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回 常遇春采石擒王

關燈
柳功成勞主敬,逍遙名震止兒啼。

     銀河有水難施渡,玉鑒無塵不染私。

     壯士勤王懷寶劍,肯随慵懶伴漁矶!” 李善長說:“谫陋微才,亦圖繼響: 水月澄清山不移,任教萬物轉東西。

     春來槐柳黃莺語,秋夜梧桐杜宇啼。

     金屋榮華應有定,玉堂編纂信無私。

     今宵幸際明良會,月下赓歌采石矶。

    ” 孫炎亦說:“樗蒲之資,亦敢效颦: 懷抱忠貞豈變移,平生志貫鬥牛西。

     筆揮花月妖狐泣,劍擊山溪虎豹啼。

     報國赤心應有節,懸空旭日自無私。

     清風一掃煙塵淨,萬裡山河穩若矶。

    ” 太祖評說:“徐元帥氣魄雄壯,真是将才。

    馮将軍英武尚氣,可見忠良。

    孫大夫見盡節效忠之忱,皆不如李公清肅謹厚,有調和鼎鼐之氣。

    ”李善長說:“主帥包羅一統,含容萬物,即此詩可知。

    此詩俯視諸詩,不啻天淵。

    ”是夕盡歡而散。

     次早,拔寨直抵太平城下。

    郡将吳升聞知,便開西門納降。

    太祖說:“久聞汝是江左名賢,今日相諧,猶恨晚也。

    ”即擢為總管。

    吳升俯伏謝恩說: “主帥如此恤民撫士,無征不服!”太祖遂命善長揭榜通衢,嚴禁将士剽掠,城中肅清,便進城撫恤士民。

    恰有元平章李習率衆來見。

    習本漢人,博通經術,看得元綱不振,特來投見。

    太祖說:“太平誰是賢才?”李習對說:“有一人姓郭名景祥。

    又一人姓陶名安,字立敬,少年敏悟,才分羅。

    他年少時,鄰近有個土地廟,前通大河,後接深巷,神明極顯靈。

    那廟祝先一一夜夢見土地對他說:‘明旦河中有一件異樣的事,其中有一人是紫炁星下降,不久便當輔佐真主,安邦立國。

    你可十分恭敬,便留他在廟中攻書,不可有誤。

    ’次日,廟祝絕早起來,呆呆的等到日中,也無人來,也無異樣的事。

    廟祝對衆僧說:‘大分是個春一夢。

    ’正說間,隻望見對岸十數個小孩兒,止約有十來歲,在那大樹下趁着晴明,猜三角五,翻筋鬥疊灰堆耍子。

    不知那處忽然從河中溜過一株紫皮大樹來,那樹叉叉桠桠,一些枝葉也不曾去。

    這十數個孩子,便把一條竹竿,到河邊搭住那樹。

    那樹在水中,如解人意,竟貼岸邊來。

    這些孩子都把身坐在上面。

    有一個略大些的,把那竹竿從水中撐來撐去,正如船中坐定,說說笑笑,攏了又開,開了又攏,那樣有十數次。

    隻見一個孩子,在樹上立起身來說:‘偏你會撐,我也會撐撐耍子。

    ’那大些的孩子說:“使得!使得!我正撐得沒力氣哩,讓你耍耍。

    ’那孩子接過竹竿在手便撐,方撐得到河當中,倏忽間,四邊黑雲陡合,大雨傾盆。

    那孩子慌了,流水的拼命要撐攏來,冤家的竹竿陷在泥中,再拔不起。

    頃間,那樹頭動尾擺起來,竟如活龍在水中遊去遊來,吟唬有聲不止。

    那雨越落得大,把十數個孩子都蕩在水中,沒了一性一命。

    隻有一個穿着一領紫色袍,绾住了樹枝,任他颠颠倒倒,隻不放手,竟随風一浪一過廟岸邊來,大叫救人。

    這些僧人,立在山門屋下望見,便往雨叢中趕去,扯得他上岸。

    轉眼之間,那樹也不見了。

     廟祝暗思道:‘昨日神明囑咐,是這位了!’便問說:‘你是那村小辟?姓甚名誰?因何到此玩耍?’那人便對說:‘我姓陶名安,是對河陶家村裡住。

    ’自後,廟祝便留他在廟讀書,近來果是知今達古。

    那徐壽輝、張士誠等,皆慕他的名,遣人來請,他也不屈節輕仕。

    ”太祖說:“我也素聞他名字,你便可同孫炎去請來。

    ”不知肯來與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