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回 寇總管撞死深宮 珍貴妃再囚永巷
關燈
小
中
大
裡。
見太後來到。
忙起來行禮,低着頭站在一旁。
太後坐下,含怒問道:“你幹的好事,我全不說了現在你自己打算怎麼樣罷。
” 光緒皇帝同癡子一般,一言不發。
太後又道:“好罷,就煩你在這裡歇着吧。
” 光緒皇帝仍是不言。
隻見總管太監寇連材,搶步上前,伏地奏道:“老佛爺在上,不是奴才大膽亂陳,老佛爺的聖意,是不是把皇上永遠監禁在這裡。
” 太後還未曾開口,那如狼假虎的李蓮英,早在一旁喝道:“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敢問老佛爺的,你是何人,敢在老佛爺面前放肆。
” 寇連材又忙叩頭,向太後奏道:“老佛爺的恩典,恕奴才這個。
因為皇帝親政乃中外皆知,倘一旦發生變故,咱們國内的臣工,當然無話可說。
隻怕那外國人,又要鬧出煩言,這是關系極大的事,要求老佛爺聖明詳察,三思而後行之的啊!” 太後聽了,頓時臉上變色,向着光緒帝冷笑道:“好一個糊塗的孩子,一寵一用小人,連一個小小的太監,也這樣的大膽,敢非議朝政,怪不得那班逆臣,格外膽大橫行了。
” 說着便喝令李蓮英:“将寇連材拖下去,押到儀鑒殿中侍候,我要親自拷問。
” 李蓮英狐假虎威,将寇連材拖着就走。
那寇連材放聲大哭,很悲慘地叫道:“皇上主子,恕奴才今生不能報答主子的聖恩了。
” 李蓮英一個嘴巴,喝一聲:“走啊!” 就同拖綿羊似地,拉了下去,一直押到儀鑒殿。
太後又吩咐看守瀛台的侍衛,命他們非奉太後的懿旨,不準私放船隻過去,侍衛們齊聲答應。
從此瀛台交通,就被斷絕了。
太後離了瀛台,回到儀鑒殿。
及至殿門,李蓮英已笑容滿面的上前跪接,太後下了轎李蓮英扶着進殿,升了寶座,太後命将寇連材帶上來。
李蓮英遵旨,将寇連材押解上殿。
太後一見寇連材,頓時怒氣沖天,高聲喝問道:“你這膽大的奴才,我久知你挑唆皇上,妄行新政,還敢私通外臣,賣官鬻爵,我那時沒有閑空,聽你們這班逆賊去膽大妄為。
今天可饒不了你,快把皇帝與康有為等的事,從實招來,或可免你一死,不然的話,我可要将你碎一屍一萬段,比處置譚嗣同等更加利害呢!” 寇連材聽了太後之言,面不改色,朗朗地奏道“奴才伺候今上皇帝隻曉得盡忠盡職,餘下的事,一概不知。
老佛爺說我私通外臣,賣官鬻爵,那是李蓮英的事,與奴才更無幹系。
老佛爺如要嚴刑勒一逼一,叫奴才招供,奴才就拼着碎一屍一萬段,到了臨死之時,也隻有一個忠字的啊!” 太後大怒,把龍案一拍,厲聲喝道“你這狗奴才,倒還頂撞皇太後嗎?李蓮英快些用刑。
” 寇連材這時知道是免不了的,便大聲叫道:“且慢,我寇連材今天是拼着一死,盡忠皇上,且待我說完,再行動手。
” 于是指天畫地,把太後的過處,如數家珍一般,滔一滔一不一絕地說了一大遍,什麼一寵一納戲子,以及種種的宮廷的秘事,都講出來,隻氣得太後面一皮紫漲,連連拍案,叫推出去剮了,寇連材那等得及他們動手,便跳起來,大叫三聲:“今上萬歲!今上萬歲!今上萬歲萬萬歲!恕奴才不能再伺候皇上了。
” 喝聲未畢,已跳到殿柱前,咬着牙齒,一頭撞去,把腦袋殼撞開,血流滿柱,直滴下來。
那寇連材又将腦袋上的血,在白石玉階台上滴成一個大忠字,然後倒地而死。
那李蓮英和一班小太監們,都吓得掩面飛跑,不敢去看。
寇連材死後,慈禧太後指着他的一屍一身罵道:“這狗奴才真是反了,竟敢這樣的兇惡,是誰縱容到這樣的呢?” 說罷兀自怒氣勃勃地,叫把寇連材的一屍一身拖下去戮一屍一。
李蓮英遵旨命侍衛們把寇連材的一屍一身擡下殿去,實行戮一屍一。
一面扶着太後,回寝室休息。
大公主忙着倒茶裝煙,勸太後息怒。
按下不談。
且說寇連材一死之後,這個消息,傳遍宮闱,又被珍妃知道了,那珍妃原是皇帝最相一愛一的賢妃,又是翰林學士文廷式的女弟子。
熟讀詩書,深明禮義,經史子集,無所不通,真是賢淑忠貞,品學兼全。
光緒帝當初本想立她為皇後,後因皇太後挾制,硬要立太後的内侄女,就将她封為珍妃。
前面書中,早已說過了珍妃因見皇帝數日未曾進宮十分愁慮,及至派人到乾清宮打聽,才知皇上已被太後囚在瀛台,吓得珍妃,魂飛魄散,眼中流下熱淚心中暗想皇帝此番被囚,隻怕兇多吉少,就是太後不加害于皇帝,以後更不知何日方得出頭。
珍妃便想到太後面前,哭訴力争,如果太後能回心轉意,将皇帝放出,自然是再好沒有的了。
