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回 常遇春采石擒王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憑臨秋色石崔嵬,獨上雄呼猛似雷。
水闊魚龍應變化,江空星月任徘徊。
任将殺氣随潮滾,還善赓歌傾玉罍。
自茲江海朝宗後,何處桑田複草萊。
卻說太祖出得湖口,與水陸衆将聚畢。
自此大将、步将、騎将、先鋒将、水将,都已雲集。
便留步軍一萬,戰船五百,與俞通海、廖永安二将,在牛渚渡紮營一操一演,其餘将士盡随至和一陽一。
正是: 鞭敲金镫響,齊唱凱歌還。
不一日,來至和一陽一,因欲提兵過江,取金陵為建都之計。
和一陽一王依議,乃留朱文正、朱文遜、朱文剛、朱文英、趙繼祖、顧時、金朝興、吳複等,統兵一萬,保守和一陽一,其餘人馬,俱随太祖即日引舟東下,向江口進發。
恰喜江風大順,征帆飽拽,頃刻到牛渚渡。
俞、廖二将迎接說:“蠻子海牙紮兵南岸采石矶,阻截要路,勢甚猖獗,與之奈何?”徐達說:“兵貴神速,乘此順風明月馳行,猝然而至,彼必措手不及。
”遂分戰船為三路:太祖居中隊,領戰船七百隻,郭英為先鋒;徐達居左隊,也領戰船七百隻,胡大海為先鋒;李善長居右隊,也領戰船七百隻,常遇春為先鋒。
偃旗息鼓。
那時月明風順,水溜江深,這船如飛也馳驟,比至五更,竟到采石矶。
元兵哨馬報知蠻子海牙,他便挈兵而待。
那矶上刀槍麻列,旌旗雲屯,水上戰船如織。
兩軍相去不及三丈,便擺開陣勢。
郭英領長槍手,奮勇争先。
将及上矶,誰想上面矢石星飛雨灑将來。
士卒多傷,不能前進。
太祖傳令胡大海、常遇春說:“二公先鋒定在今日,有先登采石矶者,即為正先鋒。
”大海大喜,意在必克,率衆向前。
誰想岸上炮一弩一較先更急,大海力不能支。
遇春乘快船後至,便領防牌、神槍手,奮力沖至矶下。
元兵見朱兵近岸,炮箭如飛蝗的來,防牌也不得遮,神槍也無可用,衆兵亦欲退後。
遇春大喝道:“取不得采石矶,誓不旋師!”便舍舟提牌,挺槍先登。
那矶在水面上,約高二丈有餘。
矶上元将老星蔔喇,正用長矛戳下。
遇春便用左手拿定防牌,護了矢石,把右手便捏住矛杆,就勢大叫一聲,從空直跳而上,就撇了防牌,将槍刺了老星蔔喇。
三隊軍士,看見遇春登岸,各催兵鼓噪而登。
元兵棄戈奔走,死者不可勝數。
蠻子海牙收些殘兵,退駐西南方山。
太祖就于采石矶安營。
衆将各各獻功,太祖便說:“常将軍奮勇争先,萬将莫敵,攻克采石矶,特拜為正先鋒。
”遇春叩謝,惟胡大海有不平之色。
太祖又說:“此舉非獨崇獎遇春,正以激勵諸将。
”大海氣方平妥。
是夕,屯兵矶上。
正值新秋,月色如晝,衆将各歸本帳,惟徐達、李善長、馮國用、孫炎,在麾下共玩明月。
太祖對衆官說:“清風明月,真好良宵,恨無佳句以酬之。
吾欲勉強一律,諸公勿哂。
”衆等說:“願聞佳句。
”太祖遂微吟一首,李善長執筆書之: 素月澄清鬥轉移,銀河一派徹東西。
風随鼓角争先應,鳥避旌旗不歌啼。
志若明蟾清絕翳,心同碧海靜無私。
雄師夜宿同英武,氣概森森采石矶。
太祖詩畢,徐達躬身說:“小将不才,願和一律: 氣吐虹霓志不移,長驅甲士掃東西。
金戈洩水月還正,鐵馬升關雞不啼。
常憶君恩圖委質,隻全公道不容私。
安民共剪群雄亂,管取乾刊穩似矶。
