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三卷 張古老種瓜娶文女

關燈
不妨,隻是勿生惡意。

    ”說罷,文女引義方入去相見。

     大伯即時抹着腰出來。

    韋義方見了,道:“卻不叵耐!恁麼模樣,卻有十萬貫錢娶我妹子,必是妖人。

    ”一會子掣出太阿寶劍,觑着張公,劈頭便剁将下去。

    隻見劍靶-在手裡,劍卻折做數段。

    張公道:“可惜又減了一個神仙!”文女推那哥哥出來,道:“教你勿生惡意,如何把劍剁他?” 韋義方歸到家中,參拜了爹爹媽媽,便回如何将文女嫁與張公。

    韋谏議道:“這大伯是個作怪人。

    ”韋義方道:“我也疑他,把劍剁他不着,到壞了我一把劍。

    ” 次日早,韋義方起來,洗漱罷,系裹停當,向爹爹媽媽道:“我今日定要取這妹子歸來。

    若取不得這妹子,定不歸來見爹爹媽媽。

    ”相辭了,帶着兩個當直,行到張公住處,但見平原曠,蹤迹荒涼。

    問那當方住的人,道:“是有個張公,在這裡種瓜。

    住二十來年,昨夜一陣烏風猛雨,今日不知所在。

    ” 韋義方大驚,擡頭隻見樹上削起樹皮,寫着四句詩道:兩枚箧袋世間無,盛盡瓜園及草廬。

     要識老夫居止處,桃花莊上樂天居。

     韋義方讀罷了書,教當直四下搜尋。

    當直回來報道:“張公騎着匹蹇驢,小娘子也騎着匹蹇驢兒,帶着兩枚箧袋,取真州路上而去。

    ”韋義方和當直三人,一路趕上,則見路上人都道:“見大伯騎着蹇驢,女孩兒也騎驢兒。

    那小娘子不肯去,哭告大伯道:‘教我歸去相辭爹媽。

    ’那大伯把一條杖兒在手中,一路上打将這女孩兒去。

    好-惶人!令人不忍見。

    ”韋義方聽得說,兩條忿氣,從腳闆灌到頂門,心上一把無明火,高三千丈,按捺不下。

    帶着當直,迤逦去趕。

     約莫去不得數十裡,則是趕不上。

    直趕到瓜洲渡口,人道見他方過江去。

    韋義方教讨船渡江,直趕到茅山腳下。

    問人時,道他兩個上茅山去。

    韋義方分付了當直,寄下行李,放客店中了,自趕上山去。

    行了半日,那裡得見桃花莊?正行之次,見一條大溪攔路,但見:寒溪湛湛,流水冷冷。

    照人清影澈冰壺,極目浪花番瑞雪。

    垂楊掩映長堤岸,世俗行人絕往來。

     韋義方到溪邊,自思量道:“趕了許多路,取不得妹子歸去,怎地見得爹爹媽媽?不如跳在溪水裡死休。

    ”遲疑之間,着眼看時,則見溪邊石壁上,一道瀑布泉流将下來,有數片桃花,浮在水面上。

    韋義方道:“如今是六月,怎得桃花片來?上面莫是桃花莊,我那妹夫張公住處?”則聽得溪對岸一聲哨笛兒響。

    看時,見一個牧童騎着蹇驢,在那裡吹這哨笛兒,但見:濃綠成陰古渡頭,牧童橫笛倒騎牛。

     笛中一曲升平樂,喚起離人萬種愁。

     牧童近溪邊來,叫一聲:“來者莫是韋義方?”義方應道:“某便是。

    ”牧童說:“奉張真人法旨,教請舅舅過來。

    ”牧童教蹇驢渡水,令韋官人坐在驢背上渡過溪去。

     牧童引路,到一所莊院。

    怎見得?有《臨江仙》為證:快活無過莊家好,竹籬茅舍清幽。

    春耕夏種及秋收。

    冬間觀瑞雪,醉倒被蒙頭。

    門外多栽榆柳樹,楊花落滿溪頭。

    絕無閑悶與閑愁。

    笑他名利客,役役市廛遊。

     到得莊前,小童入去,從籬園裡走出兩個朱衣吏人來,接見這韋義方,道:“張真人方治公事,未暇相待,令某等相款。

    ” 遂引到一個大四望亭子上,看這牌上寫着“翠竹亭”,但見:茂林郁郁,修竹森森。

    翠陰遮斷屏山,密葉深藏軒檻。

    煙鎖幽亭仙鶴唳,雲迷深谷野猿啼。

     亭子上鋪陳酒器,四下裡都種夭桃豔杏,異卉奇葩,簇着這座亭子。

    朱衣吏人與義方就席飲宴。

    義方欲待問張公是何等人,被朱衣吏人連勸數杯,則問不得。

    及至筵散,朱衣相辭自去,獨留韋義方在翠竹軒,隻教少待。

     韋義方等待多時無信,移步下亭子來。

    正行之間,在花木之外,見一座殿屋,裡面有人說話聲。

    韋義方把舌頭恬開朱紅球路亭隔看時,但見:朱欄玉砌,峻宇雕牆。

    雲屏與珠箔齊開,寶殿共瓊樓對峙。

    靈芝叢畔,青鸾彩鳳交飛;琪樹陰中,白鹿玄猿并立。

    玉女金童排左右,祥煙瑞氣散氤氲。

     見這張公頂冠穿履,佩劍執圭,如王者之服,坐于殿上。

    殿下列兩行朱衣吏人,或神或鬼。

    兩面鐵枷,上手枷着一個紫袍金帶的人,稱是某州城隍,因境内虎狼傷人,有失檢舉。

    下手枷着一個頂盔貫甲,稱是某州某縣山神,虎狼損害平人,部轄不前。

    看這張公書斷,各有罪名。

    韋義方就窗眼内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