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聰明智慧不信佛法。

    亦不親近諸比丘等共馀婆羅門先有鬥诤。

    以瞋恚故詣僧坊中。

    詐為妄語作如是言:某婆羅門明日於舍設諸供具。

    當作大會請諸比丘,欲令比丘明晨往至其家不得飲食令彼惡名遍於世界。

    時諸比丘於其晨朝往詣其家語守門人。

    汝家主人請我飲食。

    汝可往白。

    時守門者入白主人。

    今者門外有諸比丘,雲大家請故來相造。

    主人聞已作是思惟。

    何因緣故有如是事。

    複作是念。

    彼婆羅門與我為怨。

    故為此事。

    今雖臨中城邑極大遣人市具供諸比丘,作是念已即時遣人喚諸比丘入舍就坐。

    設種種食而以供養。

    比丘食訖語檀越言:汝今小坐。

    比丘之法食訖應為檀越說法。

    汝雖不信佛法應爾。

    時彼主人即取小床。

    上座前坐。

    為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為不淨出世為樂。

    乃至為說四真谛法。

    此婆羅門已於過去種諸善根。

    即於坐上見四真谛得須陀洌而說偈言: 咄哉愚癡力,能害於正見。

    愚者不分别,寶作非寶想。

    我今得勝利,分别識三寶。

    真實是我寶,佛法及聖衆。

     我已谛睹了,得閉三惡道。

    釋梵諸天等,所不能獲得。

    我今具獲得,今此婆羅門。

    即名為梵天,今當得趣向。

     解脫不死方,我今始獲得。

    婆羅門勝法,我本姓輸都。

    今日真輸都,今日始獲得。

    勝妙比陀法,我今得無漏。

     出過諸比陀,我今真實是。

    祠祀大福田,我當勤大祠。

    不能善分别,可祠不可祠。

    從今日已往,當供天中天。

     多陀阿伽陀,略說而言之。

    今日始得利,獲得人身果。

    從今日已往,當随佛所教。

    終更不求請,其馀諸天神。

     我今所學法,随順向正道。

    法及随順法,我必得其果。

    我今歸命禮,宿世厭惡根。

    曾修法向法,今獲其果利。

     親近善知識,法利自然成。

    我若不親近,大悲弟子者,永當堕邪見,輪回三惡道。

    若無婆羅門,為我怨雠者, 亦不得親近,如此之聖衆。

    由彼瞋忿故,令我得是法。

    外相似惡友,實是善知識。

    恩過於父母,及以諸親戚。

     由此婆羅門,諸僧至我家。

    降注於甘雨,善芽悉得生。

    法雨甚潤澤,灑我心埃塵。

    埃塵既不起,得見真實法。

     是故世間說,因怨得财賄。

    自惟得大利,即受三歸依。

    於彼婆羅門,大設諸餚膳。

     (七四)複次若人精誠以财布施。

    如華獲财業。

    以知是事應至心施。

    我昔曾聞。

    罽賓國人夫婦共在草敷上卧。

    於天欲明善思覺生。

    作是思惟。

    此國中人無量百千。

    皆悉修福供養衆僧。

    我等貧窮值此寶渚不持少寶。

    至後世者我等衰苦則為無窮。

    我今無福将來苦長。

    作是念已,悲吟歎息。

    展轉哀泣淚堕婦上。

    爾時其婦尋問夫言:以何事故不樂乃爾。

    即說偈言: 何故極悲慘,數數而歎息。

    雨淚沾我臂,猶如以水澆。

    爾時其夫說偈答言:我無微末善,可持至後世。

     思惟此事已,是故自悲歎。

    世有良福田,我無善種子。

    今身若後身,饑窮苦難計。

    先身不種子,今世極貧窮。

     今若不作者,将來亦無果。

     爾時其婦聞是偈已,語其夫言:汝莫愁憂我屬於汝。

    汝於我身有自在力。

    若賣我身可得錢财滿汝心願。

    爾時其夫聞婦此言:心生歡喜顔貌怡悅。

    語其婦言:若無汝者我不能活。

