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成佛

關燈
親信宦官。

    蕭衍聞之,謂張弘策曰:“當今始安王遙光、徐孝嗣等,六貴同朝,勢必相亂。

    況主上-虐嫌忌,趙王輪反迹已形,一朝禍發,天下土崩,不可不為自備。

    ”于是衍乃密修武備,招聚骁勇數萬,多伐竹木,沈之檀溪,積茅如岡阜。

    齊主知蕭衍有異志,與鄭植計議,欲起兵誅衍。

    鄭值奏道:“蕭衍圖謀日久,士馬精強,未易取也。

    莫若聽臣之計,外假加爵溫旨,衍必見臣,因而刺殺之,一匹夫之力耳,省了許多錢糧兵馬。

    ” 齊主大喜,即便使鄭植到雍州來,要刺殺蕭衍。

     驚動了光化寺空谷長老,知道此事,就托個夢與蕭衍。

    長老拿着一卷天書,書裡夾着一把利刃,遞與蕭衍。

    衍醒來,自想道:“明明的一個僧人,拿這夾刀的一卷天書與我,莫非有人要來刺我麼?明日且看如何。

    ”隻見次日有人來報道,朝廷使鄭植赍诏書要加爵一事。

    蕭衍自說道:“是了。

    ”且不與鄭植相見,先使人安排酒席,在甯蠻長史鄭紹寂家裡。

    都埋伏停當了,與鄭植相見,說道:“朝廷使卿來殺我,必有诏書。

    ” 鄭植賴道:“沒有此事。

    ”蕭衍喝一聲道:“與我搜看。

    ”隻見帳後跑出三四十個力士,就把鄭植拿下,身邊搜出一把快刀來,又有殺衍的密诏。

    蕭衍大怒,說道:“我有甚虧負朝廷,如何要刺殺我?”連夜召張弘策計議起兵,建牙樹旗,選集甲士二萬餘人馬千餘匹,船三十餘艘,一齊殺出檀溪來。

    昔日所貯下竹木茅草,葺束立辦。

    又命王茂、曹景宗為先鋒,軍至漢口,乘着水漲,順流進兵,就襲取了嘉湖地方。

     且說郢城與魯城,這兩個城是嘉湖的護衛,建康的門戶。

     今被王先鋒襲取了嘉湖,這兩處守城官,心膽驚落,料道敵不過,彼此相約投降。

    這建康就如沒了門戶的一般,無人敢敵,勢如破竹,進克建康。

    兵至近郊,齊主遊騁如故,遣将軍王珍國等,将精兵十萬陳于朱雀航。

    被呂僧珍縱火焚燒其營,曹景宗大兵乘之,将士殊死戰,鼓噪震天地。

    珍國等不能抗,軍遂大敗。

    衍軍長驅進至宣陽門,蕭衍兄弟子侄皆集。

     将軍徐元瑜以東府城降,李居士以新亭降。

    十二月,齊人遂弑寶卷。

    蕭衍以太後令,迫廢空卷為東昏侯,加衍為大司馬,迎宣德太後入宮稱制。

    衍尋自為國相,封梁國公,加九錫。

    黃複仁化生之時,卻原來養娘轉世為範雲,二女侍一轉世為沈約,一轉世為任-,與梁公同在竟陵王西府為官,也是緣會,自然義氣相合。

    至是梁公引雲為谘議,約為侍中,-為參謀。

     二年夏四月,梁公蕭衍受禅,稱皇帝,廢齊主為巴陵王,遷太後于别宮。

    梁主雖然馬上得了天下,終是道緣不斷,殺中有仁,一心隻要修行。

     梁主因兵興多故,與魏連和。

    一日,東魏遣散騎常侍李諧來聘。

    梁主與諧談久,命李諧出得朝,更深了不及還宮,就在便殿齋閣中宿歇。

    散了官嫔諸官,獨自一個默坐,在閣兒裡開着窗看月。

    約莫三更時分,隻見有三五十個青衣使人,從甬巷中走到閣前來,内有一個口裡唱着歌,歌:從入牢籠羁絆多,也曾罹畢走洪波。

     可憐明日庖丁解,不複遼東白-歌。

     梁主聽這歌,心中疑惑。

    這一班人走近,朝着梁主叩頭奏道:“陛下仁民愛物,恻隐慈悲,我等俱是太廟中祭祀所用牲體,百萬生靈,明日一時就殺。

