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智頂。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眼。
何等為十。
所謂肉眼見一切色故。
天眼。
見一切衆生死此生彼故。
慧眼。
見一切衆生諸根故。
法眼。
見一切法真實相故。
佛眼。
見如來十力故。
智眼。
分别一切法故。
明眼。
見一切佛光明故。
出生死眼。
見涅槃故。
無礙眼。
見一切法無障礙故。
普眼。
平等法門見法界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眼。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眼,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眼。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耳。
何等為十。
所謂聞贊歎聲。
斷除貪愛。
聞毀訾聲。
斷除瞋恚。
聞聲聞緣覺聲。
不起求心。
聞菩薩道聲。
發起歡喜奇特之心。
聞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阿脩羅一切難處貧苦音聲。
發起大悲莊嚴而自莊嚴。
聞天人趣勝妙音聲。
觀一切法皆悉無常。
聞佛功德音聲。
勤修精進究竟滿足一切功德。
聞波羅蜜四攝菩薩經藏音聲。
發究竟心到於彼岸。
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
悉了如響。
菩薩摩诃薩。
從初發心乃至道常常正受法耳。
而亦不舍教化成熟一切衆生。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耳。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耳,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耳。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鼻。
何等為十。
所謂所聞穢氣觀察不臭。
所聞香氣觀察不香。
所聞香臭觀察平等。
聞非香非臭觀察舍離。
聞衣服床褥卧具及身肢節香,則知彼人貪恚愚癡等分煩惱。
聞大寶藏諸藥草香。
悉能了知一切寶藏。
聞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處衆生之香。
悉能了知諸根本行。
聞聲聞施戒聞慧香。
住一切智心未曾散亂。
聞一切菩薩行香。
攝取如來智地。
聞一切佛智境界香。
不斷菩薩所行。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鼻。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鼻,則得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無上清淨鼻。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舌。
何等為十。
所謂分别解說一切衆生無盡行舌。
分别解說無盡法舌。
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
無盡辯舌。
演說無盡大乘法舌。
普覆十方虛空界舌。
普照一切佛世界舌。
平等贊歎一切衆生舌。
随順諸佛令歡喜舌。
降一切魔及諸外道。
除滅一切生死煩惱。
悉令衆生至涅槃舌。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舌。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舌,則得諸佛無上大金剛舌。
普覆一切世界。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身。
何等為十。
所謂人身。
教化成熟一切人故。
非人身。
教化成熟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故。
天身。
教化成熟欲界色界無色界衆生故。
學身。
示現學地故。
無學身。
示現阿羅漢地故。
緣覺身。
教化令入緣覺地故。
菩薩身。
積集大乘故。
如來身。
授如來智記故。
摩?摩身。
巧方便出生無量功德故。
無漏法身。
以少方便普現一切衆生身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身。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身,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法身。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意。
何等為十。
所謂上首意。
出生一切善根故。
随順佛教意。
如說修行故。
深入意。
解一切佛法故。
内意。
深入衆生希望故。
不亂意。
不為煩惱所亂故。
清淨意。
不受垢染故。
善調伏意。
不失時故。
正思惟業意。
遠離一切惡故。
調伏諸根意。
於境界中諸根不馳騁故。
深定意。
佛三昧不可稱量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意。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意,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意。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行。
何等為十。
所謂聞法行。
樂聽受法故。
說法行。
利益衆生故。
不随愛瞋癡怖行。
調伏自心故。
欲界行。
教化成熟欲界衆生故。
色無色界三昧行。
令速轉故。
義法行。
速成淨慧故。
一切趣行。
教化衆生故。
一切佛刹行。
恭敬禮拜供養一切佛故。
涅槃行。
斷生死相續故。
成滿諸佛行。
不斷菩薩行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行。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行,則得一切諸佛行非行如來行。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祝何等為十。
所謂菩提心祝未曾忘失故。
波羅蜜祝不厭功德故。
樂聞正義祝明淨智慧故。
阿練若處祝成就諸大三昧故。
随順一切智頭陀威儀四聖種祝少欲知足故。
随順祝順正法故。
親近如來祝成滿佛威儀故。
諸明祝滿足大智故。
無生忍祝受記滿足故。
道場菩提祝滿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祝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住,則得一切諸佛無上一切智祝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坐。
何等為十。
所謂轉輪王坐。
興十善故。
四天王坐。
欲於一切世界諸佛正法得自在故。
帝釋坐。
於一切衆生最第一故。
梵天坐。
自心他心。
得自在故。
師子坐。
分别演說甚深義故。
正法坐。
欲明陀羅尼諸力辯故。
堅固三昧坐。
究竟大誓故。
大慈坐。
令惡心衆生悉歡喜故。
大悲坐。
能忍一切諸苦惱故。
金剛坐。
調伏衆魔諸外道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坐。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坐,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尊坐。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卧。
何等為十。
所謂寂靜卧。
身心憺怕故。
禅定卧。
