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蓮夢 第十回 老猿索書消勇略
關燈
小
中
大
間側屋,将行李放好,連忙去整夜飯,管待焦順。
不多時,把大魚大肉排在桌上。
焦順道:“何須多費,老師也用酒麼?”四靜道:“貧僧酒便吃些,葷倒不戒。
今夜這留,多慢多慢。
貧僧明日還要特設相叙。
”焦順原是個酒肉之徒,說聲”多謝”,兩個猜拳擲骰,吃得大醉。
自此以後,甚是相契,不是你請我,便是我請你,焦順又要賣富,說有多少家财,帶多少銀子,襲了職,便可做總兵做提督,指望和尚加意奉承。
誰知這四靜是極愛财的,聽了這話,内心甚喜。
過了幾日,有兩個光棍來看他,一個叫做“袖裡剪”,一個叫做“眼前花”。
四靜看見,便扯進房,說道:“正要寄信兩位來,有一個好主顧在此。
”袖裡剪道:“是何等人?”四靜道:“是一個襲武職的相公。
”眼前花道:“既是要襲職的,必定京裡有幾個官兒相熟,不可輕易弄他,須用軟繩絆他。
”四靜道:“有理。
”三個就算計如此如此,方可弄得。
四靜大喜,兩個光棍别去。
是日,焦順在外間耍,傍晚回來,見四靜做佛疏,就問道:“老師做什麼?”四靜道:“明日有一家施主,要做一日功德。
說起來也好笑。
”焦順道:“做功德有甚好笑?”四靜道:“有個原故。
近邊有一個财主,家甚富。
半年前讨一個小奶奶,不想他大奶奶極其妒悍,終是吵鬧,這老爺便氣死了。
明日他家小奶奶做些好事,說又要請三個道友,與貧借四衆,念經拜忏,還要帶累爺吃一日素。
”焦順道:“這個何妨。
”四靜道:“還有一句,那小奶奶是私下做功德,爺不要與人說。
”焦順道:“自然。
且問這小奶奶自己可來?”四靜道:“貧僧回他小庵狹窄,不必來罷,他卻要來看看,恐怕衆道友不至誠。
想是他趁着大奶奶不在家,也喜出來走走,正是少年心性。
”焦順笑了一笑。
果然,次日四個和尚敲鐘擊鼓,念起經忏。
挨到傍晚,隻見一乘轎子,随了一個梅香,又一個家人,競進庵來。
下了轎,卻是一位絕美的女子,年紀有二十多歲,淡裝素服,先拜了佛,又謝了衆和尚。
四靜忙請到佛堂後吃齋。
焦順一一看在眼裡。
那女子叫家人私下不知說什麼話,随即打發回去。
焦順見隻有二個女客,就走過來。
梅香道:“這是何人?”焦順正要開口,看見四靜,便走開一邊。
四靜道:“我倒忘了。
”就說道:“奶奶,這是河南崔爺,寓在小庵。
”女人便立起身道:“在河南那一府?”焦順見問,縮轉身來,作兩個揖道:“敝居開封府。
”女人道:“造化,今日遇着個同鄉的人。
”焦順道:“奶奶住這裡,怎說是同鄉?”女人笑而不答。
焦順停了一刻,就走出去。
挨到黃昏,四靜鋪燈施食,忙做一團。
焦順走入走出,看那女子,眉來眼去,甚有意思。
忽見晚間回去家人急忙走進來,對女人道:“大奶奶回家了,問起二娘,我回他舅爺那邊去,明早便歸的。
二娘且不要回來,暫借這庵裡住一夜,明日早晨私下叫轎子來接。
我恐大奶奶盤問,先要歸家了。
”女人道:“曉得了,你去罷。
”焦順聽得大喜。
少停一會,功德做完,化了佛馬,三個和尚相辭去了。
四靜親自上竈,收拾夜飯,未曾備得停當,外面有人敲門甚急。
四靜忙走出來開門,但見兩個着青衣的,一把扯住四靜道:“快去快去,老公公等着你去做功德。
”扯了便走。
四靜道:“慢些,小僧還不曾吃夜飯。
”那人道:“那個等你,怕沒有夜飯吃?”四靜見他催慌了,對焦順道:“崔爺,庵裡沒人依你照顧。
貧僧恐怕老公公留住,今夜不得回來。
”說罷,急急出門。
焦順把門關好,想道:“好機會,四靜被太監請去,庵裡無人,恰好這女子在此,不免與他說些話。
”便走進去,見那女人道:“方才佛事熱鬧,不及請問奶奶何家宅眷,又怎麼與小生同鄉?”女人叫梅香道:“師父不在家,你到竈上去收拾夜飯,那位崔爺既寓這裡,就一同吃飯罷。
”梅香領命而去。
女人對焦順道:“崔爺請坐。
妾幼時亦是開封人,因家道衰微,流落到這裡,失身為妾,今又遭此家難。
”焦順道:“奶奶青年美貌,小生有幸,今夜相遇。
請問尊庚有幾?”女人道:“賤庚二十有一。
久别家鄉,也想回去,隻沒有個便人。
崔爺既是同鄉,不知可肯帶挈使妾終身有托否?不瞞爺說,我家的主翁存日,頗有所遺,二三百金妾是拿得出的。
”焦順看見他少年美貌,又有奁赀,十分歡喜。
兩個吃了夜飯,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話得高興,也不顧什麼和尚寺裡、神佛面前,兩個便做起好事來,緊緊摟住。
女人對焦順道:“妾于此事,疏失已久,可速到床上去,方得盡興。
”焦順聽了,抱他到自己房裡,兩人扯下衣服,鑽在被裡,你貪我愛,快活不了,弄了一夜,說不盡許多肉麻的話。
