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關燈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六 爾時善财童子,思惟諸佛無量法門。

    逮得菩薩無量諸行。

    菩薩無量妙方便道。

    普照身心。

    樂求無量方便法門。

    成就菩薩清淨解脫。

    菩薩無量清淨諸根。

    菩薩無量諸清淨力。

    心随菩薩無量諸行。

    出生菩薩無量大願力。

    逮得菩薩不可沮壞妙智慧幢。

    普照一切。

    漸漸遊行至於彼國。

    求普門城。

    心無休息精進不退。

    念善知識。

    贊善知識。

    随順善知識諸根。

    專向普門法門。

    遠離一切諸放逸行。

    開淨慧眼度生死海。

    見普門城。

    百千小城周匝圍繞高峻堅固。

    妙巧無比種種莊嚴。

    見普眼妙香長者,於此城中坐衆香座。

    往詣其所頭面禮足。

    恭敬合掌於一面祝白言大聖。

    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答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知一切衆生玻風寒熱玻及諸雜病狂橫玻鬼著玻毒玻諸咒術玻如是等類。

    一切諸病我悉了知。

    随其所應皆能療治。

    善男子,十方衆生諸有病者,來詣我所。

    我悉能治。

    除其患已,沐浴香湯。

    香華嬰珞。

    名衣上服而莊嚴之。

    肴膳飲食而供養之。

    無量珍寶而惠施之。

    然後為說種種法門。

    貪欲多者教不淨觀。

    瞋恚多者教慈心觀。

    愚癡多者教法相觀。

    等分行者教勝法門。

    稱揚贊歎諸佛功德。

    發菩提心故。

    說長養大悲。

    於無量生死苦。

    心不厭故。

    分别廣說諸波羅蜜。

    長養無量淨智慧故。

    說諸大願。

    教化成熟一切衆生故。

    說普賢菩薩行。

    顯現清淨屍波羅蜜故。

    說不可思議如來功德。

    顯現羼提波羅蜜故。

    說如來無壞清淨法身。

    顯現毗梨耶波羅蜜故。

    說如來無與等者,顯現如來禅波羅蜜故。

    說清淨法身。

    顯現般若波羅蜜故。

    說一切淨法身。

    令一切衆生皆悉睹見。

    顯現方便波羅蜜故。

    說於生死中住一切劫。

    顯現願波羅蜜故。

    說嚴淨一切佛刹。

    顯現諸力波羅蜜故。

    說淨法身。

    随其所應悉令歡喜。

    顯現智波羅蜜故。

    說常樂見清淨法身。

    遠離一切不善法故。

    善男子,我以如是等種種法施。

    悉令滿足歡喜而還。

    善男子,我又善知和衆香法。

    所謂不可稱王香。

    新頭香。

    勝香。

    覺香。

    明相香。

    沈水香。

    堅固香。

    栴檀香。

    雲香。

    不動諸根香。

    知如是等一切諸香。

    燒此香時。

    一心向佛發大誓心。

    滿一切願。

    所謂救護一切衆生。

    嚴淨一切佛刹。

    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乃至燒一丸香時。

    充滿十方一切法界。

    一切如來及其眷屬。

    香帳莊嚴一切法界香。

    宮殿香。

    垣牆香。

    樓閣香。

    欄楯香。

    卻敵香。

    窗牖香。

    半月香。

    蓋香。

    幢香。

    幡香。

    網香。

    形像香。

    光明香。

    莊嚴具香雲雨。

    莊嚴十方一切法界。

    一切諸佛及其眷屬。

    善男子,我唯知此令一切衆生歡喜普門法門。

    見一切佛身。

    諸大藥王菩薩。

    若有聞見。

    親近憶念。

    執持名号。

    皆悉不虛。

    其有見者,煩惱悉滅。

    得諸如來法之原底。

    滅除苦陰。

    永離一切生死恐怖。

    得無所畏。

    具一切智。

    破壞無量生死高山。

    安住正法。

    我當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

    名曰滿幢王名滿足。

    汝詣彼問。

    雲何菩薩學菩薩行。

    修菩薩道。

    時善财童子,頭面敬禮普眼妙香長者,繞無數匝辭退南行。

     爾時善财童子,次第憶念諸善知識。

    正念思惟善知識教。

    複作是念。

    善知識者,能攝取我。

    能守護我。

    令我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思惟。

    得大歡喜心。

    無量歡喜心。

    發清淨心。

    寂滅心。

    廣大心。

    莊嚴心。

    無著心。

    無礙心。

    虛空心。

    見諸佛菩薩心。

    自在心。

    順諸法心。

    於一念中充滿一切佛刹心。

    見如來心。

    念十力心。

    不舍諸佛善知識心。

    漸經人衆城邑聚落。

    至滿幢城。

    問滿足王今在何所。

    有人答言:今在正殿。

    行於王法教化衆生。

    應攝取者而攝取之應罰者罰。

    應治者治。

    諸有诤者斷其诤訟。

    有恐怖者施以無畏。

    贊歎不殺。

    不盜。

    不邪淫。

    不妄言:不兩舌。

    不惡口。

    不無義語。

    無貪恚癡。

    爾時善财。

    遙見彼王處金剛師子座。

    阿僧祇寶而以莊嚴。

    無量寶像以為莊飾。

    種種香雲而普熏之。

    無量寶衣以敷其上。

    又複建立無量寶幢。

    無量寶幡。

    周遍垂下。

    張衆寶帳頂冠如意摩尼寶冠。

    閻浮檀金半月莊嚴。

    發绀青色。

    耳普垂<耳垂>。

    身佩無價摩尼嬰珞。

    百千寶網羅覆其上。

    閻浮檀金蓋。

    衆寶為鈴。

    常出妙音琉璃為竿。

    夜光寶藏。

    普照諸方。

    彼滿足王。

    有大勢力。

    離諸怨敵。

    無量自在。

    一萬大臣。

    各處常位。

    修理王事。

    勇将一萬。

    持仗侍衛。

    爾時善财。

    見無量衆生犯王法者,身被五縛。

    或斷手足。

    或截耳鼻。

    或挑雙目。

    或斬身首。

    或投沸灰。

    或疊纏油灌。

    以火焚之。

    以如是等無量楚毒。

    而苦治之。

    爾時善财。

    作如是念。

    我為一切衆生故。

    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今見此王。

    行大惡逆諸不善法。

    此乃惡中之惡。

    第一惡人。

    作是念時。

    虛空有天。

    而告之曰: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妙香善知識教。

    善财即時仰觀虛空而答之言:我常憶念。

    天又語言:若常憶念。

    何故疑怪。

    善男子,菩薩方便不可思議。

    菩薩智慧不可思議。

    攝取衆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