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龍的翻身
關燈
小
中
大
顯出十分勤勞的精神,收拾着一切,像是廚子、聽差、女仆、保姆,什麼事都幹。
正在避暑的季候裡,逛山的人以及住三五天的,生意很不壞。
果然,那破壞的閣子不曾白白花錢修理了,這時抓住發财機會的外國人運氣碰得好,一連二十多天沒有連陰的天氣。
但因此,杜谷的教師卻更少與他們接近或設法說話的時機。
老道士每見尖閣子上有袒胸露出紅臂膀的女人,與唱着像驢叫的聲音的男子,便常常躲到廟後山下坡的小柳林中躺着,看小蚱蜢在青草上跳躍,不黑天不回廟裡來。
所以教師從杜谷爬上來找不到人,又不願意到柳樹底下陪那個古怪的道士,無聊地在廟外的泉流旁邊走幾個來回,碰着那些很大方、很快活、很悠閑的外國旅客逛過來,他便閃到石磴下面的大圓石後,畏縮而又貪婪地瞧着那些人拍着肩膀,擡動健勁的赤腿。
那些一團高興對一切似是海闊天空般的旅客們,誰會注意到這個穿了帶着補釘的舊布小衫、長頭發、瘦削蒼白的髒男人。
山中的窮人,幹苦活的,或是廟裡的雇工,至多人家當小偷似的看他幾眼。
那些扭着腰肢走路的年輕女外國人,尖聲對那些男的說着話,看他忙忙地閃到大青石後,便來一陣俏麗的笑語。
我們的教師即時蹑着腳從石坡上竄下來,用指頂着破帽,抹着額角上的汗珠子,一個勁下了峽谷。
快到荊針編成的校牆外邊,他不進去,兩個高出的黃牙緊緊咬着下唇。
面色由蒼白卻變成赤紅,仿佛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
停一會,看看沒遇到人,才遲緩地鑽到自己的茅屋裡去。
不是一次的經驗了,他卻像自己的學生來上課一樣,差不多每天午後要跑到廟門外去溜一回,避到大圓石後頭,紅着臉跑回來,他并不改。
自己說不上是為的什麼。
杜谷的居民都說先生有狗矢棋的迷氣,天天去找道士下一盤,卻沒人曾碰到他藏着瞧人的行動。
獨有老道士知道一點,像是與自己好看蚱蜢、不愛見外國人的脾氣一樣,并不希奇,不曾向教師提到這回事。
兩個人各依着各人的脾氣作去,誰也不譏笑誰。
六十多歲的孤身道士,與不到三十歲的山中教師,在這水雲觀前後的柳蔭下面與大圓石後,各找到一個藏身處。
日子久了,那對旅館的男女主人仿佛有所覺察。
雖然在初時不明白穿破白布小衫的年輕人是幹什麼的,但拂着長胡子的道士是他們的主人,他們覺得這樣下去,雖是出錢租妥的屋子,也有些替這屋子的老主人不安。
為什麼老是見了外國的旅客便躲到廟後面去?久住在荒涼的山中怕見生人,尤其怕見衣裝不同、說話聽不懂的生人,不無道理。
然而沒有多人在閣上下說笑的時候,老道士也一樣捋着幹白的胡子向西方看落日,或者在太陽剛升到山尖上時啞着嗓音念經,對開旅館的男女卻不願意答理。
因此,這一對新來的外國流浪人對老道士滿懷着奇異。
而每天過午從峽谷下跑上來的年輕人,又常是躲躲閃閃像願意靠前,又時時紅了臉躲到一邊。
山中不是終天忙着,有時客人出去,清閑些,這一對古怪的中國人便成了那對外國人談話的資料。
恰好是一個雨後的過午,晚秋了,樹葉子有早凋的,便片片地在岩石上、幹草堆裡下落。