正念思惟觀諸法故。
諸三昧卧。
身心柔軟故。
梵天卧。
不惱自他故。
思惟業卧。
後心無悔故。
順正法卧。
不可傾動故。
正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眼。
何等為十。
所謂肉眼見一切色故。
天眼。
見一切衆生死此生彼故。
慧眼。
見一切衆生諸根故。
法眼。
見一切法真實相故。
佛眼。
見如來十力故。
智眼。
分别一切法故。
明眼。
見一切佛光明故。
出生死眼。
見涅槃故。
無礙眼。
見一切法無障礙故。
普眼。
平等法門見法界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眼。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眼,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眼。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耳。
何等為十。
所謂聞贊歎聲。
斷除貪愛。
聞毀訾聲。
斷除瞋恚。
聞聲聞緣覺聲。
不起求心。
聞菩薩道聲。
發起歡喜奇特之心。
聞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阿脩羅一切難處貧苦音聲。
發起大悲莊嚴而自莊嚴。
聞天人趣勝妙音聲。
觀一切法皆悉無常。
聞佛功德音聲。
勤修精進究竟滿足一切功德。
聞波羅蜜四攝菩薩經藏音聲。
發究竟心到於彼岸。
聞十方世界一切音聲。
悉了如響。
菩薩摩诃薩。
從初發心乃至道常常正受法耳。
而亦不舍教化成熟一切衆生。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耳。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耳,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耳。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鼻。
何等為十。
所謂所聞穢氣觀察不臭。
所聞香氣觀察不香。
所聞香臭觀察平等。
聞非香非臭觀察舍離。
聞衣服床褥卧具及身肢節香,則知彼人貪恚愚癡等分煩惱。
聞大寶藏諸藥草香。
悉能了知一切寶藏。
聞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處衆生之香。
悉能了知諸根本行。
聞聲聞施戒聞慧香。
住一切智心未曾散亂。
聞一切菩薩行香。
攝取如來智地。
聞一切佛智境界香。
不斷菩薩所行。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鼻。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鼻,則得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無上清淨鼻。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舌。
何等為十。
所謂分别解說一切衆生無盡行舌。
分别解說無盡法舌。
贊歎諸佛無盡功德舌。
無盡辯舌。
演說無盡大乘法舌。
普覆十方虛空界舌。
普照一切佛世界舌。
平等贊歎一切衆生舌。
随順諸佛令歡喜舌。
降一切魔及諸外道。
除滅一切生死煩惱。
悉令衆生至涅槃舌。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舌。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舌,則得諸佛無上大金剛舌。
普覆一切世界。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身。
何等為十。
所謂人身。
教化成熟一切人故。
非人身。
教化成熟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故。
天身。
教化成熟欲界色界無色界衆生故。
學身。
示現學地故。
無學身。
示現阿羅漢地故。
緣覺身。
教化令入緣覺地故。
菩薩身。
積集大乘故。
如來身。
授如來智記故。
摩?摩身。
巧方便出生無量功德故。
無漏法身。
以少方便普現一切衆生身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身。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身,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法身。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意。
何等為十。
所謂上首意。
出生一切善根故。
随順佛教意。
如說修行故。
深入意。
解一切佛法故。
内意。
深入衆生希望故。
不亂意。
不為煩惱所亂故。
清淨意。
不受垢染故。
善調伏意。
不失時故。
正思惟業意。
遠離一切惡故。
調伏諸根意。
於境界中諸根不馳騁故。
深定意。
佛三昧不可稱量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意。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意,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意。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行。
何等為十。
所謂聞法行。
樂聽受法故。
說法行。
利益衆生故。
不随愛瞋癡怖行。
調伏自心故。
欲界行。
教化成熟欲界衆生故。
色無色界三昧行。
令速轉故。
義法行。
速成淨慧故。
一切趣行。
教化衆生故。
一切佛刹行。
恭敬禮拜供養一切佛故。
涅槃行。
斷生死相續故。
成滿諸佛行。
不斷菩薩行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行。
若菩薩摩诃薩。
成就此行,則得一切諸佛行非行如來行。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祝何等為十。
所謂菩提心祝未曾忘失故。
波羅蜜祝不厭功德故。
樂聞正義祝明淨智慧故。
阿練若處祝成就諸大三昧故。
随順一切智頭陀威儀四聖種祝少欲知足故。
随順祝順正法故。
親近如來祝成滿佛威儀故。
諸明祝滿足大智故。
無生忍祝受記滿足故。
道場菩提祝滿足力無畏一切佛法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祝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住,則得一切諸佛無上一切智祝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坐。
何等為十。
所謂轉輪王坐。
興十善故。
四天王坐。
欲於一切世界諸佛正法得自在故。
帝釋坐。
於一切衆生最第一故。
梵天坐。
自心他心。
得自在故。
師子坐。
分别演說甚深義故。
正法坐。
欲明陀羅尼諸力辯故。
堅固三昧坐。
究竟大誓故。
大慈坐。
令惡心衆生悉歡喜故。
大悲坐。
能忍一切諸苦惱故。
金剛坐。
調伏衆魔諸外道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坐。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坐,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尊坐。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卧。
何等為十。
所謂寂靜卧。
身心憺怕故。
禅定卧。
正念思惟觀諸法故。
諸三昧卧。
身心柔軟故。
梵天卧。
不惱自他故。
思惟業卧。
後心無悔故。
順正法卧。
不可傾動故。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