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回 棟梁材同佐賢良

關燈
詩曰: 新提千騎向東方,劍客黃金盡解裝。

     桃葉初明珠勒馬,梨花半壯綠沈槍。

     拍天濤擁軍聲合,駕海雲扶陣色揚。

     莫歎書生無燕額,鬥來金印出明光。

     那劉基與宋濂、孫炎說了半夜,次早起來,劉基到母親面前訴說前事,母親便說:“我也聞朱公是個英傑,我兒此去也好。

    ”劉基便整頓衣裝,對孫炎說:“即日起行。

    ”孫炎吩咐軍校将車馬完備,離青田縣迤逦向東北進發。

    語不絮煩,早到杭州西湖湖南淨慈禅寺。

    章溢、葉琛挈領家眷并行李,已等候多時。

    軍校們也合做一處同往。

    正是:一使不辭鞍馬苦,四賢同作棟梁材。

    在路五六日,已至金陵。

    次早來到太祖帳前谒見。

    太祖遂易了衣服,率李善長衆官出迎,請入帳中,分賓而坐。

    太祖從容問及四人目下的治道急務。

    酒筵談淪,直至天曉。

    因授劉基太史令,宋濂資善大夫,章溢、葉琛俱國子監博士。

    四人叩頭而退。

     太祖對諸将說:“今常州府及宜興、廣德、甯國、鎮江等處,正是金陵股肱,若不即取,誠為手足之患”遂着大元帥徐達,挂印征讨。

    郭英為前部先鋒,廖永安為左副将,俞通海為右副将,張德勝統前軍,丁德興統後軍,馮國用統左軍,趙德勝統右軍,領兵五萬,征取鎊郡。

    徐達等受命而出,擇日起程。

    臨行之日,太祖出郊戒衆将說: “爾等當體上天不忍之心,嚴戒将土,城下之日,毋得焚掠殺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

    ”徐達等頓首受命,率兵前進。

    一路上,但見: 軍威凜似嚴霜,兵器炳如皎日。

    五方旗,按着金木水火土,相尅相生;八卦帶,分在東西南北中,随方随色。

    一字兒排來隊伍,整整齊齊,那個敢挨挨擠擠;桠叉兒紮住一團一營,朗朗疏疏,誰人敢嚷嚷喧喧。

    弓上了弦,刀出了鞘,分明活閻羅列着法場;鼓鳴則進,金鳴則退,那辨八臂神傳來軍今。

    黃旗一展千軍動,畫鼓輕敲萬隊行。

     大兵過了揚子江,至鎮江府地面,徐達下令安營,為攻城之計。

     卻說把守鎮江府城,乃是張士誠所募骁将鄧清,并副将趙忠二人。

    他聞金陵兵至,便議迎敵事務。

    那趙忠說:“我聞和一陽一兵勢最大,所至無敵;且朱公厚德寬人,真命世之英,非吳王(即是土誠)可比。

    況鎮江為金陵右臂,彼所力争。

    今我兵微弱,戰守兩難,奈何?奈何?我的主意,不如開城投降,一來可救百姓的傷殘,二來順天命之所歸,三來我們還有個出頭的日子。

    ”鄧清聽了,大喝道:“你受吳王大恩,不思圖報,敵兵一至,便要投降,乃是狗彘之行!”趙忠又說:“我豈不知‘食人之食,當忠人之事,’?但張士誠貪饕不仁,決難成事。

    何如趁此機會,棄暗投明!”鄧清愈怒,即一抽一刀向前,說:“先斬此賊,方破敵兵!”趙忠也持刀相迎。

    兩個戰到數合,鄧清力怯,便向後堂脫走。

    趙忠見左右俱有不平之色,恐事生不測,急忙也跑出衙門,恰遇着養子王鼎,備言前事。

    王鼎說:“事既如此,若不速避,禍必及身。

    ”他二人因到家,載母挈妻,策馬東向而走。

    鄧清聞報,即聚軍民一千餘人趕來。

     适遇徐達兵到,趙忠徑望軍中投拜,說:“鎮江副将趙忠,因勸鄧清納降,彼執迷不悟,反來趕殺,乞元帥救我家屬入營,我便當轉殺此賊,以為進見之功。

    ”徐達心中私喜,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