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
大慈心。
大慈力心。
饒益心。
離恐怖心。
攝衆生心。
不舍衆生心。
發於大願滅諸苦心。
安隐衆生令得快樂。
身心柔軟遠離心垢。
舍生死樂常樂正法。
除煩惱垢得清淨心。
以一切善熏衆生心。
斷生死流入深法海。
滅諸有趣出無礙心。
得一切智淨諸心海。
信力堅固無能壞者,善男子,我以如是安住此行。
如法治國。
令諸人民離衆怖畏。
有貧窮者來至我所。
随所求索。
常開庫藏。
而告之曰:恣意取之勿作衆惡。
此城衆生悉向大乘。
各見此城種種不同。
或見垢穢。
或見清淨。
或見木石。
或見琉璃。
或見無壞幢牆周匝圍繞。
或見不可思議樓閣。
阿僧祇寶而以莊嚴。
以正直心。
修諸善根。
於諸佛所求一切智。
為我宿世所攝衆生修菩薩行者,乃見此城衆寶嚴淨。
馀見垢穢。
善男子,此城衆生。
五濁惡時。
行諸不善。
我愍念彼。
入於菩薩大慈為首順世三昧。
入此定時。
彼諸衆生。
惡心惱心。
诤心害心。
皆悉除滅。
所以者何。
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善男子,且待須臾。
汝自見之。
時王即入大慈為首順世三昧。
入已善光大城六種震動。
諸寶垣牆。
樓閣宮殿。
欄楯窗牖。
卻敵半月。
寶鈴羅網。
諸寶形像。
出妙音聲贊歎彼王。
其城内外一切人民。
皆大歡喜。
一心合掌敬禮彼王。
諸畜生等慈心相向。
亦禮彼王。
山原樹林。
皆悉曲躬而向彼王。
河池泉流皆悉向王。
一萬龍王。
興黑重雲。
雷震曜電。
雨衆香水。
一萬釋天王,夜摩天王,删兜率天王,化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等。
於虛空中。
作億那由他妓樂音聲。
阿僧祇天采女衆妙音歌頌。
雨阿僧祇華雲。
香雲末香雲鬘雲蓋雲。
雜色衣雲。
阿僧祇寶幢幡蓋。
莊嚴虛空。
供養彼王。
伊那槃那龍王。
敷大蓮華普覆虛空。
垂阿僧祇妙采缯帶。
阿僧祇寶而莊嚴之。
阿僧祇寶鬘嬰珞。
天莊嚴具。
諸妙華香。
充滿虛空。
供養彼王。
阿僧祇天女。
充滿虛空。
稱贊彼王。
阿僧祇羅刹鬼等。
常在大海。
閻浮提祝飲血食肉。
水陸惡獸。
常害衆生。
皆得慈心。
及寂靜心。
明信後世遠離諸惡。
心大歡喜五體投地。
敬禮彼王。
皆得無量身心快樂。
阿僧祇毗舍阇鬼。
及四天下毒害衆生。
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十方各百萬億那由他世界中。
毒害衆生。
亦複如是,時大光王。
從三昧起。
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大慈幢行三昧。
諸大菩薩以大慈蓋。
普覆救護一切衆生。
上中下品等觀無二。
慈如大地載育衆生。
菩薩滿月。
出功德光除衆惱熱。
菩薩淨日。
智慧光明普照一切。
菩薩明燈。
除滅重闇。
菩薩淨水珠。
滅衆生心海煩惱垢濁。
菩薩如意寶珠。
随衆生心悉令滿足。
菩薩疾風。
速令衆生修習三昧入一切智城。
我當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贊歎稱量彼功德山。
觀彼功德。
知大願風輪。
得真實地。
分别了知莊嚴大乘普賢菩薩之所修行及諸三昧。
贊大悲雲。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
名曰安祝有優婆夷。
名曰不動。
汝詣彼問。
雲何菩薩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時善财童子,敬禮彼王。
繞無數匝。
辭退南行爾時善财童子,正念思惟大光王教。
思惟菩薩大慈幢行大慈為首随順世間三昧。
