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6) -- 單挑 與 混戰 (2)

關燈
再舉一對戰例,這兩場交鋒的都是呂布和夏侯敦之間進行的,但一場是單挑,另一場則隻能判定為兩軍混戰:

    “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呂布。戰不數合,李傕引一軍,從左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右邊喊聲又起,郭汜引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惇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6)

    ---前面的文字描寫不會造成任何誤解,這就是一場夏侯敦與呂布兩人之間的交鋒,因為“挺槍躍馬”是非常具體化、有限定性的描寫,而“直取呂布”又是極具針對性的文字,還有這個“戰不數合”,也是多見于武将之間單挑的措辭。

    但是,接下來的“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八個字,卻開始令人産生一絲困惑。看官可能會想,夏侯敦之所以敗回,也許是因為呂布的軍馬上來助戰來了?我認為不是,因為如果呂布所部軍馬真的上來助戰的話,那麼原文完全可以交待一句“呂布身後軍馬齊到”(第26回中徐晃與文醜交鋒時就是這麼寫的)。可見,呂布軍馬并未上來助戰,夏侯确實是因單挑不敵呂布才敗回本陣的。

    ---至於夏侯淵和曹仁,這兩處應該是以武将之名指代其所部軍馬,原因很簡單,因為對方(李郭)是兩路軍馬,曹操絕對沒有道理派夏侯淵和曹仁單人獨騎各自去迎敵兩路虎狼之師。因此夏侯淵與曹仁都是帶領所部軍馬與李、郭所部進行混戰的。文中之所以說“三路軍馬,勢不可當”,我覺得應理解為:李、郭兩路軍馬在混戰中已占據上風,而呂布所部也同樣氣勢威猛、蓄勢待發;夏侯敦在與呂布的單挑中本已處於明顯下風,這時又發現整體戰局對己方非常不利,如果繼續與呂布硬撐苦戰下去,一旦己方軍馬全線崩潰,則自己由於身處突前位置,最終必陷于呂布軍重圍之中,如果呂布武力與自己相若,那還有一定突圍逃跑的機會,但對方武力明顯高于自己,因此如果挨到那個時候定然不保!因此,這一戰夏侯之敗雖然有忌憚對方軍馬強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還是感覺自己武力明顯不敵呂布。

    ---簡單來說,夏侯單挑負于呂布,夏侯淵、曹仁所部混戰不敵李、郭兩軍。

    再看另一場:

    “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12)

    ---這裡明确寫了“夏侯敦引軍。。。”,他所截住的那個“呂布”,也不是單單一個呂布,而是呂布及其所部軍馬,因為後文有“各自引軍分散”。如果呂布孤身一人,又如何“引軍分散”呢?

    ---因此,此戰絕對不是單挑,隻能算做混戰。

    總結一下經驗:如果從交鋒的局部描寫文字中無法判定交鋒雙方究竟是兩将還是兩将所部軍馬,那麼一定要結合上下文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測。

    (後文将讨論一些更為頭疼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