萬一太後不肯釋放,就拼着一死,以盡夫婦之道,也不
見太後來到。
忙起來行禮,低着頭站在一旁。
太後坐下,含怒問道:“你幹的好事,我全不說了現在你自己打算怎麼樣罷。
” 光緒皇帝同癡子一般,一言不發。
太後又道:“好罷,就煩你在這裡歇着吧。
” 光緒皇帝仍是不言。
隻見總管太監寇連材,搶步上前,伏地奏道:“老佛爺在上,不是奴才大膽亂陳,老佛爺的聖意,是不是把皇上永遠監禁在這裡。
” 太後還未曾開口,那如狼假虎的李蓮英,早在一旁喝道:“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敢問老佛爺的,你是何人,敢在老佛爺面前放肆。
” 寇連材又忙叩頭,向太後奏道:“老佛爺的恩典,恕奴才這個。
因為皇帝親政乃中外皆知,倘一旦發生變故,咱們國内的臣工,當然無話可說。
隻怕那外國人,又要鬧出煩言,這是關系極大的事,要求老佛爺聖明詳察,三思而後行之的啊!” 太後聽了,頓時臉上變色,向着光緒帝冷笑道:“好一個糊塗的孩子,一寵一用小人,連一個小小的太監,也這樣的大膽,敢非議朝政,怪不得那班逆臣,格外膽大橫行了。
” 說着便喝令李蓮英:“将寇連材拖下去,押到儀鑒殿中侍候,我要親自拷問。
” 李蓮英狐假虎威,将寇連材拖着就走。
那寇連材放聲大哭,很悲慘地叫道:“皇上主子,恕奴才今生不能報答主子的聖恩了。
” 李蓮英一個嘴巴,喝一聲:“走啊!” 就同拖綿羊似地,拉了下去,一直押到儀鑒殿。
太後又吩咐看守瀛台的侍衛,命他們非奉太後的懿旨,不準私放船隻過去,侍衛們齊聲答應。
從此瀛台交通,就被斷絕了。
太後離了瀛台,回到儀鑒殿。
及至殿門,李蓮英已笑容滿面的上前跪接,太後下了轎李蓮英扶着進殿,升了寶座,太後命将寇連材帶上來。
李蓮英遵旨,将寇連材押解上殿。
太後一見寇連材,頓時怒氣沖天,高聲喝問道:“你這膽大的奴才,我久知你挑唆皇上,妄行新政,還敢私通外臣,賣官鬻爵,我那時沒有閑空,聽你們這班逆賊去膽大妄為。
今天可饒不了你,快把皇帝與康有為等的事,從實招來,或可免你一死,不然的話,我可要将你碎一屍一萬段,比處置譚嗣同等更加利害呢!” 寇連材聽了太後之言,面不改色,朗朗地奏道“奴才伺候今上皇帝隻曉得盡忠盡職,餘下的事,一概不知。
老佛爺說我私通外臣,賣官鬻爵,那是李蓮英的事,與奴才更無幹系。
老佛爺如要嚴刑勒一逼一,叫奴才招供,奴才就拼着碎一屍一萬段,到了臨死之時,也隻有一個忠字的啊!” 太後大怒,把龍案一拍,厲聲喝道“你這狗奴才,倒還頂撞皇太後嗎?李蓮英快些用刑。
” 寇連材這時知道是免不了的,便大聲叫道:“且慢,我寇連材今天是拼着一死,盡忠皇上,且待我說完,再行動手。
” 于是指天畫地,把太後的過處,如數家珍一般,滔一滔一不一絕地說了一大遍,什麼一寵一納戲子,以及種種的宮廷的秘事,都講出來,隻氣得太後面一皮紫漲,連連拍案,叫推出去剮了,寇連材那等得及他們動手,便跳起來,大叫三聲:“今上萬歲!今上萬歲!今上萬歲萬萬歲!恕奴才不能再伺候皇上了。
” 喝聲未畢,已跳到殿柱前,咬着牙齒,一頭撞去,把腦袋殼撞開,血流滿柱,直滴下來。
那寇連材又将腦袋上的血,在白石玉階台上滴成一個大忠字,然後倒地而死。
那李蓮英和一班小太監們,都吓得掩面飛跑,不敢去看。
寇連材死後,慈禧太後指着他的一屍一身罵道:“這狗奴才真是反了,竟敢這樣的兇惡,是誰縱容到這樣的呢?” 說罷兀自怒氣勃勃地,叫把寇連材的一屍一身拖下去戮一屍一。
李蓮英遵旨命侍衛們把寇連材的一屍一身擡下殿去,實行戮一屍一。
一面扶着太後,回寝室休息。
大公主忙着倒茶裝煙,勸太後息怒。
按下不談。
且說寇連材一死之後,這個消息,傳遍宮闱,又被珍妃知道了,那珍妃原是皇帝最相一愛一的賢妃,又是翰林學士文廷式的女弟子。
熟讀詩書,深明禮義,經史子集,無所不通,真是賢淑忠貞,品學兼全。
光緒帝當初本想立她為皇後,後因皇太後挾制,硬要立太後的内侄女,就将她封為珍妃。
前面書中,早已說過了珍妃因見皇帝數日未曾進宮十分愁慮,及至派人到乾清宮打聽,才知皇上已被太後囚在瀛台,吓得珍妃,魂飛魄散,眼中流下熱淚心中暗想皇帝此番被囚,隻怕兇多吉少,就是太後不加害于皇帝,以後更不知何日方得出頭。
珍妃便想到太後面前,哭訴力争,如果太後能回心轉意,将皇帝放出,自然是再好沒有的了。
萬一太後不肯釋放,就拼着一死,以盡夫婦之道,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