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在演義中的定位

關燈
要依照演義确定某個人的武力高低,我以為應該按照作者(羅貫中)的意圖去分排,書是他寫的,他應該擁有絕對和完全的解釋權!可惜他并沒有像《隋唐演義》一樣給出确切的排名,而他現在又不能說話了,我們隻有從寫作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意思了。

     夏侯惇的第一場戰鬥就是面對“三國飛将”的呂布,可惜字數少到極點——布正行間,曹操一軍趕上。

    呂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軍馬擺開。

    曹操出馬,大叫:“逆賊!劫遷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呂布罵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

    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

    右邊喊聲又起,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

    三路軍馬,勢不可當。

    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

     評論:這是曹操遇伏,危難之時,敗軍之際。

    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的無疑是英雄,也是曹操的得力助手,作者會也隻會安排這麼一個英雄出場,因為這段是虛構的——至少這個時期是(還沒有典韋、許儲、張合、徐晃、張遼)。

    這場戰鬥是不公平的,第一是曹操遇見埋伏,在遭遇埋伏的時候1000的兵馬足可以吃掉一萬的敵人。

    其次,呂布是引軍而上,夏侯惇挺槍而出,人數懸殊。

    有人說呂布也是單人匹馬,這是錯誤的,因為書中有言“三路軍馬,勢不可當。

    ”由此可知,呂布是同李傕、郭汜一起沖鋒的。

    就算是單挑,也不能說夏侯惇隻和呂布打了數合,書中有言“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

    ”這數合的時間是指夏侯與呂布交戰到李傕、郭汜殺出的時間,而且李傕、郭汜并非同時殺出。

    這場戰鬥作者無疑是要确立夏侯惇在曹軍中第一的位置,就如關羽之于西蜀。

    同時也确定夏侯淵和曹仁的地位,在這種危急時候,曹操隻會先後派出二人抵敵,作者無疑是要告訴大家曹操對二人的信任。

     夏侯的接下來的一場戰鬥是對徐榮的,原文為:忽然喊聲起處,一彪人馬趕來:卻是徐榮從上流渡河來追。

    操正慌急間,隻見夏侯惇、夏侯淵引數十騎飛至,大喝:“徐榮無傷吾主!”徐榮便奔夏侯惇,惇挺槍來迎。

    交馬數合,惇刺徐榮于馬下,殺散餘兵。

     評論:又是危難之時,生死攸關之際,還是夏侯惇!!!如果上次戰鬥對夏侯惇的地位還有争議的話,那這回羅貫中無疑是要讓大家消除這種懷疑了。

    這次夏侯惇不僅救了曹操,還把追兵打敗了,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數合斬殺敵方大将。

     第三場戰鬥是對張遼的:臧霸出馬扌朔戰。

    曹軍内樂進出迎。

    兩馬相交,雙槍齊舉。

    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

    夏侯惇拍馬便出助戰,呂布陣上張遼截住厮殺。

    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沖出陣來。

    夏侯惇、樂進皆走,呂布掩殺,曹軍大敗,退三四十裡。

    布自收軍。

     評論:呂布在演義中存活的時間不長,而對曹操的戰鬥是呂布戰争生涯中的唯一重彩,作者既然要确立呂布三國第一的形象理當加以濃墨粉飾,所以這場戰鬥的主角是呂布,夏侯隻是個陪襯,輸是當然的,但作者讓他輸得很光彩,夏侯的戰友是樂進,而呂布那邊是張遼,再加個臧霸。

    作者在擡高了呂布的同時,也給足了夏侯面子,這也無形中證明作者對夏侯的肯定。

     第四局:夏侯惇VS橋蕤“袁術知操兵至,令大将橋蕤引兵五萬作先鋒。

    兩軍會于壽春界口。

    橋蕤當先出馬,與夏侯惇戰不三合,被夏侯惇搠死。

    術軍大敗,奔走回城。

    ” 評論:橋蕤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我們不知道,雖然羅貫中給了個大将的頭銜,但演義中連沒有名字的大将都滿天飛,實在沒什麼好說的。

    隻是正史中并無記載橋蕤為誰所殺,演義中把這個功勞記在了夏侯的頭上,或多或少也是對夏侯的一種肯定吧。

     第五場還是對呂布: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

    鬥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

     評論:羅貫中多次讓夏侯與呂布碰撞,足夠說明了他對夏侯的肯定與推崇。

    而且這次雖然不是單挑,但夏侯在并不占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劣勢)的情況下和呂布戰了個平手。

     第六場戰鬥是夏侯演義生涯中最為精彩的一段,也是羅貫中對夏侯的充分肯定,換句話說,羅貫中用這個橋段來告訴了所有讀者夏侯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即夏侯在演義中的武力排名。

     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

    離順迎敵。

    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

    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

    惇不舍,亦繞陣追之。

    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觑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

    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