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三卷 張古老種瓜娶文女
關燈
小
中
大
兩個媒人笑嘻嘻的,怕得開口。
韋谏議道:“我有個大的兒子,二十二歲,見随王僧辯征北,不在家中;有個女兒,一十八歲,清官家貧,無錢嫁人。
”兩個媒人則在階下拜,不敢說。
韋谏議道:“不須多拜,有事但說。
”張媒道:“有件事,欲待不說,為他六兩銀;欲待說,恐激惱谏議,又有些個好笑。
” 韋谏議問如何。
張媒道:“種瓜的張老,沒來曆,今日使人來叫老媳婦兩人,要說谏議的小娘子。
得他六兩銀子,見在這裡。
”懷中取出那銀子,教谏議看,道:“谏議周全時,得這銀;若不周全,隻得還他。
”谏議道:“大伯子莫是風?我女兒才十八歲,不曾要說親。
如今要我如何周全你這六兩銀子?” 張媒道:“他說來,隻問谏議覓得回報,便得六兩銀子。
”谏議聽得說,用指頭指着媒人婆道:“做我傳話那沒見識的老子:要得成親,來日辦十萬貫見錢為定禮,并要一色小錢,不要金錢準折。
”教讨酒來勸了媒人,發付他去。
兩個媒人拜謝了出來,到張公家,見大伯伸着脖項,一似望風宿鵝。
等得兩個媒人回來道:“且坐,生受不易!”且取出十兩銀子來,安在卓上,道:“起動你們,親事圓備。
”張媒問道:“如何了?”大伯道:“我丈人說,要我十萬貫錢為定禮,并要小錢,方可成親。
”兩個媒人道:“猜着了,果是谏議恁地說。
公公,你卻如何對副?”那大伯取出一掇酒來開了,安在卓子上,請兩個媒人各吃了四盞。
将這媒人轉屋山頭邊來,指着道:“你看!”兩個媒人用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瞳人,打一看時,隻見屋山頭堆垛着一便價十萬貫小錢兒。
道:“你們看,先準備在此了。
”隻就當日,教那兩個媒人先去回報谏議,然後發這錢來。
媒人自去了。
這裡安排車仗,從裡面叫出幾個人來,都着紫衫,盡戴花紅銀揲子,推數輛太平車:平川如雷吼,曠野似潮奔。
猜疑地震天搖,仿佛星移日轉。
初觀形象,似秦皇塞海鬼驅山;乍見威儀,若夏——行舟臨陸地。
滿川寒雁叫,一隊錦雞鳴。
車子上旗兒插着,寫道:“張公納韋谏議宅财禮。
”衆人推着車子,來到谏議宅前,喝起三聲喏來,排着兩行車子,使人入去,報與韋谏議。
谏議出來看了車子,開着口則合不得。
使人入去,說與恭人:“卻怎地對副!”恭人道:“你不合勒他讨十萬貫見錢,不知這大伯如今那裡擘劃将來?待不成親,是言而無信;待與他成親,豈有衣冠女子嫁一園叟乎?”夫妻二人倒斷不下,恭人道:“且叫将十八歲女兒前來,問這事卻是如何。
”女孩兒懷中取出一個錦囊來。
原來這女子七歲時,不會說話。
一日,忽然間道出四句言語來。
天意豈人知?應于南楚畿。
寒灰熱如火,枯楊再生*''。
自此後便會行文,改名文女。
當時着錦囊盛了這首詩,收十二年。
今日将來教爹爹看道:“雖然張公年紀老,恐是天意卻也不見得。
”恭人見女兒肯,又見他果有十萬貫錢,此必是奇異之人,無計奈何,隻得成親。
揀吉日良辰,做起親來。
張公喜歡。
正是: 旱蓮得雨重生藕,枯木無芽再遇春。
做成了親事,卷帳回,帶那兒女歸去了。
韋谏議戒約家人,不許一人去張公家去。
普通七年複六月間,谏議的兒子,姓韋名義方,文武雙全,因随王僧辯北征回歸,到六合縣。
當日天氣熱,怎見得? 萬裡無雲駕六龍,千林不放鳥飛空。
地燃石裂江湖沸,不見南來一點風。
相次到家中。
隻見路傍籬園裡,有個婦女,頭發蓬松,腰系青布裙兒,腳下拖雙-鞋,在門前賣瓜。
這瓜:西園摘處香和露,洗盡南軒暑。
莫嫌坐上适無蠅,隻恐怕寒難近玉壺冰。
井花浮翠金盆小,午夢初回了。
詩翁自是不歸來,不是青門無地可移栽。
韋義方覺走得渴,向前要買個瓜吃。
擡頭一觑,猛叫一聲道:“文女,你如何在這裡?”文女叫:“哥哥,我爹爹嫁我在這裡。
”韋義方道:“我路上聽得人說道,爹爹得十萬貫錢,把你賣與賣瓜人張公,卻是為何?”那文女把那前面的來曆,對着韋義方從頭說一遍。
韋義方道:“我如今要與他相見,如何?”文女道:“哥哥要見張公,你且少待。
我先去說一聲,卻相見。
”文女移身,已挺腳步入去房裡,說與張公。
複身出來道:“張公道你性如烈火,意若飄風,不肯教你相見。
