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大排名(連載之二馬超)
關燈
小
中
大
原著:軒轅春秋之孤狼在途
龍骧大将①:馬超
呂布天下第一的争議是有,但并不大,隻是這個天下第二人的争議就大了去撩。
其實在龍級(超一流)這個層次的戰将中,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典韋、許楮、顔良、文醜,甚至黃忠(有人說六十歲的黃忠戰平了四五十歲的關聖,那麼三十歲的黃忠不說天下無敵吧,排老二想來是沒問題的)、龐德等都似乎具備一争第二的實力。
這的确讓人費思量,但也許這也就是三國武力排行的魅力之所在了,俺不想做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三國武力排名,實際上誰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一統江山,關鍵還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盡可能的自圓其說。
是非曲直、成功與否,自有公道在人心。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這個天下第二人依俺的理解應該在馬超、趙雲中産生,其餘人與馬超的比較詳見下文,這裡将馬、趙二人簡單對比,馬超與其他超一流高手交戰的實戰次數和對抗強度要高過趙雲,這正是一個現成的證據,這個證據可以讓俺将馬超位列第二顯得更有信心一點;其次是馬、趙二人共同的對手----張郃所提供的參考價值。
但是并非說馬超對趙雲有明顯的優勢,實際上隻存在極其極其微弱的優勢。
俺一貫反對将武将的武力數值化,這裡說不得要借用一下,如果将呂布單挑武力設定為100的話,那麼馬超是98,趙雲則是97.9999…(無限循環)。
進入正題吧。
馬超:像貌:生得面如冠玉,眼若流星,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獅盔獸帶,銀甲白袍,坐騎俊馬,手執長槍。
單挑戰例:戰不到數合刺王方于馬下(10),一合生擒李蒙(10);八九合敗于禁(58),二十合敗張郃(58),奮威數合刺李通于馬下(58),四五十合令曹洪(救曹操)刀法散亂、氣力不加(58);三戰許褚:首戰一百餘合平,次戰又鬥一百餘合平,三戰三十餘合平(59);步戰力敵侯選、李堪、梁興、馬玩、楊秋,砍翻馬玩、剁倒梁興(59);力敵楊阜兄弟八人,殺阜兄弟七人,阜身中五槍(64);三戰張飛:首戰一百餘合平手、再戰百餘合平、夜戰二十餘合平,動用回馬錘手段(65)。
1、技壓虎癡。
①戰前的态勢。
馬超、許褚兩人大戰前是個什麼态勢呢?見于書第58回,馬超為雪父仇挾恨而來,渭水河畔殺得曹操割須棄袍,狼狽不堪。
在這一回書中馬超看到了一個奮勇保護曹操的将領,将名字對上号後正是許褚。
書第59回:借天時曹操一夜築土城,馬超大驚,疑有神助。
超欲單騎擒曹操,見操後一人目射神光,威風抖擻,疑是許褚,超不敢動,勒馬回。
褚曰:來日必擒馬超。
操曰:馬超英勇,不可輕敵。
褚曰:某誓與死戰!遂下戰書,超接挑戰怒批“誓殺虎癡”。
決戰之日,兩陣對圓,操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
褚拍馬舞刀而出。
這裡有三個問題要值得關注:其一馬、許兩人在戰前所獲的各自信息是不對稱的,對馬超而言僅知許褚之勇,而未知其能;而對許褚而言通過渭水戰役領教了馬超之勇,對其武力(此處專指武藝技巧)通過于禁、張郃、特别是血戰馬超的曹洪是應該有所了解的(這絕非在下的妄自猜測,試想許褚作為曹操的虎贲首領,不管是出于護衛曹操的安全也好,還是為日後可能的單挑收集信息也好,他定會向與馬超交過手的三将詳細的詢問馬超的武力)。
自虎贲前老大典韋戰死以來,作為曹操的“中南海第一保镖”,許褚勇名日盛,他自負其勇(連曹洪都可以與馬超死磕四五十合)根本未将馬超放在眼中。
所以才會放出“來日必擒馬超”的豪言壯語,隻是經過曹操“不可輕敵”的勸戒提醒,方改口“誓與死戰”,從“必擒”到“死戰”這個彎轉得夠大,看來許褚也還是個不笨的人。
其二多有人說:馬超怕許褚,為許褚神威所震“不敢動”。
這當屬讀書不細産生的謬見,是個笑話。
馬超的攻擊目标為曹操,擒賊先擒王是其戰略目的,既然許褚在場,此目的不可能很容易達成,也就暫時沒必要以主帥的身份涉險與一保镖見識,馬超對許褚根本談不上怕,但對其武力頗為忌憚想是有的。
否則接許褚挑戰書何以會爽快迎戰?何以會與許褚大戰230餘合?其三單挑前“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這番話,可視作是曹操對許褚的激勵,操為人多智,褚是其愛将,操深知馬超之能,對許褚使用激将法是很正常的。
許褚昔與呂布戰平二十合,曹營六将出合圍敗呂布,許褚未打過瘾,一聽說将馬超比作天下第一呂布,他如何會服氣?為什麼不說張飛、關羽不減呂布之勇,偏說馬超呢?昨日他見了老子還“不敢動”呢!許褚的腎上腺素和戰意被極大的提升上來。
②卸衣甲之舉。
且看被曹瞞施以精神麻醉的“虎癡”如何酣鬥錦馬超。
第一個一百合: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
馬匹困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
