
那王芬車充壓馬為大臣。
又送了些近支宗室的年輕哥兒們,陪太子讀書。
崇绮雖然按時授課,無奈這個大阿哥是江山易改,天一性一難移。
見了書本,便頭昏腦悶,終日的養鴿子,玩哈巴狗,與小太監打架。
崇绮奏知太後,太後不但不怒,反說道:“我朝的皇帝,如雍正老佛爺,少年的時候,便是這樣的,将來大阿哥大了,自然會學識增進,你們不必多慮。
” 崇绮等自然不敢再奏,隻得聽他去了,那端王、李蓮英、榮祿等,暗中密謀,打算除了光緒帝,快快保大阿哥溥俊作皇上,免得慈禧駕死之後,光緒皇帝記恨前仇,于生命有所不保。
起初不過是鬼鬼祟祟的秘議,後來居然明目張膽,大做起來,那宮内的太監,也都在外邊逢人便說,過了年正月初一日就要換新皇帝了。
這時日本方面,又有一班革命一黨一想乘此機會,恢複漢族的國家,密派許多一黨一員,到各省鎊處,謀圖起義。
南方謠言四起,地方長官都十分驚慮。
那端王還時時慫恿着太後,要與外國人作對。
載瀾又暗中與剛毅趙舒翹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