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呂布 作者:郭亮

關燈
(引自《後漢書》)呂布隻得另尋出路。

    《三國志》記述呂布“北詣袁紹,紹與布共擊張燕于常山。

    ”呂布想以實際行動來點兒真格的取悅袁紹,他親自與手下的幾員大将帶領數十個騎兵沖鋒陷陣,他的猛将我們知道的有“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陣”“其将侯成,宋憲,魏續”,高順“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在數萬精兵幾千騎兵的張燕大軍裡每天橫沖直撞三四次,每回都有斬獲,“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後漢書》)呂布又作了錯誤的估計,他以為敗了袁紹很長時間解決不了的張燕,是幫了大忙應該有點酬勞,“求益兵衆”,而他的部下一來有功,二來所向無敵又犯了老毛病“将士抄掠”(《三國志》)袁紹需要的是呂布的勇猛為他賣命的将,而不是讨價還價的帥,合夥人,要求增兵不是為鬧獨立性打基礎嗎?也不能誰打勝了一仗就要求擴大勢力,就尾巴翹到天上去了,當然不能答應,而不受約束又有戰鬥力的隊伍誰管得了?就是害群之馬,袁紹不需要甚至更想消滅之,呂布不知道袁紹決不允許這類人存在不管有多大的功勞,他的大将麴義大破河北勁兵“白馬義從”把公孫瓒殺得潰不成軍,“後恃功而驕恣,紹乃殺之”(引自《英雄記》)。

    呂布還想着,殺董卓為袁家報仇做籌碼不行,為他們沖鋒陷陣立功後再要求什麼總可以了吧?還是不行!袁紹都想着手收拾掉他們,“(呂)布覺其意,從紹求去”,雖然袁紹派壯士送呂布,實際是設計圈套想掩殺呂布于途中。

    《英雄記》介紹了這一過程,呂布“僞使人于帳中鼓筝,紹兵卧,(呂)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

    夜半兵起,亂斫(呂)布床被,謂為已死。

    ”呂布略施小計,即躲過一劫,看來還不是單純的一勇武夫,倒像是頗有心計的樣子。

    但呂布缺少戰略眼光,僅僅着眼于我給了你幫助,你就要給我好處,而沒考慮是否自己打天下開創一個新的朝代,還是輔助他人做一個名垂青史的功臣,也許他自料不是做皇帝的料,給别人當下手又心有不甘,就這樣找不着自己的位置定不好自己的位地混混,整個一個混子,看不到出路。

    從袁紹那裡出來還要投張楊的河内那裡,正巧,趁曹操出征陶謙的當兒,陳宮說服了張邈,迎呂布叛曹操,這樣呂布就毫不費力地做了兖州牧,曹操的根據地隻剩下三個城,形勢對曹操來說是萬分危險,可是曹操使用各種戰術配合,又有袁紹的支持(因呂布是從袁紹那裡逃走的),雖然呂布先勝了幾仗,可最後勝利還是還是曹操的。

    呂布敗于政權建設,缺少行政管理人才,他打下來的一城一地,沒人能守住,而曹操隻有三座小城卻丢不了,那就是曹操的根據地,那就是曹軍的信心。

    呂布與張邈是一種陌生的聯合,許多方面配合不協調,而曹操是統一的政治集團,指揮系統有力準确,人才濟濟各顯神通,兩相比較,優劣立判。

    曹操評呂布的軍事方略水平很低“(呂)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而乃屯濮陽,吾知其無能為也。

    ”這番話有片面性,如果隻有敵對的雙方,當然要據險待敵,以逸待勞,穩操勝卷,然而當時北邊袁紹随時可以背後給予突襲,西邊還有董卓餘黨通緝呂布,這些因素不能不加以考慮。

    雖然敗了,可呂布沒有留下惡績,陳宮帶着他的隊伍跟随着他,張邈也與呂布共進退,應該說這一次他處理各方面關系上,少有失誤,或許他接受了前幾次人事關系上的教訓?呂布帶着涼州兵與兖州部隊去投奔劉備。

     劉備剛得徐州,因丹楊兵不大順從,呂布的到來正好可以借用和緩與丹楊兵的矛盾,這就是人們奇怪劉備為什麼收留呂布的原因。

    剛見面呂布很敬劉備,可他那言談話語的着三不着兩的口氣,劉備不高興。

    因為劉備是“喜怒不形于色”又“寡言語”,呂布沒看出來。

    劉備大意了,有這樣一個如狼似虎的軍隊在身邊,他竟然放心地去打袁術了。

    這一次呂布毫不客氣地襲取徐州,唯利是圖不顧道義,坐實了反複無常狼子野心的名聲,雖然這個社會存在着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陰謀,可這樣明目張膽地不講信義,就已經注定呂布失敗的結局。

    他又輕而易舉地得了一個州,又有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但他沒有大政治家的胸懷,也缺少英雄必備的素質,又處在四戰之地,以他的不顧信義反複多變,維持生存勉強支撐,求發展已絕無可能。

    他奪徐州,是袁術的唆使,《英雄記》載:呂布投奔劉備至徐州,給袁術去了一封信,袁術别有用心地回了一封信,他大大地吹捧了呂布一番,說殺董卓為他全家報仇雪恨,是大功一件,使他袁術生死不愧;占兖州破曹操又為他出了氣,因為他推薦金元休為兖州刺史結果讓曹操破壞了,一直很憋氣;現在和劉備交戰又取得勝利,這也是托你呂布的福(這和呂布有什麼關系!),然後他又拿出送禮的把戲,送米二十萬斛,還說不管呂布提出什麼要求,他都照辦;還痛罵了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