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三十卷 明悟禅師趕五戒

關燈
中,門窗無些阻當。

    原來長老有兩個行者在身邊伏事,當晚分付:“我要出外閑走乘涼,門窗且未要關。

    ”因此無阻。

    長老自在房中等清一送紅蓮來。

    候至二更,隻見清一送小頭陀來房中。

    長老接入房内,分付清一:“你到明日此時來領他回房去。

    ”清一自回房中去了。

     且說長老關了房門,滅了琉璃燈,攜住紅蓮手,一将将到床前,教紅蓮脫了衣服,長老向前一摟,摟在懷中,抱上床去。

    當日長老與紅蓮雲收雨散,卻好五更,天色将明。

    長老思量一計,怎生藏他在房中。

    房中有口大衣廚,長老開了鎖,将廚内物件都收拾了,卻教紅蓮坐在廚中,分付道:“飯食我自将來與你吃,可放心甯耐則個”紅蓮是女孩兒家,初被長老滢勾,心中也喜,躲在衣廚内,把鎖鎖了。

    少間,長老上殿誦經畢,入房,閉了房門,将廚開了鎖,放出紅蓮,把飲食與他吃了,又放些果子在廚内,依先鎖了。

    至晚,清一來房中領紅蓮回房去了。

     卻說明悟禅師當夜在禅椅上入定回來,慧眼已知五戒禅師差了念頭,犯了色戒,滢了紅蓮,把多年清行付之東流。

     “我今勸省他不可如此。

    ”也不說出。

    至次日,正是六月盡,門外撇骨池内,紅白蓮花盛開。

    明悟長老令行者采一朵白蓮花,将回自己房中,取一花瓶插了,教道人備杯清茶在房中。

    卻教行者去請五戒禅師:“我與他賞蓮花,吟詩談話則個。

    ” 不多時,行者請到五戒禅師。

    兩個長老坐下,明悟道:“師兄,我今日見蓮花盛開,對此美景,折一朵在瓶中,特請師兄吟詩清話。

    ”五戒道:“多蒙清愛。

    ”行者捧茶至,茶罷,明悟禅師道:“行者,取文房四寶來。

    ”行者取至面前,五戒道:“将何物為題?”明悟道:“便将蓮花為題。

    ”五戒撚起筆來,便寫四句詩道:一枝菡萏瓣初張,相伴葵榴花正芳。

     似火石榴雖可愛,争如翠蓋芰荷香? 五戒詩罷,明悟道:“師兄有詩,小僧豈得無語乎?”落筆便寫四句詩曰:春來桃杏盡舒張,萬蕊千花鬥豔芳。

     夏賞芰荷真可愛,紅蓮争似白蓮香? 明悟長老依韻詩罷,呵呵大笑。

     五戒聽了此言,心中一時解悟,面皮紅一回,青一回,便轉身辭回卧房,對行者道:“快與我燒桶湯來洗裕”行者連忙燒湯與長老洗浴罷,換了一身新衣服,取張禅椅到房中,将筆在手,拂開一張素紙,便寫八句《辭世頌》曰:吾年四十七,萬法本歸一。

     隻為念頭差,今朝去得急。

     傳與悟和尚,何勞苦相逼? 幻身如雷電,依舊蒼天碧。

     寫罷《辭世頌》,教焚一爐香在面前,長老上禅椅上,左腳壓右腳,右腳壓左腳,合掌坐化。

     行者忙去報與明悟禅師。

    禅師聽得大驚,走到房中看時,見五戒師兄已自坐化去了。

    看了面前《辭世頌》,道:“你好卻好了,隻可惜差了這一着。

    你如今雖得個男子身,長成不信佛、法、僧三寶,必然滅佛謗僧,後世卻堕落苦海,不得皈依佛道,深可痛哉!真可惜哉!你道你走得快,我趕你不着不信!”當時也教道人燒湯洗浴,換了衣服,到方丈中,上禅椅跏趺而坐,分付徒衆道:“我今去趕五戒和尚,汝等可将兩個龛子盛了,放三日一同焚化。

    ”囑罷圓寂而去。

    衆僧皆驚,有如此異事!城内城外聽得本寺兩個禅師同日坐化,各皆驚訝。

    來燒香禮拜布施者,人山人海,男子婦人不計其數。

    嚷了三日,擡去金牛寺焚化,拾骨撇了。

     這清一遂浼人說議親事,将紅蓮女嫁與一個做扇子的劉待诏為妻,養了清一在家,過了下半世,不在話下。

     且說明悟一靈真性,直趕至四川眉州眉山縣城中,五戒已自托生在一個人家。

    這個人家姓蘇名洵,字明允,号老泉居士,詩禮之人。

    院君王氏,夜夢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吃了一驚,明旦分娩一子,生得眉清目秀,父母皆喜。

    三朝滿月,百日一周,不在話下。

     卻說明悟一靈也托生在本處,姓謝名原,字道清。

    妻章氏,亦夢一羅漢,手持一印來家抄化。

    因驚醒,遂生一子。

    年長,取名謝瑞卿。

    自幼不吃葷酒,一心隻愛出家。

    父母是世宦之家,怎麼肯?勉強送他學堂攻書,資性聰明,過目不忘,吟詩作賦,無不出人頭地。

    喜看的是諸經内典,一覽辄能解會。

    随你高僧講論,都不如他。

    可惜一肚子學問,不屑應舉求官,但說着功名之事,笑而不答。

    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蘇老泉的孩兒年長七歲,教他讀書寫字,十分聰明,目視五行書。

    行至十歲來,五經三史,無所不通,取名蘇轼,字子瞻。

    此人文章冠世,舉筆珠玑,從幼與謝瑞卿同窗相厚,隻是志趣不同。

    那東坡志在功名,偏不信佛法,最惱的是和尚,常言:“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轉毒轉秃,轉秃轉毒。

    我若一朝管了軍民,定要滅了這和尚們方遂吾願。

    ”見謝瑞卿不用葷酒,便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