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關燈
大禹塗山禦座開,諸侯玉帛走如雷。

     防風謾有專車骨,何事茲辰最後來? 此篇言語,乃胡曾詩。

    昔三皇禅位,五帝相傳;舜之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

    舜使鲧治水,鲧無能,其水橫流。

    舜怒,将鲧殛于羽山。

    後使其子禹治水,禹疏通九河,皆流入海。

    三過其門而不入。

    會天下諸侯于會稽塗山,遲到誤期者斬。

    惟有防風氏後至,禹怒而斬之,棄其屍于原野。

    後至春秋時,越國于野外,掘得一骨專車,言一車隻載得一骨節,諸人不識,問于孔子。

    孔子曰:“此防風氏骨也。

    被禹王斬之,其骨尚存。

    ”有如此之大人也,當時防風氏正不知長大多少。

     古人長者最多,其性極淳,醜陋如獸者亦多,神農氏頂生肉角。

    豈不聞昔人有雲:“古人形似獸,卻有大聖德;今人形似人,獸心不可測。

    ” 今日說三個好漢,被一個身不滿三尺之人,聊用微物,都斷送了性命。

     昔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朝有三個大漢,一人姓田,名開疆,身長一丈五尺。

    其人生得面如-血,目若朗星,雕嘴魚腮,闆牙無縫。

    比時曾随景公獵于桐山,忽然于西山之中,趕起一隻猛虎來。

    其虎奔走,徑撲景公之馬,馬見虎來,驚倒景公在地。

    田開疆在側,不用刀槍,雙拳直取猛虎。

    左手揪住項毛,右手揮拳而打,用腳望面門上踢,一頓打死那隻猛虎,救了景公。

    文武百官,無不畏懼。

    景公回朝,封為壽甯君,是齊國第一個行霸道的。

     卻說第二個,姓顧名冶子,身長一丈三尺,面如潑墨,腮吐黃須,手似銅鈎,牙如鋸齒。

    此人曾随景公渡黃河。

    忽大雨驟至,波浪洶湧,舟船将覆。

    景公大驚,見雲霧中火塊閃爍,戲于水面。

    顧冶子在側,言曰:“此必是黃河之蛟也。

    ”景公曰:“如之奈何?”顧冶子曰:“主公勿慮,容臣斬之。

    ”拔劍裸衣下水,少刻風浪俱息,見顧冶子手提蛟頭,躍水而出。

     景公大駭,封為武安君,這是齊國第二個行霸道的。

     第三個,姓公孫名接,身長一丈二尺,頭如累塔,眼生三角,闆肋猿背,力舉千斤。

    一日秦兵犯界,景公引軍馬出迎,被秦兵殺敗,引軍趕來,圍住在鳳鳴山。

    公孫接用鐵阕一條,約至一百五十斤,殺入秦兵之内。

    秦兵十萬,措手不及,救出景公,封為威遠君。

    這是齊國第三個行霸道的。

     這三個結為兄弟,誓說生死相托。

    三個不知文墨禮讓,在朝廷橫行,視君臣如同草木。

    景公見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

     一日,楚國使中大夫靳尚前來本國求和。

    原來齊、楚二邦乃是鄰國,二國交兵二十餘年,不曾解和。

    楚王乃命靳尚為使,入見景公,奏曰:“齊楚不和,交兵歲久,民有倒懸之患。

    今特命臣入國講和,永息刀兵。

    俺楚國襟三江而帶五湖,地方千裡,粟支數年,足食足兵,可為上國。

    王可裁之,得名獲利。

    ” 卻說田、顧、公孫三人大怒,叱靳尚曰:“量汝楚國,何足道哉!吾三人親提雄兵,将楚國踐為平地,人人皆死,個個不留。

    ”喝靳尚下殿,教金瓜武士斬訖報來。

     階下轉過一人,身長三尺八寸,眉濃目秀,齒白唇紅,乃齊國丞相,姓晏名嬰,字平仲,前來喝住武士,備問其詳。

    靳尚說了,晏子便教放了靳尚,先回本國,吾當親至講和。

    乃上殿奏知景公。

     三人大怒曰:“吾欲斬之,汝何故放還本國?”晏子曰:“豈不聞‘兩國戰争,不斬來使’?他獨自到這裡,擒住斬之,鄰國知道,萬世笑端。

    晏嬰不才,憑三寸舌,親到楚國,令彼君臣,皆頓首謝罪于階下,尊齊為上國,并不用刀兵士馬,此計若何?”三士怒發沖冠,皆叱曰:“汝乃黃口侏儒小兒,國人無眼,命汝為相,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