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5) -- 單挑 與 混戰 (1)

關燈
前文歸納了單挑與突襲的差别,本篇開始探讨單挑與混戰之差别。與單挑和突襲的問題相比,單挑/混戰這個問題更微妙,對武力的影響也更大,因而争議就更多。

    簡而言之,單挑與混戰最根本的區别就在於:單挑是1對1,而混戰是多對多、軍對軍。本來應該是很容易區别的,可惜,老羅在行文中常常以某将來指代其所部,這就給我們制造了許多麻煩。舉個例子:

    “曹仁知有準備,急令退軍。趙雲掩殺将來。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将到河邊,才欲尋船渡河,岸上一彪軍殺到:為首大将,乃張飛也。曹仁死戰,李典保護曹仁下船渡河。曹軍大半淹死水中。”(36)

    這裡,如果讀者不注意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為曹仁與張飛發生了“死戰”,但如果聯系上下文來看,顯然兩人身邊都帶着兵呢,因此那個“曹仁死戰”實際是“曹仁率部死戰”的簡寫,而曹仁“死戰”之對象也不是張飛一人,而是張飛所部。因此這是一場兩軍混戰。

    那位朋友說了,那怎麼樣才算是兩将單挑啊?

    我再舉個例子,看官可以與上邊那段文字做個比較:

    “張郃驟馬到面前,一槍刺倒,卻是一個草人。急勒馬回時,帳後連珠炮起。一将當先,攔住去路,睜圓環眼,聲如巨雷:乃張飛也。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将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70)

    這才是兩将單挑呢。張飛、張合雖然各自都帶着所部軍馬,但由於文中明寫“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将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因此可以完全排除混戰的情況。這是毛本,而羅本還多了一句“兩邊牙将各自拒住”,幹嘛呀?很明顯,就是兩邊主将要單練,為保證公平,兩邊的牙将相互防止對方加入戰局。而張飛、曹仁那個戰例,由於文中沒有這種明确表明交鋒僅在兩人之間進行的措辭,因此應判為兩軍混戰。

    我們随時分析随時歸納:如果文中僅出現“某某死戰”之類的文字,不能輕易判定其為單挑,而必須要結合上下文來分析;如果文中明确提到“兩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縱馬舞刀直取某某”這種極具限定性和針對性的文字,那麼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戰為單挑了。如果沒有這些文字,卻反而有“某某引軍如何如何”,那麼隻能判定為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