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師趕五戒

關燈
子願聰明,我為聰明喪了生。

     但願養兒皆愚魯,無災無禍到公卿。

     吟罷,凄然淚下,想道:“我今日所處之地,分明似雞鴨到了庖人手裡,有死無活。

    想雞鴨得何罪,時常烹宰他來吃?隻為他不會說話,有屈莫伸。

    今日我蘇轼枉了能言快語,又向那處伸冤?豈不苦哉!記得佛印時常勸我戒殺持齋,又勸我棄官修行,今日看來,他的說話句句都是,悔不從其言也!” 歎聲未絕,忽聽得數珠索落一聲,念句“阿彌陀佛”。

    東坡大驚,睜眼看時,乃是佛印禅師。

    東坡忘其身在獄中,急起身迎接,問道:“師兄何來?”佛印道:“南山淨慈孝光禅寺,紅蓮花盛開,同學士去玩賞。

    ”東坡不覺相随而行,到于孝光禅寺。

     進了山門,一路僧房曲折,分明是熟遊之地。

    法堂中擺設鐘磐經典之類,件件認得,好似自家家裡一般,心下好生驚怪。

    寺前寺後走了一回,并不見有蓮花,乃問佛印禅師道:“紅蓮在那裡?”佛印向後一指道:“這不是紅蓮來也?”東坡回頭看時,隻見一個少年女子,從千佛殿後冉冉而來,走到面前,深深道個萬福。

    東坡看那女子,如舊日相識。

    那女子向袖中摸出花箋一幅,求學士題詩。

    佛印早取到筆硯,東坡遂信手寫出四句,道是:四十七年一念錯,貪卻紅蓮甘堕卻。

     孝光禅寺曉鐘鳴,這回抱定如來腳。

     那女子看了詩,扯得粉碎,一把抱定東坡,說道:“學士休得忘恩負義!”東坡正沒奈何,卻得佛印劈手拍開,驚出一身冷汗。

    醒将轉來,乃是南柯一夢,獄中更鼓正打五更。

    東坡尋思,此夢非常,四句詩一字不忘,正不知甚麼緣故。

    忽聽得遠遠曉鐘聲響,心中頓然開悟:“分明前世在孝光寺出家,為色欲堕落,今生受此苦楚。

    若得佛力覆庇,重見天日,當一心護法,學佛修行。

    ” 少頃天明,隻見獄官進來稱賀,說聖旨赦學士之罪,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東坡得赦,才出獄門,隻見佛印禅師在于門首,上前問訊道:“學士無恙?貧僧相候久矣!”原來被逮之日,佛印也離了湖州,重來東京大相國寺住持,看取東坡下落。

    聞他問成死罪,各處與他分訴求救,卻得吳充、王安禮兩個正人,在天子面前竭力保奏。

    太皇太後曹氏,自仁宗朝便聞蘇轼才名,今日也在宮中勸解。

    天子回心轉意,方有這道赦書。

    東坡見了佛印,分明是再世相逢,倍加歡喜。

    東坡到五鳳樓下謝恩過了,便來大相國寺尋佛印說其夜來之夢。

     說到中間,佛印道:“住了,貧僧昨夜亦夢如此。

    ”也将所夢說出後一段,與東坡夢中無二,二人互相歎異。

     次日,聖旨下,蘇轼谪守黃州。

    東坡與佛印相約且不上任,迂路先到甯海軍錢塘門外來訪孝光禅寺。

    比及到時,路徑門戶,一如夢中熟識。

    訪問僧衆,備言五戒私污紅蓮之事。

     那五戒臨化去時所寫《辭世頌》,寺僧兀自藏着。

    東坡索來看了,與自己夢中所題四句詩相合,方知佛法輪回并非诳語,佛印乃明悟轉生無疑。

    此時東坡便要削發披缁,跟随佛印出家。

     佛印到不允從,說道:“學士宦緣未斷,二十年後,方能脫離塵俗。

    但願堅持道心,休得改變。

    ”東坡聽了佛印言論,複來黃州上任。

    自此不殺生,不多飲酒,渾身内外皆穿布衣,每日看經禮佛。

    在黃州三年,佛印仍朝夕相随,無日不會。

     哲宗皇帝元-改元,取東坡回京,升做翰林學士,經筵講官。

    不數年,升做禮部尚書,端明殿大學士。

    佛印又在大相國寺相依,往來不絕。

     到紹聖年間,章-做了宰相,複行王安石之政,将東坡貶出定州安置。

    東坡到相國寺相辭佛印,佛印道:“學士宿業未除,合有幾番勞苦。

    ”東坡問道:“何時得脫?”佛印說出八個字來,道是:逢永而返,逢玉而終。

     又道:“學士牢記此八字者!學士今番跋涉忒大,貧僧不得相随,隻在東京等候。

    ” 東坡怏怏而别。

    到定州未及半年,再貶英州;不多時,又貶惠州安置;在惠州年餘,又徙儋州;又自儋州移廉州;自廉州移永州;蹤迹無定,方悟佛影跋涉忒大”之語。

    在永州不多時,赦書又到,召還提舉玉局觀。

    想着:“‘逢永而返’,此句已應了;‘逢玉而終’,此乃我終身結局矣。

    ”乃急急登程重到東京,再與佛印禅師相會。

    佛印道:“貧僧久欲回家,隻等學士同行。

    ”東坡此時大通佛理,便曉得了。

    當夜兩個在相國寺一同沐浴了畢,講論到五更,分别而去。

    這裡佛印在相國寺圓寂,東坡回到寓中亦無疾而逝。

     至道君皇帝時,有方士道:“東坡已作大羅仙。

    虧了佛印相随一生,所以不緻堕落。

    佛印是古佛出世。

    ”這兩世相逢,古今罕有,至今流傳做話本。

    有詩為證:禅宗法教豈非凡,佛祖流傳在世間。

     鐵樹開花千載易,墜落阿鼻要出難—— 網絡圖書獨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