出生不可思議功德願力。
長養菩薩不可思議堅固智慧。
思惟菩薩不共之法。
思惟不可思議諸法實相。
思惟菩薩不可思議眷屬。
思惟菩薩不可思議衆事。
作是思惟已,得歡喜心。
離欲心。
極踴躍心。
謙下心。
離垢心。
明淨心。
堅固心。
無畏心。
無盡心。
作是念時。
悲泣流淚。
複作是念。
見善知識,則能出生一切功德。
起菩薩行。
清淨正念陀羅尼。
出生菩薩三昧光明。
見一切佛。
雨諸佛法雲。
分别解說菩薩諸願。
出生菩薩不可思議智慧光明。
長養菩薩堅固諸根。
念善知識。
能離險道。
念善知識。
開示正路。
念善知識。
順平等法。
念善知識。
顯摩诃衍。
念善知識。
究竟普賢菩薩所行。
念善知識。
現一切智城。
念善知識。
度一切法界海。
念善知識。
普照三世一切法海。
念善知識。
長養一切諸白淨法。
念善知識。
成滿一切諸賢聖法。
善财如是悲心念時。
如來使天。
随菩薩天。
於虛空中。
而告之曰:善男子,其有随順善知識教。
諸佛歡喜。
其有随順善知識教。
近一切智。
於善知識教。
心無厭故。
一切諸義悉現在前。
善男子,汝詣安住王城。
不動優婆夷所。
是汝知識不久當見。
爾時善财。
從智慧光明三昧起。
漸漸遊行。
至安住城。
推問不動優婆夷今在何所。
時有人言:善男子,不動優婆夷。
在其家内。
父母守護親近。
眷屬周匝圍繞。
為無量衆演說正法。
爾時善财。
歡喜無量即詣其門。
入彼家内見其宮殿。
金色光明皆悉普照。
觸斯光者身心柔軟。
爾時善财。
光明觸身。
即得五百三昧門。
所謂覺一切三昧門。
奇特幢三昧門。
寂靜三昧門。
遠離一切衆生三昧門。
普眼三昧門。
如來藏三昧門。
得如是等五百三昧門。
身心柔軟如七日胎。
又聞妙香出過天人。
前詣其所合掌恭敬。
一心觀察見彼形色。
天龍八部諸采女衆。
所不能及。
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無與等者,容色妙絕十方無倫。
況有勝者,唯除
大慈心。
大慈力心。
饒益心。
離恐怖心。
攝衆生心。
不舍衆生心。
發於大願滅諸苦心。
安隐衆生令得快樂。
身心柔軟遠離心垢。
舍生死樂常樂正法。
除煩惱垢得清淨心。
以一切善熏衆生心。
斷生死流入深法海。
滅諸有趣出無礙心。
得一切智淨諸心海。
信力堅固無能壞者,善男子,我以如是安住此行。
如法治國。
令諸人民離衆怖畏。
有貧窮者來至我所。
随所求索。
常開庫藏。
而告之曰:恣意取之勿作衆惡。
此城衆生悉向大乘。
各見此城種種不同。
或見垢穢。
或見清淨。
或見木石。
或見琉璃。
或見無壞幢牆周匝圍繞。
或見不可思議樓閣。
阿僧祇寶而以莊嚴。
以正直心。
修諸善根。
於諸佛所求一切智。
為我宿世所攝衆生修菩薩行者,乃見此城衆寶嚴淨。
馀見垢穢。
善男子,此城衆生。
五濁惡時。
行諸不善。
我愍念彼。
入於菩薩大慈為首順世三昧。
入此定時。
彼諸衆生。
惡心惱心。
诤心害心。
皆悉除滅。
所以者何。
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善男子,且待須臾。
汝自見之。
時王即入大慈為首順世三昧。
入已善光大城六種震動。
諸寶垣牆。
樓閣宮殿。
欄楯窗牖。
卻敵半月。
寶鈴羅網。
諸寶形像。
出妙音聲贊歎彼王。
其城内外一切人民。
皆大歡喜。
一心合掌敬禮彼王。
諸畜生等慈心相向。
亦禮彼王。
山原樹林。
皆悉曲躬而向彼王。
河池泉流皆悉向王。
一萬龍王。
興黑重雲。
雷震曜電。
雨衆香水。
一萬釋天王,夜摩天王,删兜率天王,化自在天王,他化自在天王等。
於虛空中。
作億那由他妓樂音聲。
阿僧祇天采女衆妙音歌頌。
雨阿僧祇華雲。
香雲末香雲鬘雲蓋雲。
雜色衣雲。
阿僧祇寶幢幡蓋。
莊嚴虛空。
供養彼王。
伊那槃那龍王。
敷大蓮華普覆虛空。
垂阿僧祇妙采缯帶。
阿僧祇寶而莊嚴之。
阿僧祇寶鬘嬰珞。
