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殺劉備的曹操戰略

關燈
曹操與劉備的交道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和睦共處、反目成仇、相持不下。

     先來看第一個階段:和睦共處。

     建安元年,呂布襲劉備,取下邳。

    備來奔。

    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曹操收留了劉備,一起青梅煮酒論英雄。

    其間劉備不為呂布說情,三國第一勇夫做了刀下鬼,而關羽進言,為曹操收獲了張遼這樣的名将。

    在此階段,曹操不殺劉備,不是沒看出備乃人傑。

    而是認為此人在自己掌控之下,加之還沒有在刺刀見血的實際較量中認識到劉備的全部能量的機會,故無殺心。

    心道:“備雖人傑,卻還不足與孤等量齊觀,或可收為己用。

    ”從那時到現在,對劉備才能不以為然的人層出不窮,如蒼原之蒿草。

    一代枭雄曹孟德,僅對劉備稍有低估,便很快開始品嘗無法根除的後悔滋味,無奈地說:“備将生憂寡人。

    ” 第二階段:反目成仇。

     四年十二月,袁術自敗于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

    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

    程昱、郭嘉聞公遣備,言于公曰:“劉備不可縱。

    ”公悔,追之不及。

    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至下邳,遂殺徐州刺史車冑,舉兵屯沛。

    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這是曹操有生以來首次對劉備用兵,結果竟是不克。

    如果他對劉備心志與才能有足夠的估計,便不會将其派離身邊,失去控制。

    如果他對備為人傑膚淺如蒿草般毫無見識,則不會悔而追殺,并堅定了必先圖之的決心。

    也就順帶注定了袁紹和劉表這兩個強勢軍閥的悲劇,和孫權奮起抗曹的壯舉,因為劉備先後投奔了他們,曹軍如影随形般掩至。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洩,皆伏誅。

    公将自東征備,諸将皆曰:“與公争天下者,袁紹也。

    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

     備走奔紹,獲其妻子。

    備将關羽屯下邳,複進攻之,羽降。

     汝南降賊劉辟等叛應紹,略許下。

    紹使劉備助辟,公使曹仁擊破之。

    備走,遂破辟屯。

     六年夏四月,紹之未破也,使劉備略汝南,汝南賊共都等應之。

    遣蔡揚擊都,不利,為都所破。

    公南征備。

    備聞公自行,走奔劉表,都等皆散。

     首先上演了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官渡之戰,以當時曹袁的實力對比,曹操幾無勝算,這也是曹操此前不把袁紹列為征伐對象的原因。

    劉備出逃前,就有袁紹叛卒詣公雲:“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足見當時袁之實力大可取得曹操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

    可惜紹有田豐、沮授這樣的一流謀臣而不能用。

     為何曹操毅然提前了讨袁的進度日程?雖已有蕩平周邊小軍閥的基礎,卻還是有違秦并六國時遠交近攻,最後才兵指強大齊楚的正确攻略。

    因為他認識到不能給劉備任何喘息機會,更不能坐視袁紹有啟用和依靠劉備才能的可能,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