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蓮夢 第六回 有情偏被無情惱

關燈
是夜,楊氏與愛兒困囗囗更深,及至天明,尚未睡醒。

    裡面焦氏出來喚愛兒做生活,看見楊氏與他同睡,一時大怒進去。

    楊氏蘇醒,曉得婆婆出來,吃了一吓。

    愛兒内心着忙,想這事敗露,必然打死。

    隻得别了楊氏,逃走出去。

    焦氏正要痛治愛兒,聞他逃走,這事竟不提起。

     那白從李同香雪次早起身,香雪問道:“你昨夜如何擺脫嫂子?”從李道:“我因大醉,一事不知。

    ”香雪道:“嫂嫂極其無恥。

    我道你有心待他,不想倒被他弄醉。

    你的私事,定然識破,如何是好?”從李也自懊悔少了斟酌。

    “但這樣事,他就曉得,自然與人說不出的,不要怕他。

    ”香雪道:“事未可知,你凡事小心些才是。

    ”從李點頭。

    又說些閉話,人家吃了早飯。

     忽然外面傳一封書進來,說有個山東人,送書與姑爺。

    從李想一想,知道柳林内的信。

    背了香雪拆看這書,果是柳林内的禀揭。

    雲: 駐紮柳林總理中營、專督糧務、兼理馬政官程景道叩禀大師:前陝中克捷,未及拜賀。

    發來擒将,已安置訖。

    聞大師近日駐旌開封,起居康吉。

    又聞朝廷緝訪甚嚴,不習久羁外郡。

    幸即返柳林,并調李先祖等别行分撥。

    不勝待命之至。

     從李看畢,自己也要歸營。

    先打發來人去,就把書燒了。

    香雪聞知從李到了家信來,問道:“家信如何,想是要你回去?”從李道:“便是。

    心上隻放你不下。

    ”香雪道:“你的家事,我怎好相留。

    但去後不知幾時再會?”從李道:“後會有期,幸自保重。

    ”遂收拾行裝。

    香雪取一把扇子,就将月下作的《秋閨詩》寫在扇上,送與從李做表記。

    從李收了扇子,掩淚分别。

    又謝别焦氏說:“不久就來。

    ”焦氏備酒送行。

    從此兩人分散,香雪獨守閨房。

     從李一徑望柳林去。

    行了數日,竟到柳林。

    程景道與崔世勳迎接進去,各相見了,備酒接風。

    程景道道:“大師久羁他郡,營中諸事未能料理。

    今日歸來,各營幸甚。

    ”從李道:“前同宋純學到陝西,遇見一個書生,姓王名昌年,說是世勳的女婿。

    我憐他孤苦,着純學送他到京納監。

    後又到開封,聞得世勳的女兒被繼母淩逼改嫁,我便用計照顧他,故此羁留。

    ”崔世勳聽得女兒之事,感謝大師,又問明詳細。

    景道道:“大師可曉得純學在京同昌年俱已聯捷,各選部屬,前日有書來問候。

    ”從李道:“可喜可喜。

    但昌年喜信不曾與崔小姐得知。

    崔将軍可謂大幸了。

    ”世勳起身拜謝。

    自此以後,從李管守柳林,着世勳統領營事。

    景道别領一千人馬,出了柳林,差人知會李光祖不必駐兵陝西,與景道合兵,另擇地方,為攻守之計,不在話下。

     再說書童愛兒,自從驚動焦氏,私下逃走,無計安身,正從潘一百門前過,适值老潘看見,問道:“你是崔家愛兒,要到那裡去?”愛兒道:“潘老爺,不要說起。

    我家奶奶極其性急,昨日小的偶有一件小事得罪,奶奶要下毒手。

    小的熬不得,隻得逃走。

    不知可有好人家?求老爺照顧。

    ”老潘道:“你若無處去就在我家住罷。

    ”遂收留了愛兒。

    你道愛兒是崔家逃奴,老潘為何用他?不知老潘心上别有意思。

    他因小姐親事不成,恨人骨髓,已不得要知小姐消息。

    一見愛兒私逃,要知其意,故此留他。

    就問愛兒道:“你家相公進京,家裡姑爺與小姐做甚麼事?”愛兒道:“小姐與姑爺十分相好。

    ”話未畢,不覺笑了一笑。

    老潘道:“你說起姑爺,何故笑起來?”愛兒道:“是笑一件奇事。

    ”老潘又問:“是甚麼奇事?”愛兒道:“若說出來當真是好笑。

    那個姑爺,人都道他好後生,誰知他是個女身,假做了男子。

    前夜吃醉,被家裡一個人看見,這是的真的事,老爺你道奇也不奇?”老潘聽了笑道:“奇怪奇怪,你家小姐倒喜歡那不吃食的東西。

    ”心下想道:“我正要尋他家裡幾件事出些怨氣,不想有這樣好笑的事。

    我如今把一張紙,寫個笑話,粘在他門首,羞辱他一番。

    ”又想:“自己不甚識字,别樣巧話是寫不出,隻有借票常常有人寫與我的,便依他樣。

    ”取一幅紙寫道: 立借票人崔香雪,為因入贅雌夫,夜間乏用,央兄焦順做中,借到潘處一張,情願起利五分,約至十月滿足,生出小兒,本利一并奉還,不敢少欠。

    恐後無憑,文此借票為照。

     看官,這叫做無頭榜,原不該寫出本姓。

    為何票上說“借到潘處”?隻因老潘不識文理,照依舊樣描寫。

    等到夜間,老潘就走到崔家門前,把這“借票”粘在肩上。

    次早有人看見,無不大笑。

    忽有兩個着青衣的人走來細看,便用手揭下而去,原來這青衣人是本縣捕快,因兵部發下機密文書,中間說叛寇女扮男裝,到處往來,着各府州縣細細緝獲,不許洩漏。

    官府就将這事密付捕快緝獲。

    那日捕快見了“入贅雌夫”的話,使将“借票”揭去,送與本官看明。

    縣官添公差立刻抄捉,崔家人等并不得知。

    忽然公差打進門來,見一個縛一個,崔氏一家擾亂,并四鄰俱捉過來。

    細問緣由,方知見了“借票”,緝拿叛寇,公差不由分說,俱拿到縣。

    縣官升堂審問,先叫焦氏喝道:“你家藏匿叛寇,從實招來。

    ”焦氏道:“小婦人原是清白之家,丈夫崔世勳征剿陝西陣亡,家中隻有女兒香雪。

    前日入贅女婿,并不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