斜對着閣子的東南面,有一帶柿子林,錯落在山腰中間,累垂着圓圓的半黃的果實。
與西方黑雲中淡金色的斜陽相互映照,是山中這個時季的美麗景色。
所有到這邊遊玩的人都回去了,可是旅館中的主人還是靜靜地等待着,白白消耗他們的時間與飯食。
也許是沒有别的事可做?往後,霜落下來,山路漸漸凍硬了,不用到雪封了山的冬令,外邊的人誰還到這邊來找苦吃。
然而他們卻沒有出山的預備。
女的經過一個夏季的山中生活,終天在廟門外來回,臉色黑了些。
原是微黃的皮膚,卻更見健康。
棕色的長發也不卷曲,每根美麗的發都整潔地盤在前額上,結成幾股辮子攏向腦後。
微斜的、淡黑色的眼睛表示出她的沉靜和善。
她常是笑着與男人說話,做事十分勤奮。
客人多,不曾躲懶,也不嫌煩。
當斜陽在山頭上散着金彩時,她正在廟門外大白果樹下捋羊奶,男的在閣子上支開的木窗下寫字。
靜悄悄地隻有落葉的微響。
西面的崖石下一個人倏地跳上來,他從幾日前把黃污的白小衫脫去了,現在卻穿了一身稍見清潔的青布制服。
走到樹下面,他呆呆地望着女人的動作出神。
白圍裙,綠絨緊上衣,滾圓的兩條紅色的手臂,溫和地把羊乳擠到磁瓶裡。
男的在閣子上正好望見這常來的客人,把自來水筆丢在案上,摸摸光滑的下巴向客人點頭。
“好!……看羊……羊奶。
”簡單的中國話,似是對來者歡迎詞。
這位從夏天常常到閣子左右打發他的課餘時間的教師,從來沒有與旅館主人說過多話,彼此打不通多少意思。
他不知同人家說什麼話才對勁。
隻知道男的叫塞裡可夫,省事,他隻說後面的兩個音。
男主人每聽他這樣叫,像是十分高興。
有時近前去拉拉他的手,年輕的教師臉便飛紅,仿佛一個羞澀的處女被男子調戲似的表情。
每一次這樣,塞裡可夫便大笑起來。
“可——夫”,照例地,教師輕聲輕氣的,女子卻回過身子把兩手向樹根上灑着,也學着她的男人的口氣。
“啊,夥——計,學生,同你的學生來看羊?” 他每回聽到這年輕、活動、勤勞的外國女人向自己叫着遲緩的“夥——計”的音調,覺得比那些愚蠢的孩子天天喊着“老師,老師”的聲音好聽得多。
柔和的口音,引動他的歡喜笑容,枯黃的面頰上頓時浮泛出亮光。
旅館的男主人輕捷地跑到廟門外來,向教師說些意思不很連貫的中國話。
他們有兩個多月的認識,雖然言語上都有隔閡,在寂寞中卻有了精神上的聯合。
忙煩時候,教師隻好往樹林子裡找老道士下棋,旅館主人有時空閑着,看見這瘦弱的教師走來,總愛同他玩笑幾句。
這裡,連廟裡原有的燒火的聾夥夫,一共四個人。
道士有他的孤僻脾氣,常是瞪瞪發灰的眼珠,不輕易從臉上露出一點點的笑樣。
夥夫終天是砍柴,燒火,推麥子,睡覺。
剩下一對青年的外國人隻能彼此打着鄉談消除他們的郁悶。
客人少了,山中快到完全荒涼的時季,孤獨的恐怖與感動,使活潑的青年人覺得不自在。
不過,他們沒了買賣為什麼還在這臨時旅館裡歇着?道士不理會,教師雖然奇怪,卻又不能問人家。
他用力點着頭,用手指比着種種樣子,塞裡可夫便用他知道的中國單句說着一些事。
他兩手畫着圓圈,向東南指指柿子林,張開巨大的口作咬咽的形相,教師忍不住笑,女子卻隻是拍拍擠羊乳的手掌。
過一會,教師才從塞裡可夫的比拟裡略略明白了他是什麼意思。