    伏願陛下慈悲,敕宥某等苦難,陛下功德無量。

    ”梁主與青衣使人說道:“太廟一祭,朕如何知道殺戮這許多牲體?朕實不忍。

    來日朕另有處。

    ”這青衣人一齊叩頭哀祈,涕泣而去。

    梁主次日早朝,與文武各官說昨夜齋閣中見青衣之事,又說道:“宗廟緻敬,固不可已;殺戮屠毒,朕亦不忍。

    自今以後,把粉面代做犧牲,庶使祀典不廢,仁恻亦存,兩全無害。

    ”永為定制,誰敢違背! 梁主每日持齋奉佛,忽夜間夢見一夥绛衣神人,各持旌節,祥麟鳳辇,千百諸神,各持執事護衛,請梁主去遊冥府。

     遊到一個大寶殿内,見個金冠法服神人,相陪遊覽。

    每到一殿,各有主事者都來相見。

    有等善人,安樂從容,優遊自在,仙境天堂,并無挂礙;有等惡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鍋,蛇傷虎咬,諸般罪孽。

    又見一夥藍縷貧人,蓬頭跣足,瘡毒遍體,種種苦惱,一齊朝着梁主哀告:“乞陛下慈悲超救! 某等俱是無主孤魂,饑餓無食,久沉地獄。

    ”梁主見說,回曰:“善哉,善哉!待朕回朝,即超度汝等。

    ”請罪人皆哀謝。

     末後到一座大山,山有一袕,袕中伸出一個大蟒蛇的頭來,如一間殿屋相似,對着梁主昂頭而起。

    梁主見了,吃一大驚,正欲退走,隻見這蟒蛇張開血池般口,說起話來,叫道:“陛下休驚,身乃郗後也。

    隻為生前嫉妒心毒,死後變成蟒身,受此業報。

    因身軀過大,旋轉不便,每苦腹饑,無計求飽。

    陛下如念夫婦之情,乞廣作佛事,使妾脫離此苦,功德無量。

    ”原來郗後是梁主正宮,生前最妒,凡帝所幸宮人,百般毒害,死于其手者,不計其數。

    梁主無可奈何,聞得-鳥作羹,飲之可以治妒。

    乃命獵戶每月責取-百頭,日日煮羹,充入禦馔進之,果然其妒稍減。

    後來郗後聞知其事,将羹潑了不吃,妒複如舊。

    今日死為蟒蛇,陰靈見帝求救。

    梁主道:“朕回朝時,當與汝忏悔前業。

    ”蟒蛇道:“多謝陛下仁德,妾今送陛下還朝,陛下勿驚。

    ”說罷那蟒蛇舒身出來,大數百圍,其長不知幾百丈。

    梁主吓出一身冷汗,醒來乃南柯一夢,咨嗟到曉。

     次日朝罷,與衆僧議設盂蘭盆大齋,又造梁皇寶忏。

    說這盂蘭盆大齋者,猶中國言普食也,蓋為無主餓鬼而設也。

    梁皇忏者,梁主所造,專為郗後忏悔惡業,兼為衆生解釋其罪。

     冥府罪人,因梁主設齋造經二事,即得超救一切罪業,地獄為彼一空。

    夢見郗後如生前裝束,欣然來謝道:“妾得陛下寶忏之力,已脫蟒身生天,特來拜謝。

    ”又夢見百萬獄囚,皆朝着梁主拜謝,齊道:“皆賴陛下功德,幸得脫離地獄。

    ” 梁主以此奉佛益專,屢诏尋訪高僧禮拜,闡明其教,未得其人。

    聞得有個-頭和尚,精通釋典,遣内侍降敕,召來相見-頭和尚随着使命而來,武帝在便殿正與侍中沈約弈棋。

    内侍禀道:“奉敕喚-頭師已在午門外聽旨。

    ”适值武帝用心在圍棋上,算計要殺一段棋子,這裡連禀三次,武帝全不聽得,手持一個棋子下去,口裡說道:“殺了他罷。

    ”武帝是說殺那棋子,内侍隻道要殺-頭和尚。

    應道:“得旨。

    ”便傳旨出午門外,将-頭和尚斬訖。

    武帝完了這局圍棋,沈約奏道:“-頭師已喚至,聽宣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