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回 棟梁材同佐賢良

關燈
與趙忠附耳說了兩三句話道:“如此如此。

    ”趙忠得令而去。

    徐達即催兵前進,與鄧清迎敵。

     我陣上趙德勝躍馬橫槍,徑取鄧清。

    鄧清見德勝威猛,不戰而走。

    衆兵掩擊,直一逼一至城下。

    鄧清正要進城,隻見趙忠在城上大呼:“一奸一賊鄧清何往?”清知事勢緊急,進退無門,遂下馬乞降。

    原來徐達吩咐趙忠:“趁兩軍相敵之時,你可賺入城門,先奪了城池,以截鄧清歸路。

    ”所以趙忠先在城上。

     徐達入城,撫恤了士卒,安慰了百姓,捷報太祖。

    太祖加徐達為樞密院同佥之職,率數萬人攻打常州。

    太祖對徐達說:“我查張士誠系泰州白駒場人,原是鹽場中經紀牙儈,因夾帶私鹽,官府拿究,癸巳年六月間,聚衆起兵,便陷入泰興,據了高郵州,今稱吳王,國号大周,改元天祐。

    前者,又遣士德,将五萬兵渡海,攻陷平江、松江一帶,與常州、湖州諸路,地廣兵強,實是勁敵。

    況渠一奸一詐百出,交必有變,鄰必有猜。

    爾今率三軍攻昆陵(常州古名),倘有說客,勿令擅言,便阻了詭詐之弊,營壘可坐困也。

    ”徐達等領命而出,即合兵七萬,号稱十萬,徑往常州進發。

     數日間,來到常州南門外安營。

    先鋒郭英便率兵三千出戰。

    那把守常州的,正是吳将統軍都督呂珍。

    原來呂珍有謀智,有膽力,善使一條畫戟,年紀約有三十五六歲,正直公平,撫民恤孤,每常隻是長聲的歎息。

    人問他,便說:“此身已受了他的爵祿,雖死也是臣子分内事;但恨當時不擇所主,将身誤托耳!常常聞得金陵朱公聲息,便道好個仁義之主,天下大分歸統于他了。

    然也是天數,怎奈何他?隻是今日,吾當完吾事體。

    ”探子報說:“朱兵攻取常州!”他便縱馬挺戟來戰。

    與郭英戰到三十餘合,彼此心中俱暗暗喝彩。

    隻見營内右哨中張德勝持了一管槍,奮力沖将出來,三将攪做一一團一。

     呂珍見兩拳敵不得四手,便将馬跳出圈子外邊,叫說:“将軍,天色已晚,晚來乘着錯誤,傷人一性一命,不見高強。

    你我俱各記兵多少,來日拼個勝負,方是好漢!”郭英便也鳴金收軍。

    次日,呂珍全身結束,出到城邊,早有郭英、張德勝二将迎住,自早又殺到未牌,不見勝敗。

    朱陣上便麾動大軍,趕殺過去。

    呂珍急走入城,堅閉不出;一面修表,喚過兒子呂功,前往蘇州求取接應兵馬不題。

     且說呂功抄路往湖州舊館縣,由皂林地方轉到蘇州。

    次日,張士誠臨朝,文武百官依班行禮畢。

    呂功出奏常州被困一事。

    士誠大怒說:“彼真不知分量!我姑蘇控甲百萬,勇将三千,彼取金陵,我不與争便了,反來奪我鎮江,今又困我常州,是何道理!”即召大元帥李伯昇,領兵十萬往救。

    又吩咐說: “若得勝時,便可長驅收複鎮江,破取金陵以擒朱某。

    ”伯昇得令,叩首将出,隻見王弟張士德在階中大喝一聲道:“何勞元帥動兵!乞将兵三萬與臣,去救常州,決當斬徐達首級,入建康擄和一陽一王,歸報我主。

    萬祈允臣之奏!”士誠聞奏大喜,說:“得弟一行,何懼敵兵哉!”便拜士德為元帥,張虎為先鋒,張鶴飛為參謀,率兵五萬,前往常州救應。

    又遣呂功乘勢領兵二萬,攻打宜興,以分徐達之勢。

    連夜起行,“夜不收”打探事情的實,報與徐達得知。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