到了天明,外邊一乘小轎,随了一個家人
不多時,把大魚大肉排在桌上。
焦順道:“何須多費,老師也用酒麼?”四靜道:“貧僧酒便吃些,葷倒不戒。
今夜這留,多慢多慢。
貧僧明日還要特設相叙。
”焦順原是個酒肉之徒,說聲”多謝”,兩個猜拳擲骰,吃得大醉。
自此以後,甚是相契,不是你請我,便是我請你,焦順又要賣富,說有多少家财,帶多少銀子,襲了職,便可做總兵做提督,指望和尚加意奉承。
誰知這四靜是極愛财的,聽了這話,内心甚喜。
過了幾日,有兩個光棍來看他,一個叫做“袖裡剪”,一個叫做“眼前花”。
四靜看見,便扯進房,說道:“正要寄信兩位來,有一個好主顧在此。
”袖裡剪道:“是何等人?”四靜道:“是一個襲武職的相公。
”眼前花道:“既是要襲職的,必定京裡有幾個官兒相熟,不可輕易弄他,須用軟繩絆他。
”四靜道:“有理。
”三個就算計如此如此,方可弄得。
四靜大喜,兩個光棍别去。
是日,焦順在外間耍,傍晚回來,見四靜做佛疏,就問道:“老師做什麼?”四靜道:“明日有一家施主,要做一日功德。
說起來也好笑。
”焦順道:“做功德有甚好笑?”四靜道:“有個原故。
近邊有一個财主,家甚富。
半年前讨一個小奶奶,不想他大奶奶極其妒悍,終是吵鬧,這老爺便氣死了。
明日他家小奶奶做些好事,說又要請三個道友,與貧借四衆,念經拜忏,還要帶累爺吃一日素。
”焦順道:“這個何妨。
”四靜道:“還有一句,那小奶奶是私下做功德,爺不要與人說。
”焦順道:“自然。
且問這小奶奶自己可來?”四靜道:“貧僧回他小庵狹窄,不必來罷,他卻要來看看,恐怕衆道友不至誠。
想是他趁着大奶奶不在家,也喜出來走走,正是少年心性。
”焦順笑了一笑。
果然,次日四個和尚敲鐘擊鼓,念起經忏。
挨到傍晚,隻見一乘轎子,随了一個梅香,又一個家人,競進庵來。
下了轎,卻是一位絕美的女子,年紀有二十多歲,淡裝素服,先拜了佛,又謝了衆和尚。
四靜忙請到佛堂後吃齋。
焦順一一看在眼裡。
那女子叫家人私下不知說什麼話,随即打發回去。
焦順見隻有二個女客,就走過來。
梅香道:“這是何人?”焦順正要開口,看見四靜,便走開一邊。
四靜道:“我倒忘了。
”就說道:“奶奶,這是河南崔爺,寓在小庵。
”女人便立起身道:“在河南那一府?”焦順見問,縮轉身來,作兩個揖道:“敝居開封府。
”女人道:“造化,今日遇着個同鄉的人。
”焦順道:“奶奶住這裡,怎說是同鄉?”女人笑而不答。
焦順停了一刻,就走出去。
挨到黃昏,四靜鋪燈施食,忙做一團。
焦順走入走出,看那女子,眉來眼去,甚有意思。
忽見晚間回去家人急忙走進來,對女人道:“大奶奶回家了,問起二娘,我回他舅爺那邊去,明早便歸的。
二娘且不要回來,暫借這庵裡住一夜,明日早晨私下叫轎子來接。
我恐大奶奶盤問,先要歸家了。
”女人道:“曉得了,你去罷。
”焦順聽得大喜。
少停一會,功德做完,化了佛馬,三個和尚相辭去了。
四靜親自上竈,收拾夜飯,未曾備得停當,外面有人敲門甚急。
四靜忙走出來開門,但見兩個着青衣的,一把扯住四靜道:“快去快去,老公公等着你去做功德。
”扯了便走。
四靜道:“慢些,小僧還不曾吃夜飯。
”那人道:“那個等你,怕沒有夜飯吃?”四靜見他催慌了,對焦順道:“崔爺,庵裡沒人依你照顧。
貧僧恐怕老公公留住,今夜不得回來。
”說罷,急急出門。
焦順把門關好,想道:“好機會,四靜被太監請去,庵裡無人,恰好這女子在此,不免與他說些話。
”便走進去,見那女人道:“方才佛事熱鬧,不及請問奶奶何家宅眷,又怎麼與小生同鄉?”女人叫梅香道:“師父不在家,你到竈上去收拾夜飯,那位崔爺既寓這裡,就一同吃飯罷。
”梅香領命而去。
女人對焦順道:“崔爺請坐。
妾幼時亦是開封人,因家道衰微,流落到這裡,失身為妾,今又遭此家難。
”焦順道:“奶奶青年美貌,小生有幸,今夜相遇。
請問尊庚有幾?”女人道:“賤庚二十有一。
久别家鄉,也想回去,隻沒有個便人。
崔爺既是同鄉,不知可肯帶挈使妾終身有托否?不瞞爺說,我家的主翁存日,頗有所遺,二三百金妾是拿得出的。
”焦順看見他少年美貌,又有奁赀,十分歡喜。
兩個吃了夜飯,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話得高興,也不顧什麼和尚寺裡、神佛面前,兩個便做起好事來,緊緊摟住。
女人對焦順道:“妾于此事,疏失已久,可速到床上去,方得盡興。
”焦順聽了,抱他到自己房裡,兩人扯下衣服,鑽在被裡,你貪我愛,快活不了,弄了一夜,說不盡許多肉麻的話。
到了天明,外邊一乘小轎,随了一個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