” 馮國用說:“小将亦有一律: 節同宸極豈差移,水漸東流月漸西。
細
水闊魚龍應變化,江空星月任徘徊。
任将殺氣随潮滾,還善赓歌傾玉罍。
自茲江海朝宗後,何處桑田複草萊。
卻說太祖出得湖口,與水陸衆将聚畢。
自此大将、步将、騎将、先鋒将、水将,都已雲集。
便留步軍一萬,戰船五百,與俞通海、廖永安二将,在牛渚渡紮營一操一演,其餘将士盡随至和一陽一。
正是: 鞭敲金镫響,齊唱凱歌還。
不一日,來至和一陽一,因欲提兵過江,取金陵為建都之計。
和一陽一王依議,乃留朱文正、朱文遜、朱文剛、朱文英、趙繼祖、顧時、金朝興、吳複等,統兵一萬,保守和一陽一,其餘人馬,俱随太祖即日引舟東下,向江口進發。
恰喜江風大順,征帆飽拽,頃刻到牛渚渡。
俞、廖二将迎接說:“蠻子海牙紮兵南岸采石矶,阻截要路,勢甚猖獗,與之奈何?”徐達說:“兵貴神速,乘此順風明月馳行,猝然而至,彼必措手不及。
”遂分戰船為三路:太祖居中隊,領戰船七百隻,郭英為先鋒;徐達居左隊,也領戰船七百隻,胡大海為先鋒;李善長居右隊,也領戰船七百隻,常遇春為先鋒。
偃旗息鼓。
那時月明風順,水溜江深,這船如飛也馳驟,比至五更,竟到采石矶。
元兵哨馬報知蠻子海牙,他便挈兵而待。
那矶上刀槍麻列,旌旗雲屯,水上戰船如織。
兩軍相去不及三丈,便擺開陣勢。
郭英領長槍手,奮勇争先。
将及上矶,誰想上面矢石星飛雨灑将來。
士卒多傷,不能前進。
太祖傳令胡大海、常遇春說:“二公先鋒定在今日,有先登采石矶者,即為正先鋒。
”大海大喜,意在必克,率衆向前。
誰想岸上炮一弩一較先更急,大海力不能支。
遇春乘快船後至,便領防牌、神槍手,奮力沖至矶下。
元兵見朱兵近岸,炮箭如飛蝗的來,防牌也不得遮,神槍也無可用,衆兵亦欲退後。
遇春大喝道:“取不得采石矶,誓不旋師!”便舍舟提牌,挺槍先登。
那矶在水面上,約高二丈有餘。
矶上元将老星蔔喇,正用長矛戳下。
遇春便用左手拿定防牌,護了矢石,把右手便捏住矛杆,就勢大叫一聲,從空直跳而上,就撇了防牌,将槍刺了老星蔔喇。
三隊軍士,看見遇春登岸,各催兵鼓噪而登。
元兵棄戈奔走,死者不可勝數。
蠻子海牙收些殘兵,退駐西南方山。
太祖就于采石矶安營。
衆将各各獻功,太祖便說:“常将軍奮勇争先,萬将莫敵,攻克采石矶,特拜為正先鋒。
”遇春叩謝,惟胡大海有不平之色。
太祖又說:“此舉非獨崇獎遇春,正以激勵諸将。
”大海氣方平妥。
是夕,屯兵矶上。
正值新秋,月色如晝,衆将各歸本帳,惟徐達、李善長、馮國用、孫炎,在麾下共玩明月。
太祖對衆官說:“清風明月,真好良宵,恨無佳句以酬之。
吾欲勉強一律,諸公勿哂。
”衆等說:“願聞佳句。
”太祖遂微吟一首,李善長執筆書之: 素月澄清鬥轉移,銀河一派徹東西。
風随鼓角争先應,鳥避旌旗不歌啼。
志若明蟾清絕翳,心同碧海靜無私。
雄師夜宿同英武,氣概森森采石矶。
太祖詩畢,徐達躬身說:“小将不才,願和一律: 氣吐虹霓志不移,長驅甲士掃東西。
金戈洩水月還正,鐵馬升關雞不啼。
常憶君恩圖委質,隻全公道不容私。
安民共剪群雄亂,管取乾刊穩似矶。
” 馮國用說:“小将亦有一律: 節同宸極豈差移,水漸東流月漸西。
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