簡評:堪稱大戰,勝負不分。
第二個一百合:
其實在龍級(超一流)這個層次的戰将中,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典韋、許楮、顔良、文醜,甚至黃忠(有人說六十歲的黃忠戰平了四五十歲的關聖,那麼三十歲的黃忠不說天下無敵吧,排老二想來是沒問題的)、龐德等都似乎具備一争第二的實力。
這的确讓人費思量,但也許這也就是三國武力排行的魅力之所在了,俺不想做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三國武力排名,實際上誰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一統江山,關鍵還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盡可能的自圓其說。
是非曲直、成功與否,自有公道在人心。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這個天下第二人依俺的理解應該在馬超、趙雲中産生,其餘人與馬超的比較詳見下文,這裡将馬、趙二人簡單對比,馬超與其他超一流高手交戰的實戰次數和對抗強度要高過趙雲,這正是一個現成的證據,這個證據可以讓俺将馬超位列第二顯得更有信心一點;其次是馬、趙二人共同的對手----張郃所提供的參考價值。
但是并非說馬超對趙雲有明顯的優勢,實際上隻存在極其極其微弱的優勢。
俺一貫反對将武将的武力數值化,這裡說不得要借用一下,如果将呂布單挑武力設定為100的話,那麼馬超是98,趙雲則是97.9999…(無限循環)。
進入正題吧。
馬超:像貌:生得面如冠玉,眼若流星,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獅盔獸帶,銀甲白袍,坐騎俊馬,手執長槍。
單挑戰例:戰不到數合刺王方于馬下(10),一合生擒李蒙(10);八九合敗于禁(58),二十合敗張郃(58),奮威數合刺李通于馬下(58),四五十合令曹洪(救曹操)刀法散亂、氣力不加(58);三戰許褚:首戰一百餘合平,次戰又鬥一百餘合平,三戰三十餘合平(59);步戰力敵侯選、李堪、梁興、馬玩、楊秋,砍翻馬玩、剁倒梁興(59);力敵楊阜兄弟八人,殺阜兄弟七人,阜身中五槍(64);三戰張飛:首戰一百餘合平手、再戰百餘合平、夜戰二十餘合平,動用回馬錘手段(65)。
1、技壓虎癡。
①戰前的态勢。
馬超、許褚兩人大戰前是個什麼态勢呢?見于書第58回,馬超為雪父仇挾恨而來,渭水河畔殺得曹操割須棄袍,狼狽不堪。
在這一回書中馬超看到了一個奮勇保護曹操的将領,将名字對上号後正是許褚。
書第59回:借天時曹操一夜築土城,馬超大驚,疑有神助。
超欲單騎擒曹操,見操後一人目射神光,威風抖擻,疑是許褚,超不敢動,勒馬回。
褚曰:來日必擒馬超。
操曰:馬超英勇,不可輕敵。
褚曰:某誓與死戰!遂下戰書,超接挑戰怒批“誓殺虎癡”。
決戰之日,兩陣對圓,操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
褚拍馬舞刀而出。
這裡有三個問題要值得關注:其一馬、許兩人在戰前所獲的各自信息是不對稱的,對馬超而言僅知許褚之勇,而未知其能;而對許褚而言通過渭水戰役領教了馬超之勇,對其武力(此處專指武藝技巧)通過于禁、張郃、特别是血戰馬超的曹洪是應該有所了解的(這絕非在下的妄自猜測,試想許褚作為曹操的虎贲首領,不管是出于護衛曹操的安全也好,還是為日後可能的單挑收集信息也好,他定會向與馬超交過手的三将詳細的詢問馬超的武力)。
自虎贲前老大典韋戰死以來,作為曹操的“中南海第一保镖”,許褚勇名日盛,他自負其勇(連曹洪都可以與馬超死磕四五十合)根本未将馬超放在眼中。
所以才會放出“來日必擒馬超”的豪言壯語,隻是經過曹操“不可輕敵”的勸戒提醒,方改口“誓與死戰”,從“必擒”到“死戰”這個彎轉得夠大,看來許褚也還是個不笨的人。
其二多有人說:馬超怕許褚,為許褚神威所震“不敢動”。
這當屬讀書不細産生的謬見,是個笑話。
馬超的攻擊目标為曹操,擒賊先擒王是其戰略目的,既然許褚在場,此目的不可能很容易達成,也就暫時沒必要以主帥的身份涉險與一保镖見識,馬超對許褚根本談不上怕,但對其武力頗為忌憚想是有的。
否則接許褚挑戰書何以會爽快迎戰?何以會與許褚大戰230餘合?其三單挑前“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這番話,可視作是曹操對許褚的激勵,操為人多智,褚是其愛将,操深知馬超之能,對許褚使用激将法是很正常的。
許褚昔與呂布戰平二十合,曹營六将出合圍敗呂布,許褚未打過瘾,一聽說将馬超比作天下第一呂布,他如何會服氣?為什麼不說張飛、關羽不減呂布之勇,偏說馬超呢?昨日他見了老子還“不敢動”呢!許褚的腎上腺素和戰意被極大的提升上來。
②卸衣甲之舉。
且看被曹瞞施以精神麻醉的“虎癡”如何酣鬥錦馬超。
第一個一百合: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
馬匹困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
簡評:堪稱大戰,勝負不分。
第二個一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