拾起大黑石旁邊堆落的黃葉子,做出從
正在避暑的季候裡,逛山的人以及住三五天的,生意很不壞。
果然,那破壞的閣子不曾白白花錢修理了,這時抓住發财機會的外國人運氣碰得好,一連二十多天沒有連陰的天氣。
但因此,杜谷的教師卻更少與他們接近或設法說話的時機。
老道士每見尖閣子上有袒胸露出紅臂膀的女人,與唱着像驢叫的聲音的男子,便常常躲到廟後山下坡的小柳林中躺着,看小蚱蜢在青草上跳躍,不黑天不回廟裡來。
所以教師從杜谷爬上來找不到人,又不願意到柳樹底下陪那個古怪的道士,無聊地在廟外的泉流旁邊走幾個來回,碰着那些很大方、很快活、很悠閑的外國旅客逛過來,他便閃到石磴下面的大圓石後,畏縮而又貪婪地瞧着那些人拍着肩膀,擡動健勁的赤腿。
那些一團高興對一切似是海闊天空般的旅客們,誰會注意到這個穿了帶着補釘的舊布小衫、長頭發、瘦削蒼白的髒男人。
山中的窮人,幹苦活的,或是廟裡的雇工,至多人家當小偷似的看他幾眼。
那些扭着腰肢走路的年輕女外國人,尖聲對那些男的說着話,看他忙忙地閃到大青石後,便來一陣俏麗的笑語。
我們的教師即時蹑着腳從石坡上竄下來,用指頂着破帽,抹着額角上的汗珠子,一個勁下了峽谷。
快到荊針編成的校牆外邊,他不進去,兩個高出的黃牙緊緊咬着下唇。
面色由蒼白卻變成赤紅,仿佛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
停一會,看看沒遇到人,才遲緩地鑽到自己的茅屋裡去。
不是一次的經驗了,他卻像自己的學生來上課一樣,差不多每天午後要跑到廟門外去溜一回,避到大圓石後頭,紅着臉跑回來,他并不改。
自己說不上是為的什麼。
杜谷的居民都說先生有狗矢棋的迷氣,天天去找道士下一盤,卻沒人曾碰到他藏着瞧人的行動。
獨有老道士知道一點,像是與自己好看蚱蜢、不愛見外國人的脾氣一樣,并不希奇,不曾向教師提到這回事。
兩個人各依着各人的脾氣作去,誰也不譏笑誰。
六十多歲的孤身道士,與不到三十歲的山中教師,在這水雲觀前後的柳蔭下面與大圓石後,各找到一個藏身處。
日子久了,那對旅館的男女主人仿佛有所覺察。
雖然在初時不明白穿破白布小衫的年輕人是幹什麼的,但拂着長胡子的道士是他們的主人,他們覺得這樣下去,雖是出錢租妥的屋子,也有些替這屋子的老主人不安。
為什麼老是見了外國的旅客便躲到廟後面去?久住在荒涼的山中怕見生人,尤其怕見衣裝不同、說話聽不懂的生人,不無道理。
然而沒有多人在閣上下說笑的時候,老道士也一樣捋着幹白的胡子向西方看落日,或者在太陽剛升到山尖上時啞着嗓音念經,對開旅館的男女卻不願意答理。
因此,這一對新來的外國流浪人對老道士滿懷着奇異。
而每天過午從峽谷下跑上來的年輕人,又常是躲躲閃閃像願意靠前,又時時紅了臉躲到一邊。
山中不是終天忙着,有時客人出去,清閑些,這一對古怪的中國人便成了那對外國人談話的資料。
恰好是一個雨後的過午,晚秋了,樹葉子有早凋的,便片片地在岩石上、幹草堆裡下落。
斜對着閣子的東南面,有一帶柿子林,錯落在山腰中間,累垂着圓圓的半黃的果實。
與西方黑雲中淡金色的斜陽相互映照,是山中這個時季的美麗景色。