天莊嚴具。
諸妙華香。
充滿虛空。
供養彼王。
阿僧祇天女。
充滿虛空。
稱贊彼王。
阿僧祇羅刹鬼等。
常在大海。
閻浮提祝飲血食肉。
水陸惡獸。
常害衆生。
皆得慈心。
及寂靜心。
明信後世遠離諸惡。
心大歡喜五體投地。
敬禮彼王。
皆得無量身心快樂。
阿僧祇毗舍阇鬼。
及四天下毒害衆生。
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十方各百萬億那由他世界中。
毒害衆生。
亦複如是,時大光王。
從三昧起。
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大慈幢行三昧。
諸大菩薩以大慈蓋。
普覆救護一切衆生。
上中下品等觀無二。
慈如大地載育衆生。
菩薩滿月。
出功德光除衆惱熱。
菩薩淨日。
智慧光明普照一切。
菩薩明燈。
除滅重闇。
菩薩淨水珠。
滅衆生心海煩惱垢濁。
菩薩如意寶珠。
随衆生心悉令滿足。
菩薩疾風。
速令衆生修習三昧入一切智城。
我當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贊歎稱量彼功德山。
觀彼功德。
知大願風輪。
得真實地。
分别了知莊嚴大乘普賢菩薩之所修行及諸三昧。
贊大悲雲。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
名曰安祝有優婆夷。
名曰不動。
汝詣彼問。
雲何菩薩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時善财童子,敬禮彼王。
繞無數匝。
辭退南行爾時善财童子,正念思惟大光王教。
思惟菩薩大慈幢行大慈為首随順世間三昧。
出生不可思議功德願力。
長養菩薩不可思議堅固智慧。
思惟菩薩不共之法。
思惟不可思議諸法實相。
思惟菩薩不可思議眷屬。
思惟菩薩不可思議衆事。
作是思惟已,得歡喜心。
離欲心。
極踴躍心。
謙下心。
離垢心。
明淨心。
堅固心。
無畏心。
無盡心。
作是念時。
悲泣流淚。
複作是念。
見善知識,則能出生一切功德。
起菩薩行。
清淨正念陀羅尼。
出生菩薩三昧光明。
見一切佛。
雨諸佛法雲。
分别解說菩薩諸願。
出生菩薩不可思議智慧光明。
長養菩薩堅固諸根。
念善知識。
能離險道。
念善知識。
開示正路。
念善知識。
順平等法。
念善知識。
顯摩诃衍。
念善知識。
究竟普賢菩薩所行。
念善知識。
現一切智城。
念善知識。
度一切法界海。
念善知識。
普照三世一切法海。
念善知識。
長養一切諸白淨法。
念善知識。
成滿一切諸賢聖法。
善财如是悲心念時。
如來使天。
随菩薩天。
於虛空中。
而告之曰:善男子,其有随順善知識教。
諸佛歡喜。
其有随順善知識教。
近一切智。
於善知識教。
心無厭故。
一切諸義悉現在前。
善男子,汝詣安住王城。
不動優婆夷所。
是汝知識不久當見。
爾時善财。
從智慧光明三昧起。
漸漸遊行。
至安住城。
推問不動優婆夷今在何所。
時有人言:善男子,不動優婆夷。
在其家内。
父母守護親近。
眷屬周匝圍繞。
為無量衆演說正法。
爾時善财。
歡喜無量即詣其門。
入彼家内見其宮殿。
金色光明皆悉普照。
觸斯光者身心柔軟。
爾時善财。
光明觸身。
即得五百三昧門。
所謂覺一切三昧門。
奇特幢三昧門。
寂靜三昧門。
遠離一切衆生三昧門。
普眼三昧門。
如來藏三昧門。
得如是等五百三昧門。
身心柔軟如七日胎。
又聞妙香出過天人。
前詣其所合掌恭敬。
一心觀察見彼形色。
天龍八部諸采女衆。
所不能及。
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無與等者,容色妙絕十方無倫。
況有勝者,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