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七○)複次善分别者,乃至國土廣大諸事備足。

    知其苦惱舍離而去。

    我昔曾聞。

    世尊昔為菩薩時。

    作大國王。

    貧窮乞丐有來索者一切皆與。

    為苦厄者能作擁護。

    為欲利益一切衆生。

    智慧聰猛又處王位。

    時鄰國王将諸軍衆欲來交戰。

    時菩薩王作是思惟。

    著五欲樂不能調心。

    六根難滿衆具既多。

    複須料理而擁護之。

    為此衆具生於鬥诤。

    願舍此事不應鬥诤。

    我應更修集随身勝法。

    即說偈言: 於善觀察時,智者應分别。

    為事不思慮,後悔無所及。

    觀察是非。

    必知所在。

    複說偈言:欲如執草炬,亦如衆肉團。

     著欲必傷毀,害及於二世。

    智者應速離,國土衆具等。

    如此衆具等,終歸必舍棄。

    甯今受衆苦,願莫於後世。

     受此久長苦,計我今勢力。

    堪任摧伏彼,現在明證果。

    聲譽歎美善,後受苦傷害。

    雖知己有能,願當護於彼。

     若當不護彼,後必傷害身。

     作是念已逃避入林。

    有一老婆羅門迷失道路到彼林間。

    菩薩問言:汝以何故來至此林。

    婆羅門言:我欲見王。

    菩薩問言:何故見王。

    婆羅門言:我今貧困又多債負。

    聞王好施。

    故來乞索用以償債。

    遠離貧苦。

    更無所歸。

    唯望王恩拯救於我。

    菩薩語言:汝并歸去。

    此間無王何所歸誠。

    婆羅門聞是語已,迷悶躃地。

    爾時菩薩既見之已,深生憐愍。

    作是念已,即說偈言: 我以護他故,難舍盡棄舍。

    我今棄舍已,當以何物與。

    吾今為斯人,當舍己身命。

     說是偈已即時扶接婆羅門起。

    而告之曰:汝莫愁怖。

    吾當令汝得於财利。

    時婆羅門聞是語已心生喜悅。

    菩薩即時用草作索。

    作索已訖與婆羅門。

    一切施者我身即是。

    而說偈言: 彼王未得我,心意終不安。

    汝應以此繩,系縛於我肘。

    将至彼王所,令彼王歡喜。

    當施汝珍寶,金銀諸财物。

     汝可得大富,彼王複歡喜。

    生者必有死,壽命會當荊為救危厄故,雖複喪身命。

    智者為此死,名之為嬰珞。

     爾時婆羅門聞是語已甚大歡喜。

    即時以索縛此菩薩将詣彼王。

    王既見已向婆羅門。

    而說偈言:此為是何人,身色如金山。

    威光甚赫奕,猶日照世間。

     面目極端嚴,睹者無不悅。

    如斯福德者,應作大地主。

    今日被拘執,苦厄乃如是,我坐師子座,極為可慚恥。

     彼應處王位,非我之所宜。

    我之不調順,不應處此座。

     時婆羅門聞是偈已,白大王言:此是王怨。

    王問婆羅門。

    誰縛此人。

    婆羅門言:此實我縛。

    王言:斯人不應為汝所縛。

    汝為妄語。

    即說偈言:彼如大逸象,身力甚強壯。

     汝今體羸劣,又無兵馬力。

    雲何能縛彼,此事不可信。

    汝可真實說,勿作虛妄言:時婆羅門具陳上事。

    而說偈言: 見我失所望,彼人便自縛。

    彼以悲愍縛,欲以救濟我。

    如是善丈夫,名稱遍十方。

    猶如燃庭燎,普照於一切。

     不善人愚癡,滅彼使無馀。

    庭燎熾然時,能滅令無遺。

     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即便驚起合掌而言:善哉善哉。

    真善丈夫。

    汝為救他作如是事。

    即說偈言:所言大王者,号名曰羅阇。

    利益於世間,是故名羅阇。

     汝今應為王,護持於大地。

    唯願今聽我,忏悔諸罪咎。

