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蓮夢 第十回 老猿索書消勇略

關燈
得“歸山”的話,自想:“出山以來,英雄蓋世,正要建功立業,況且懷念昌年,心願未了,豈可說這樣寂寞的話。

    ”便對老人道:“弟子一片雄心,未酬一二。

    今承真老師撫愛過深,容俟暮年,當棄絕人事,拜領宗教,目下恐不能如命。

    ”老人笑道:“蓮岸,你道英雄事業是做得完的麼?千古以來,但見荒草堆中埋沒無數豪傑,天地也有缺陷,人事豈能渾全。

    老夫今日也不好相強,任憑尊意。

    恐怕老夫去後,倘有不測,那時懊悔便覺遲了。

    ”大師道:“多感盛情,容日後三思而行。

    ”老人道:“既然如此,不必多言。

    老夫當日曾有一卷天書傳授與你,隻因這卷書,半年前老夫受了大累。

    紫府洞霄官忽差神将二員來,向老夫索取。

    老夫回複他傳與世間英雄。

    丁神将去複,仙曹便将老夫降罰,道是所授非人,谪做酆都土地,日逐與鬼卒夜叉作伴。

    老夫不得已與真如老師說情,甘願讨還天書。

    仙曹準奏,還把老夫責了二十鞭。

    老夫自想修行一千餘年,指望深入大道,不期為了這書,前功盡棄。

    你須速取出來還我。

    ”大師道:“天書雖留在此,并未看熟,求老師暫緩一年,即當繳還。

    ”老人道:“你若不取還我,我亦無奈你何。

    但恐天書未必能留,那時反為不美。

    ”大師隻是求他寬緩,不肯取出。

    老人道:“既是如此,我也不強你。

    ”又道:“老夫方才來時,路上遇着一員将官,寄一封禀帖,要與你。

    ”就在袖中取出,送與大師。

    大師接來,拆開一看。

    見是景道辭别的禀帖,内心憂悶,如失左右手。

    及至陪老人吃了素飯,老人道:“我正忘了一件事。

    老夫出山之時,真如法師曾把一個小包密密封緊,說千萬寄與你。

    ”便在腰間拿出,付與大師。

    大師接到,仔細一看,卻是一個小封袋。

    上面寫着: “真老人附寄蓮岸,臨難方開。

    不可輕看。

    ” 大師收藏了。

    老人珍重而别。

    原來女師蓮岸,始初因要走遍天下,自己改名“白從李”,一向相傳俱是“白從李”稱呼。

    今日被老夫索取天書,叫出“蓮岸”兩字,若是一個沒記性的看官,險些看錯了。

    自後,那女師感念當時出身之異,仍複原名“蓮岸”,去了“白從李”三字,看官謹記。

     當時,蓮岸送老人去了,滿心不快。

    自想:“景道逃亡,寶鏡遺失,種種不利。

    如今又被那老人叨絮了半日,他要讨去天書。

    倘若此書一去,我便立腳不住了。

    ”遂要差人,令宋純學引王昌年到柳林來。

    又想道:“無名小将出去不濟事,必得光祖親去才好,這營裡有崔世勳老将,可以支持。

    ”立定主意,即刻喚光祖來分付道:“我也不寫谕單,你一路小心,尋見了純學昌年,叫純學速引昌年來,并與他說明崔小姐等待之事。

    在外不可羁留。

    ”光祖領命,出柳林而去。

    蓮岸遂進内房與崔小姐閑話。

     到了晚同,同小姐吃酒。

    忽聞得外營裡一片聲響,隻見崔世勳進來報道:“天上落下一火球,大如巴鬥,各處亂滾。

    ”蓮岸恐怕驚壞小姐,攜住他手,大家走到外面。

    一看,果見一個火球,一連滾來,直入他房裡。

    蓮岸便把小姐交付崔世勳,自己綽了雙刀追至房前。

    隻見那火球忽然分開,内中現出兩條金龍,張牙奮爪把住房門。

    又跳出一個白猿,竟進房中,取了藏天書的玉匣,飛騰而去。

    那火球也就火了。

     蓮岸呆了半晌,丢下雙刀,來尋小姐。

    仍舊進房,長歎一聲,對小姐說道:“我自出山以來,千軍萬馬,憑着這卷天書,橫行四方。

    不意今夜火光中連匣飛去,此天亡之兆。

    從此以後,一心隻想昌年到來,為固守之讨,不複再圖外事矣。

    ”小姐道:“大師安心,古今成人業者,豈必盡有天書。

    不妨打起精神算計下去,再作理會。

    ”蓮岸悶悶不樂,按下不提。

     卻說焦順被老潘出醜之後,與焦氏商議,進京謀襲世勳的武職,遂帶了銀子行到京中,不期察訪王昌年中了進士,現居刑部。

    他兩個平日間極不相投。

    焦順想道:“昌年既做了官,豈無多少同年在各部裡,我若要襲職,他心上怎肯。

    隻說我不是崔家嫡子,便永世也襲不成。

    不如寓一個僻靜所在,等待昌年轉了外任,我好出頭,無人攔阻了。

    ”打算停妥,就在京城外邊尋一寺裡作寓。

    這寺叫做“普淨寺”,不多幾間屋,甚是幽靜。

    寺裡一個住持,又有一個小徒弟。

    住持法号“四靜”,生平慣喜結交光棍,所以京中光棍大半在普淨寺裡做巢袕。

     一日,焦順尋寓,走進寺中來。

    四靜接住問道:“居士從何處來?”焦順道:?“小弟姓崔,是河南人,先父陝西總兵。

    小弟到京襲職,因有事羁遲,要尋一間寓所,多住幾月。

    ”四靜道:“原來是一位襲職的爺,貧僧失敬了。

    若要寓所,何不就下此處,再不敢與爺計論房金,隻要爺做官後時常青目。

    ”焦順道:“豈敢,房金決不短少。

    ”四靜大喜。

    便打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