    即說偈言: 我身與汝身,猶如彼鴛鴦。

    可共俱賣身,得财用修福。

     爾時夫婦二人詣長者家。

    作如是言:可貸我金。

    一月之後若不得者,我等二人當屬於汝。

    一月之後我必不能得金相償分為奴婢。

    一月之中可供養諸比丘僧。

    爾時長者即便與金。

    既得金已自相謂言:我等可於離越寺中供養衆僧。

    婦問夫言:為用何日。

    答言:十五日。

    又問。

    何故十五日。

    爾時其夫以偈答言: 世間十五日,拘毗等天王。

    案行於世間,是佛之所說,欲使人天知,是故十五日。

     爾時夫婦二人竭力營造至十三日。

    食具悉備送置寺上。

    白知事人言:唯願大德。

    明十五日勿令衆僧有出外者,當受我請。

    彼知事人答言可爾。

    於十四日夫婦二人在寺中宿。

    自相勸喻。

    而說偈言: 告喻自己身,慎勿辭疲勞。

    汝今得自在,應當盡力作。

    後為他所策,作用不自在。

    徒受衆勞苦,無有毫釐利。

     說此偈已夫婦通夜不暫眠息。

    所設餚膳至明悉辦。

    夫語婦言:善哉我曹。

    所作已辦。

    心願滿足得是好日。

    賣此一身於百千身常蒙豐足。

    時有小國主施設飲食。

    複來至寺。

    而作是言:願諸僧等受我供養。

    知事人言:我等諸僧先受他請。

    更覓馀日。

    時彼小王殷勤啟白。

    我今已衆務所逼。

    願受我請。

    爾時諸僧默然無對。

    爾時國主語彼夫婦言:我今自打揵椎。

    汝所造食當酬汝直。

    時夫婦已聞此語。

    向彼國主五體投地。

    而白之言:我之夫婦窮無所有。

    自賣己身以設供具。

    竟宿造供施設已辦。

    唯於今日自在供養。

    若至明日為他策使不得自由。

    願王垂矜莫奪我日。

    即說偈言: 夫婦如鴛鴦,供設既已辦。

    願必見憶念,明當屬他去。

    夫婦各異策,更無修福期。

    如是自賣身,乃為修善故。

     時彼國王具聞斯事。

    贊言善哉。

    即說偈言:汝善解佛教,明了識因果。

    能用虛僞身,易於堅财命。

    汝勿懷恐怖,恣聽汝所願。

     我為憐愍汝,以财償汝價。

    汝今自苦身,終大獲利樂。

     爾時國主說此偈已,聽彼夫婦供養衆僧。

    即以财物為彼夫婦酬他價直。

    又給夫婦自營産業。

    現受此報無所乏少。

     (七五)複次至心持戒乃至沒命得現果報。

    我昔曾聞。

    難提拔提城有優婆塞。

    兄弟二人并持五戒。

    其弟爾時卒患脅痛氣将欲絕。

    時醫診之。

    食新殺狗肉并使服酒所患必除。

    病者白言:其狗肉者為可於市買索食之。

    飲酒之事願舍身命終不犯戒而服於酒。

    其兄見弟極為困急。

    買酒語弟。

    舍戒服酒以療其疾。

    弟白兄言:我雖病急願舍身命終不犯戒而飲此酒。

    即說偈言: 怪哉臨命終,破我戒嬰珞。

    以戒莊嚴身,不煩殡葬具。

    人身既難得,遭值戒複難。

    願舍百千命,不毀破禁戒。

     無量百千劫,時乃值遇戒。

    閻浮世界中,人身極難得。

    雖複得人身,值正法倍難。

    時複值法寶,愚者不知齲 善能分别者,此事亦複難。

    戒寶入我手,雲何複欲奪。

    乃是怨憎者,非我之所親。

     兄聞偈已答其弟言:我以親故不為沮壞。

    弟白兄言:非為親愛乃是殘敗。

    即說偈言:我欲向勝處,毀戒令堕墜。

    損我乃如是,雲何名親愛。

     我勤習戒根,乃欲見劫奪。

    所持五戒中,酒戒最為重。

    今欲強毀我,不得名為親。

    兄問弟言:雲何以酒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