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蓮夢 第六回 有情偏被無情惱

關燈


    純學接入。

    昌年道:“長兄面前不好相瞞,今日遇了前世的冤孽。

    ”就把香雪解來當堂審問的話告訴。

    又道:“這樣失節婦人,論起來該置之死地才是。

    但小弟初時極承母姨撫養,如今這事,卻待如何?”純學道:“既有這事,仁兄也該細問來曆,所嫁何人,怎麼不見男子,隻有一個小姐解來?”昌年道:“小弟一時懊恨,沒有主張,不曾細細問他。

    ”純學道:“你且把開封府的申文與我看。

    ”昌年即喚書吏取叛逆文書來,書吏即将申文送上,純學把原來申文一看。

    道: 叛寇女師,女扮男裝,入贅崔氏香雪,已經遠遁。

    其來蹤去迹,香雪必知。

    為此備錄口供,起解雲。

     純學看完,打發從人在外伺候,獨對昌年道:“小姐這樣沉冤,吾兄既有盟約,還不為他急救,反怨恨他,是何道理?”昌年道:“長兄怎見得?”純學道:“這件事别人或不曉得,至于小弟,甚知其詳,一向不曾與吾兄細談,就知反害小姐。

    吾兄自想,西安府飯店上所遇的是那個?”昌年道:“這是大恩人白從李。

    ”純學道:“弟與仁兄親同骨肉,料想吾兄必無違背,不妨就此說明。

    ”昌年道:“吾兄恩義高厚,小弟焉敢違背。

    請即剖明,破小弟之惑。

    ”純學道:“當日相會的白從李,就是柳林女大師。

    他因愛戀仁兄,故此叫小弟竭力為兄圖進身之路。

    他又見仁兄想念崔小姐,便要親到開封去。

    申文所雲女扮男裝,入贅崔氏,必定是他。

    那小姐所嫁如是,難道叫他是失節的?近聞大師仍歸柳林,小姐家中不知如何敗露,解到這裡。

    吾兄前日回去,未曾面會小姐,憑虛信認以為真,冤陷小姐,還說他失節,天理何在?”昌年聽這番話,如夢忽醒,拜倒純學面前道:“小弟癡愚,每事誤認,求兄長周旋。

    若小姐當真有這屈情,小弟負心已極,無顔再活了。

    ”純學扶起道:“如今不要慌。

    小姐這事既已達諸朝廷,待我面見小姐,與他商量,上個辯明冤本,然後小弟再出疏申救。

    ”昌年道:“若得如此,再生之恩。

    ”言訖,忽外邊走進一人,見了純學便跪在地。

    純學一見,認得這人。

    這人呈上一封密劄,又附上幾件東西。

    純學俱收了,便同昌年私下看那來書,卻是大師的谕單,雲: 柳林蓮大師谕宋純學。

    西安分後,即到開封,知昌年妻香雪為繼母所逼,于是假充入贅,以安其身。

    近聞香雪被陷解京,汝須急救,全其夫婦,不可遲誤。

    香雪有分别書扇一柄,并附看,亦足見其貞節之情。

    此意可與昌年說知。

    特谕。

     純學看完,對昌年道:”弟料事不差,兄如今可信了?”昌年道:“沒有兄長,小弟這疑案一世也不得明白。

    且請問當時相會的是白從李,怎麼又稱‘蓮大師’?”純學道:“大師法号,原稱‘蓮岸’,後因改了姓名,故稱‘白從李’。

    ” 昌年此時思憶香雪的情又加幾倍,即央純學入獄去看小姐,商量上書辯冤。

    純學遂到獄中問候小姐。

    小姐詢問來意,純學道:“下官宋純學,與小姐的令表兄王昌年同榜進士,相契如嫡親兄弟。

    昨日令表兄面審時因以前誤聞小姐入贅他姓,未免失于詳察。

    下官與他剖明了,他仍舊感念小姐。

    如今小姐可題一疏,辯明冤事,明早奏上。

    ”香雪道:“深感宋爺。

    賤妾不想昌年貴後如此負心,求宋爺轉緻昌年,死生大數;賤妾也無深慮,但昌年日後不知何以見先父母于地下。

    ”純學道:“小姐息怒,他因本部宮,不好來到獄中,後當面會。

    ”言訖辭出。

     小姐喚添繡取筆硯來,寫了疏稿,囗【月兄】了真。

    疏曰: 原任世襲百戶、奉敕證剿陝西叛寇先鋒、今陣沒臣崔世勳嫡女崔香雪謹題,為明辨生冤、幽伸死節、以正綱常、以笃論紀事。

    蓋聞王化莫重于守貞,家教必期于孝順。

    女不言外,安知夫婿之罄宜,我無令人,未逢母氏之聖善。

    故父臣世勳盡節摧鋒,奮身陷陣。

    家中止遺臣妾香雪。

    繼母焦氏,寵愛前子焦順,淩逼臣妾,困苦百端。

    臣妾初時,奉先母安氏治命,許字表兄王昌年。

    梅實未期,萍蹤各散。

    繼母貪财,私贅李姓,逼臣妾改節。

    臣妾于斯時,手持利刃,誓以必死。

    李姓私慰臣妾,實道女扮男裝。

    臣妾不明來曆,而冰潔莫污,幸得生全。

    相叙未幾,李姓遠逝。

    府縣訪臣妾匿寇,冤陷成獄,現今解部定奪。

    以臣妾深閨弱息,罔聞外務,倘果叛寇,繼母先知。

    猥陷臣妾身,為莫須有之事。

    況故父因寇死難,以臣妾視之,即為仇敵。

    臣妾不思違先母之治命,守死以待昌年,又豈敢忘故父之深仇,安心而藏逆寇。

    總因繼母恨臣委,必欲剪滅崔氏,使焦順家赀。

    更可異者昌年貴居刑部,遐棄前姻,庭鞠臣妾,不直于理。

    獨不思垂髫之日系臣父撫育成立,遂結姻盟,今乃忘恩負義以緻于此。

    伏望陛下俯矜全節,洞晰微情,使綱常不墜,輪紀莫淪,幽明鹹感,生死均安。

    謹令侍女赍奏以聞。

    臣妾無任泣血持命之至。

     香雪寫完,明早着添繡赍本到午門擊登聞鼓奏上。

    皇上批道: 香雪無辜,着該部釋放。

    焦氏陷女,彼處撫按先行提究,俟獲叛寇一同治罪。

    其王昌年婚配,着禮部查明,複奏定奪。

     次日,聖旨發下,部臣立刻釋放香雪。

    當時禮部如何複奏,請看下回自有分曉—— 古香齋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