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四一)複次利養亂於行道。

    若斷利養善觀察瞋。

    我昔曾聞。

    有一比丘在一園中。

    城邑聚落競共供養。

    同出家者憎嫉诽謗。

    比丘弟子聞是诽謗。

    白其師言:某甲比丘诽謗和上。

    時彼和上聞是語已,即喚謗者善言慰喻。

    以衣與之。

    諸弟子等白其師言彼诽謗人是我之怨。

    雲何和上慰喻與衣。

    師答之言:彼诽謗者於我有恩應當供養。

    即說偈言: 如雹害禾穀,有人能遮斷。

    田主甚歡喜,報之以财帛。

    彼謗是親厚,不名為怨家。

    遮我利養雹,我應報其恩。

     雹害及一世,利養害多身。

    雹唯害於财,利養毀修道。

    為雹所害田,必有少遺馀。

    利養之所害,功德都消荊 如彼提婆達利養雹所害。

    由彼貪著故,善法無毫釐。

    衆惡極熾盛,死則堕惡道。

    利養劇猛火,亦過於惡毒。

     師子及虎狼,智者觀察已,甯為彼所傷,不為利養害。

    愚者貪利養,不見其過惡。

    利養遠聖道,善行滅不生。

     佛已斷諸結,三有結都解。

    功德已具滿猶尚避利養。

    衆中師子吼,而唱如是言:利養莫近我,我亦遠於彼。

     有心明智人,誰當貪利養。

    利養亂定心,為害劇於怨。

    如以毛繩戮,皮斷肉骨壞。

    髓斷爾乃止,利養過毛繩。

     絕於持戒皮,能破禅定肉。

    折於智慧骨,滅妙善心髓。

    譬如嬰孩者,捉火欲食之。

    如魚吞鈎餌,如鳥網所覆。

     諸獸墜阱陷,皆由貪味故。

    比丘貪利養,與彼亦無異。

    其味極鮮少,為患甚深重。

    詐為谄佞者,止住利養中。

     親近愦鬧亂,妨患之種子。

    如似疥搔瘡,搔之癢轉增。

    矜高放逸欲,皆因利養生。

    此人為我等,遮於利養怨。

     我以是義故,應盡心供養。

    如是善知識,雲何名為怨。

    由貪利養故,不樂閑靜處。

    心常緣利養,晝夜不休息。

     彼處有衣食,某是我親厚。

    必來請命我,心意多攀緣。

    敗壞寂靜心,不樂空閑處。

    常樂在人間,田利毀敗故。

     不樂寂定法,以舍寂定故。

    不名為比丘,亦不名白衣。

     (四二)複次俱得漏盡教學差别。

    我昔曾聞。

    尊者目連教二弟子。

    精專學禅而無所證。

    時尊者舍利弗問目連言:彼二弟子得勝法不。

    目連答言:未得。

    舍利弗又問言:汝教何法。

    目連答言:一教不淨。

    二教數息。

    然其心意。

    滞而不悟。

    時舍利弗問目連言:彼二弟子從何種姓而來出家。

    答言:一是浣衣。

    二是鍛金師。

    時舍利弗語目連言:金師子者應授安般。

    浣衣人者宜教不淨。

    目連如法以教弟子。

    弟子尋即精勤修習得羅漢果。

    既成羅漢歡喜踴躍。

    即便說偈贊舍利弗。

     第二轉法輪,佛法之大将。

    於諸聲聞中,得於最上智。

    有勝覺慧力,嗚呼舍利弗。

    指導示解脫,随順本所習。

     指導開悟我,二俱速解脫。

    行自境界中,獲得所應得。

    行他境界者,如魚堕陸地。

    我常在河側習浣衣白淨。

     安心於白骨,相類易開解。

    不大加功力,速疾入我意。

    金師常吹[W129]出入氣是風。

    易樂入安般,衆生所玩習。

     各自有勝力,今者舍利弗。

    佛法之鞅鞙,佛說舍利弗。

    第二轉法輪,真實是所應。

    心得自在者,能使我二人。

     善知禅徑路,我如不調象。

    法中之大将,言教調順我。

    使到安隐處,故我大歡喜。

     (四三)複次善根熟者雖複逃避如來大悲終不放舍。

    我昔曾聞。

    如來無上良厚福田。

    行來進止常為福利。

    非如世間所有田也。

    欲示行福田異於世間田。

    行福田者往至檀越下種人所入舍衛城分衛。

    乃至為菩薩時入王舍城乞食。

    城中老少男女大校見其容儀心皆愛敬。

    馀如佛本行中說。

    昔佛在時衆生厭惡。

    善根種子極易生芽。

    佛所應化為度人故入城乞食。

    即說偈言: 若以深信心,禮敬佛足者,是人於生死,便為不久祝能行善福田,供養作因緣。

    必獲大果報,能以信敬心。

     以土著佛缽,終不無果報。

     如來入城現神足時。

    一切人民各各相語。

    佛來入城。

    馀如諸經中。

    佛來入城時所有嚴麗種種具足。

    男女大小聞佛入城一切擾動,猶如大海風鼓濤波出大音聲。

    閻浮提界亦未曾有如是形相。

    爾時城中除糞穢人名曰尼提。

    發長蓬亂垢膩不淨。

    所著衣裳悉皆弊壞。

    若於道中得弊納者,便用補衣。

    欲示宿世不善業故。

    背負糞瓨。

    欲遠棄去。

    於路見佛瞻仰尊顔。

    如睹大海。

    圓光一尋以莊嚴身。

    如真金聚無諸垢穢。

    所著袈裟如赤栴檀。

    亦如寶樓觀之無厭。

    即說偈言: 金色如華敷,衣如赤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