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殺劉備的曹操戰略
關燈
小
中
大
操将無為矣。
所以他不但孤注一擲不惜冒以卵擊石的風險,還充分利用暫降的關羽,挑撥紹與備的關系。
即便不能破紹于官渡,也可逼迫劉備繼續逃亡,離開強大的保護傘。
曹操成功了,正因為劉備投奔了袁紹,所以他成功了,以弱勝強,使劉備繼續颠沛流離。
八年八月,公征劉表,軍西平。
但卻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
”一個地跨荊襄、漢室宗親又從不曾給曹操找麻煩的劉表,為何要被提前進入征讨的議事日程?還是劉備的緣故,這樣的人傑不能不窮盡天涯地追殺。
但他暫時停頓了一下腳步,隻是這稍微的停頓,便再次釀成大錯。
使劉備趁此間隙收錄了諸葛亮、龐統兩個才俊。
使劉備有了下一步聯吳抗曹和将來取川而鼎立的正确路線和戰略策劃。
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劉表。
劉表在這關鍵的時候病故,荊襄被曹操不費吹灰之力蕩平。
于是劉備繼續亡命天涯,其實開始步入崛起的正确軌道。
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
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救合肥。
權聞□至,乃走。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官渡破袁,降伏荊襄,加上其間的小征伐,已使曹操的實力傲視群雄,并擁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
所以他趁勢南指東吳似乎已成必然,既為追殺劉備也為吞食江東。
但他此時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也為征伐劉表前的停頓付出了代價。
赤壁之戰,又一個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不同的是所向披靡的曹操被擊潰了。
他也從此停下了追殺劉備的腳步,無奈地接受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并加上他沒看上眼的孫權形成的三分格局。
第三個階段不是本文的重點,曹操在這個階段唯一再讓劉備逃亡的機會也沒有把握住。
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張魯,秋七月,公至陽平。
巴、漢皆降。
複漢甯郡為漢中;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置太守;分錫、上庸郡,置都尉。
他握有漢中,拿住了益州的命門。
司馬懿等人勸谏順勢取西川,打劉備剛剛入川立足不穩一個措手不及。
曹操卻憂郁了,僅僅幾日後,猛醒,欲伐備。
卻已經晚了,成都政權在諸葛亮長于治理的整合下,已經迅速安定了。
曹操失去了這最後的機會,并在此後接連品嘗劉備送來的苦果,漢中易手,于禁所部全軍覆沒…… 從以上史實可以看出,曹操曾有一段時期的戰略是圍繞速殲劉備展開的。
當然他不是庸才,不是隻為殺備,而是與四方征讨相結合,并結合得很好。
但也被劉備的逃竄路線誤導了,官渡之後或下荊襄之後便不該再按劉備的去向追殺了,而應西指益州,先下西川。
取劉璋可謂易如反掌,早有謀臣獻此良策(吳之魯肅對孫權也有相似的建議),他卻不納。
顯然是連續的勝利使他醺醺然而看不到窮追于後不如阻截于前,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簡單策略。
曹操的追殺劉備戰略與蔣介石圍追堵截毛澤東的長征過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的比較分析且待下回分解。
所以他不但孤注一擲不惜冒以卵擊石的風險,還充分利用暫降的關羽,挑撥紹與備的關系。
即便不能破紹于官渡,也可逼迫劉備繼續逃亡,離開強大的保護傘。
曹操成功了,正因為劉備投奔了袁紹,所以他成功了,以弱勝強,使劉備繼續颠沛流離。
八年八月,公征劉表,軍西平。
但卻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
”一個地跨荊襄、漢室宗親又從不曾給曹操找麻煩的劉表,為何要被提前進入征讨的議事日程?還是劉備的緣故,這樣的人傑不能不窮盡天涯地追殺。
但他暫時停頓了一下腳步,隻是這稍微的停頓,便再次釀成大錯。
使劉備趁此間隙收錄了諸葛亮、龐統兩個才俊。
使劉備有了下一步聯吳抗曹和将來取川而鼎立的正确路線和戰略策劃。
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劉表。
劉表在這關鍵的時候病故,荊襄被曹操不費吹灰之力蕩平。
于是劉備繼續亡命天涯,其實開始步入崛起的正确軌道。
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
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救合肥。
權聞□至,乃走。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官渡破袁,降伏荊襄,加上其間的小征伐,已使曹操的實力傲視群雄,并擁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
所以他趁勢南指東吳似乎已成必然,既為追殺劉備也為吞食江東。
但他此時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也為征伐劉表前的停頓付出了代價。
赤壁之戰,又一個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不同的是所向披靡的曹操被擊潰了。
他也從此停下了追殺劉備的腳步,無奈地接受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并加上他沒看上眼的孫權形成的三分格局。
第三個階段不是本文的重點,曹操在這個階段唯一再讓劉備逃亡的機會也沒有把握住。
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張魯,秋七月,公至陽平。
巴、漢皆降。
複漢甯郡為漢中;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置太守;分錫、上庸郡,置都尉。
他握有漢中,拿住了益州的命門。
司馬懿等人勸谏順勢取西川,打劉備剛剛入川立足不穩一個措手不及。
曹操卻憂郁了,僅僅幾日後,猛醒,欲伐備。
卻已經晚了,成都政權在諸葛亮長于治理的整合下,已經迅速安定了。
曹操失去了這最後的機會,并在此後接連品嘗劉備送來的苦果,漢中易手,于禁所部全軍覆沒…… 從以上史實可以看出,曹操曾有一段時期的戰略是圍繞速殲劉備展開的。
當然他不是庸才,不是隻為殺備,而是與四方征讨相結合,并結合得很好。
但也被劉備的逃竄路線誤導了,官渡之後或下荊襄之後便不該再按劉備的去向追殺了,而應西指益州,先下西川。
取劉璋可謂易如反掌,早有謀臣獻此良策(吳之魯肅對孫權也有相似的建議),他卻不納。
顯然是連續的勝利使他醺醺然而看不到窮追于後不如阻截于前,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簡單策略。
曹操的追殺劉備戰略與蔣介石圍追堵截毛澤東的長征過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的比較分析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