    我實是嬰愚,輕躁無智者,汝可還為王,我舍此國去。

     汝能令衆生,一切得安樂。

    馀人設作王,逼惱諸世間。

    即立彼王還歸所止。

     (七一)複次作淨福業應設供養。

    是故應當勤修福業。

    我昔曾聞。

    石室國王名烏越羁。

    舉國人民共設佛會。

    有一婦人於窗牖中闚看世尊,爾時彼王見女端正。

    即解珠嬰遣傍侍臣送與彼婦。

    時王左右即白王言:彼婦女者是國中婦。

    王若愛念直往喚齲何煩與珠人脫怪笑。

    王聞是語以手掩耳。

    作如是言:咄哉大惡。

    雲何乃以此言使聞我耳。

    即說偈言: 作是咒誓言,設我有異心。

    使我成大惡,我不以染著。

    以珠與彼女,聽我說意故。

    業為自在主,最勝業者說。

     此無宰主作,唯是業所造。

    心作於宰主,善業佛所歎。

    如是之妙色,更無宰主我。

    唯是善業作,善業我應敬。

     惡業我應離,過去作善業。

    果報於今現,我以於珠貫。

    衆寶雜莊嚴,額懸多邏羅。

    珠貫白如雪,我為宿功德。

     不為著色欲,若知善惡業。

    雲何複著色,雖遠尚不視。

    況當有染著,甯當饑渴死。

    不為非法貪,甯當入火聚。

     不為奸邪事,我如有愛著。

    今身若後身,受苦極無量。

     (七二)複次若有善業自然力故受好業報。

    雖有國王黨援之力。

    不如業力所獲善報。

    是故應當修於善業。

    我昔嘗聞。

    憂悅伽王於晝睡眠。

    有二内官。

    一在頭前。

    一在腳底。

    持扇捉拂共作論議。

    我等今者為王所念。

    為以何事。

    一則自稱是我業力。

    一則自稱我因王力。

    由是之故奉給於王。

    時彼二人數聞聽法并解議論。

    即說偈言: 如牛厲渡水,導正從亦正。

    人王立正法,從者亦如是, 時彼二人由競理故其聲轉高。

    一作是言:我依王活,第二者言:我依業力。

    王聞是聲即便睡悟。

    而問之言:何故高聲。

    王又聞彼二人诤理。

    雖複明知未斷我見。

    援黨己者王心不悅。

    即便向彼稱業力者說偈問言: 依於我國住,自稱是業力。

    我今試看汝,為是誰力耶。

     說是偈已往夫人所。

    語夫人言:今當遣人來到汝邊。

    汝好莊嚴如帝釋幢夫人。

    答言:當奉王教。

    時王以蒲萄漿與彼依王活者,送與夫人。

    既遣之已作是思惟。

    稱業力者今應當悔。

    作如是語。

    作是念已未久之間。

    彼業力者,著好衣服來至王邊。

    王見之已,甚大生怪。

    即說偈言: 我為自錯誤,與彼殘漿耶。

    為是彼業力,強奪此将去。

    或能共親厚,與彼使将去。

    或是夫人瞋,奪此與彼乎。

     或能我迷誤,而與於彼耶。

    或能彼幻我,使我錯亂乎。

     說是偈已問彼人言:好實語我。

    汝恃業力我故不遣。

    汝雲何得。

    彼人白王。

    以業力得。

    即以事狀具向王說。

    此人奉使既出門已,卒爾鼻衄。

    即以此漿與我使送。

    到夫人邊得是衣服。

    王聞是已,即說偈言: 業報如影響亦如彼莊嚴。

    彼言自業力,此語信不虛。

    以聽法力故,言說合於理。

    彼稱業力者,斯言定有驗。

     我多於己負,彼憑業力勝。

    佛說業力強,此語信真實。

    佛為善禦乘,業力為善哉。

    能壞王者力,十方佛世尊, 亦說随業力,汝今倚業力。

    用自莊嚴身,割絕於我力。

     (七三)複次雖與智者共為雠郄猶能利益。

    是故智人雖與為雠常應親近。

    我昔曾聞。

    摩突羅國有婆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