所有到這邊遊玩的人都回去了,可是旅館中的主人還是靜靜地等待着,白白消耗他們的時間與飯食。
也許是沒有别的事可做?往後,霜落下來,山路漸漸凍硬了,不用到雪封了山的冬令,外邊的人誰還到這邊來找苦吃。
然而他們卻沒有出山的預備。
女的經過一個夏季的山中生活,終天在廟門外來回,臉色黑了些。
原是微黃的皮膚,卻更見健康。
棕色的長發也不卷曲,每根美麗的發都整潔地盤在前額上,結成幾股辮子攏向腦後。
微斜的、淡黑色的眼睛表示出她的沉靜和善。
她常是笑着與男人說話,做事十分勤奮。
客人多,不曾躲懶,也不嫌煩。
當斜陽在山頭上散着金彩時,她正在廟門外大白果樹下捋羊奶,男的在閣子上支開的木窗下寫字。
靜悄悄地隻有落葉的微響。
西面的崖石下一個人倏地跳上來,他從幾日前把黃污的白小衫脫去了,現在卻穿了一身稍見清潔的青布制服。
走到樹下面,他呆呆地望着女人的動作出神。
白圍裙,綠絨緊上衣,滾圓的兩條紅色的手臂,溫和地把羊乳擠到磁瓶裡。
男的在閣子上正好望見這常來的客人,把自來水筆丢在案上,摸摸光滑的下巴向客人點頭。
“好!……看羊……羊奶。
”簡單的中國話,似是對來者歡迎詞。
這位從夏天常常到閣子左右打發他的課餘時間的教師,從來沒有與旅館主人說過多話,彼此打不通多少意思。
他不知同人家說什麼話才對勁。
隻知道男的叫塞裡可夫,省事,他隻說後面的兩個音。
男主人每聽他這樣叫,像是十分高興。
有時近前去拉拉他的手,年輕的教師臉便飛紅,仿佛一個羞澀的處女被男子調戲似的表情。
每一次這樣,塞裡可夫便大笑起來。
“可——夫”,照例地,教師輕聲輕氣的,女子卻回過身子把兩手向樹根上灑着,也學着她的男人的口氣。
“啊,夥——計,學生,同你的學生來看羊?” 他每回聽到這年輕、活動、勤勞的外國女人向自己叫着遲緩的“夥——計”的音調,覺得比那些愚蠢的孩子天天喊着“老師,老師”的聲音好聽得多。
柔和的口音,引動他的歡喜笑容,枯黃的面頰上頓時浮泛出亮光。
旅館的男主人輕捷地跑到廟門外來,向教師說些意思不很連貫的中國話。
他們有兩個多月的認識,雖然言語上都有隔閡,在寂寞中卻有了精神上的聯合。
忙煩時候,教師隻好往樹林子裡找老道士下棋,旅館主人有時空閑着,看見這瘦弱的教師走來,總愛同他玩笑幾句。
這裡,連廟裡原有的燒火的聾夥夫,一共四個人。
道士有他的孤僻脾氣,常是瞪瞪發灰的眼珠,不輕易從臉上露出一點點的笑樣。
夥夫終天是砍柴,燒火,推麥子,睡覺。
剩下一對青年的外國人隻能彼此打着鄉談消除他們的郁悶。
客人少了,山中快到完全荒涼的時季,孤獨的恐怖與感動,使活潑的青年人覺得不自在。
不過,他們沒了買賣為什麼還在這臨時旅館裡歇着?道士不理會,教師雖然奇怪,卻又不能問人家。
他用力點着頭,用手指比着種種樣子,塞裡可夫便用他知道的中國單句說着一些事。
他兩手畫着圓圈,向東南指指柿子林,張開巨大的口作咬咽的形相,教師忍不住笑,女子卻隻是拍拍擠羊乳的手掌。
過一會,教師才從塞裡可夫的比拟裡略略明白了他是什麼意思。
拾起大黑石旁邊堆落的黃葉子,做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