哥哥,如今要相見卻
韋谏議道:“我有個大的兒子,二十二歲,見随王僧辯征北,不在家中;有個女兒,一十八歲,清官家貧,無錢嫁人。
”兩個媒人則在階下拜,不敢說。
韋谏議道:“不須多拜,有事但說。
”張媒道:“有件事,欲待不說,為他六兩銀;欲待說,恐激惱谏議,又有些個好笑。
” 韋谏議問如何。
張媒道:“種瓜的張老,沒來曆,今日使人來叫老媳婦兩人,要說谏議的小娘子。
得他六兩銀子,見在這裡。
”懷中取出那銀子,教谏議看,道:“谏議周全時,得這銀;若不周全,隻得還他。
”谏議道:“大伯子莫是風?我女兒才十八歲,不曾要說親。
如今要我如何周全你這六兩銀子?” 張媒道:“他說來,隻問谏議覓得回報,便得六兩銀子。
”谏議聽得說,用指頭指着媒人婆道:“做我傳話那沒見識的老子:要得成親,來日辦十萬貫見錢為定禮,并要一色小錢,不要金錢準折。
”教讨酒來勸了媒人,發付他去。
兩個媒人拜謝了出來,到張公家,見大伯伸着脖項,一似望風宿鵝。
等得兩個媒人回來道:“且坐,生受不易!”且取出十兩銀子來,安在卓上,道:“起動你們,親事圓備。
”張媒問道:“如何了?”大伯道:“我丈人說,要我十萬貫錢為定禮,并要小錢,方可成親。
”兩個媒人道:“猜着了,果是谏議恁地說。
公公,你卻如何對副?”那大伯取出一掇酒來開了,安在卓子上,請兩個媒人各吃了四盞。
将這媒人轉屋山頭邊來,指着道:“你看!”兩個媒人用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瞳人,打一看時,隻見屋山頭堆垛着一便價十萬貫小錢兒。
道:“你們看,先準備在此了。
”隻就當日,教那兩個媒人先去回報谏議,然後發這錢來。
媒人自去了。
這裡安排車仗,從裡面叫出幾個人來,都着紫衫,盡戴花紅銀揲子,推數輛太平車:平川如雷吼,曠野似潮奔。
猜疑地震天搖,仿佛星移日轉。
初觀形象,似秦皇塞海鬼驅山;乍見威儀,若夏——行舟臨陸地。
滿川寒雁叫,一隊錦雞鳴。
車子上旗兒插着,寫道:“張公納韋谏議宅财禮。
”衆人推着車子,來到谏議宅前,喝起三聲喏來,排着兩行車子,使人入去,報與韋谏議。
谏議出來看了車子,開着口則合不得。
使人入去,說與恭人:“卻怎地對副!”恭人道:“你不合勒他讨十萬貫見錢,不知這大伯如今那裡擘劃将來?待不成親,是言而無信;待與他成親,豈有衣冠女子嫁一園叟乎?”夫妻二人倒斷不下,恭人道:“且叫将十八歲女兒前來,問這事卻是如何。
”女孩兒懷中取出一個錦囊來。
原來這女子七歲時,不會說話。
一日,忽然間道出四句言語來。
天意豈人知?應于南楚畿。
寒灰熱如火,枯楊再生*''。
自此後便會行文,改名文女。
當時着錦囊盛了這首詩,收十二年。
今日将來教爹爹看道:“雖然張公年紀老,恐是天意卻也不見得。
”恭人見女兒肯,又見他果有十萬貫錢,此必是奇異之人,無計奈何,隻得成親。
揀吉日良辰,做起親來。
張公喜歡。
正是: 旱蓮得雨重生藕,枯木無芽再遇春。
做成了親事,卷帳回,帶那兒女歸去了。
韋谏議戒約家人,不許一人去張公家去。
普通七年複六月間,谏議的兒子,姓韋名義方,文武雙全,因随王僧辯北征回歸,到六合縣。
當日天氣熱,怎見得? 萬裡無雲駕六龍,千林不放鳥飛空。
地燃石裂江湖沸,不見南來一點風。
相次到家中。
隻見路傍籬園裡,有個婦女,頭發蓬松,腰系青布裙兒,腳下拖雙-鞋,在門前賣瓜。
這瓜:西園摘處香和露,洗盡南軒暑。
莫嫌坐上适無蠅,隻恐怕寒難近玉壺冰。
井花浮翠金盆小,午夢初回了。
詩翁自是不歸來,不是青門無地可移栽。
韋義方覺走得渴,向前要買個瓜吃。
擡頭一觑,猛叫一聲道:“文女,你如何在這裡?”文女叫:“哥哥,我爹爹嫁我在這裡。
”韋義方道:“我路上聽得人說道,爹爹得十萬貫錢,把你賣與賣瓜人張公,卻是為何?”那文女把那前面的來曆,對着韋義方從頭說一遍。
韋義方道:“我如今要與他相見,如何?”文女道:“哥哥要見張公,你且少待。
我先去說一聲,卻相見。
”文女移身,已挺腳步入去房裡,說與張公。
複身出來道:“張公道你性如烈火,意若飄風,不肯教你相見。
哥哥,如今要相見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