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玉女心經

關燈
小龍女從懷裡取出一個瓷瓶,交在楊過手裡,高聲道:“這是治療蜂毒的蜜漿,拿去給趙志敬罷。

    ”楊過見到趙志敬,早就恨得牙癢癢地,但不便拂逆小龍女之意,快步上前,将蜜漿在趙志敬面前地下重重一放。

    群道聽說小龍女又到宮前,隻道來為孫婆婆報仇,一面嚴加戒備,一面飛報馬钰、丘處機等師尊,那知她竟是來送解毒蜜漿,愕然之下,無言可對。

    楊過放下瓷瓶,向趙志敬望了一眼,滿臉鄙夷之色,轉頭便走。

     鹿清笃見到楊過,怒火上沖,叫道:“好小子,叛出師門,就這麼走了麼?”那日他給楊過以蛤蟆功打暈,雖一時閉氣,但楊過功力甚淺,畢竟受傷不重,丘處機給他推拿了幾次,将養數日,已然痊愈,此時飛步搶出,要報當日一推之仇。

     小龍女道:“過兒,今日且别還手。

    ”楊過聽得背後腳步聲響,接着掌風飒然,有人抓向自己後領。

    他在活死人墓中睡了八晚寒玉床,練了八日捉麻雀,小龍女雖隻授了他一些捉雀的法門,但那是古墓派輕功精萃之所在,此時身上功夫與當日小較比武時已頗有不同,當下不先不後,直等鹿清笃手掌剛要抓到,這才矮身竄出,跟着乘勢伸手在他衣角上一帶。

    鹿清笃說什麼也想不到短短數日内他輕功便已大有進境,大怒之下出手不免輕敵,急撲不中,身已前傾,再給他一帶,登時立足不住,重重一交向前仆倒。

     待得他爬起身來,楊過早奔到小龍女身畔。

    鹿清笃大聲怒喝,要待沖過去再打,群道中突然奔出一人,猶似足不點地般倏忽搶到,拉着他的手臂,回入人叢。

    鹿清笃為他抓住,登時半身麻木,擡頭看時,原來是師叔甄志丙,已罵到口邊的一句話便即縮回。

     甄志丙朗聲叫道:“多謝龍姑娘賜藥。

    ”說着躬身行禮。

    小龍女不理,牽着楊過的手道:“回去罷。

    ”甄志丙道:“龍姑娘,這楊過是我全真教門下弟子,你強行收去,此事如何了斷?”小龍女一怔,并不答理,挽着楊過手臂,快步入林。

     甄志丙、趙志敬等群道呆在當地,相顧愕然。

     兩人回入墓室,來到大廳。

    小龍女道:“過兒,你的功夫是有進益了,不過你打那胖道士,卻很不對。

    ”楊過道:“這胖道士打得我苦,不過今日我聽你話,沒打夠他。

    姑姑,幹麻我不該打他?”小龍女搖頭道:“不是不該打他,是打法不對。

    你不該帶他仆跌,應該不出手帶他,讓他自行朝天仰摔一交。

    那就更加出醜,大大狼狽。

    ”楊過大喜,道:“那可有趣得緊,姑姑,你教我。

    ”小龍女道:“我是過兒,你是胖道人,你就來捉我罷。

    ”說着緩步前行。

     楊過笑嘻嘻的伸手去捉她。

    小龍女背後似乎生了眼睛,楊過跑得快,她腳步也快,楊過走得慢了,她也就放慢腳步,總是與他不即不離的相距約莫三尺。

    楊過道:“我捉你啦!”縱身向前撲去,小龍女竟不閃避。

    楊過眼見雙手要抱住她的脖子,那知就在兩臂将合未合之際,小龍女斜刺裡向後一滑,脫出了他臂圈。

    楊過忙回臂去捉,這一下急沖疾縮,自己勢道用逆了,再也立足不穩,仰天一交,跌得背脊隐隐生痛。

     小龍女伸手牽住他右手提起,助他站直。

    楊過喜道:“姑姑,這法兒真好,你身法怎麼能這般快?”小龍女道:“你再捉一年麻雀,那就成啦。

    ”楊過奇道:“我已會捉啦。

    ”小龍女冷笑道:“哼,那就算會捉?我古墓派的功夫這麼容易學會?你跟我來。

    ” 當下帶他到另一間石室之中。

    這石室比之先前捉麻雀的石室長闊均約大了一倍,室中已有六隻麻雀在内。

    地方大了這麼多,捕捉麻雀自然遠為艱難,小龍女又授了他一些輕功提縱術與擒拿功夫,八九天後,楊過已能一口氣将六隻麻雀盡數捉住。

     此後石室愈來愈大,麻雀隻數也愈來愈多,最後是在大廳中捕捉九九八十一隻麻雀。

    古墓派心法神妙,寒玉床對修習内功助力奇大,隻三個月工夫,八十一隻麻雀楊過已能手到擒來。

    小龍女見他進步迅速,也覺歡喜,說道:“這初步功夫,叫作‘柔網勢’。

    現下咱們到墓外去捉啦。

    ”楊過聽說到墓外練功,喜形于色。

    小龍女道:“有什麼好歡喜的?這功夫難練得緊。

    八十一隻麻雀,一隻也不能飛走了。

    ” 兩人來到墓外,此時正當暮春三月,枝頭一片嫩綠,楊過深深吸了幾口氣,隻覺一股花香草氣透入胸中,甜美清新,說不出的舒适受用。

     小龍女抖開布袋袋口,麻雀紛紛飛出,她一雙纖纖素手揮出,東邊一收,西邊一拍,将幾隻振翅飛出的麻雀擋回。

    群雀驟得自由,那能不四散亂飛?但小龍女雙掌這邊擋,那邊拍,八十一隻麻雀盡數聚在她胸前三尺之内。

     但見她雙臂飛舞,兩隻手掌宛似化成了千手千掌,任他八十一隻麻雀如何飛滾翻撲,始終飛不出她雙掌所圍成的圈子。

    楊過隻看得目瞪口呆,又驚又喜,一定神間,立時想到:“姑姑是在教我一套奇妙掌法。

    快用心記着。

    ”凝神觀看她如何出手擋擊,如何回臂反撲。

    她發掌奇快,但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自成段落。

    楊過看了半晌,雖不明掌法中的精微之處,但已不似初見時那麼詫異萬分。

     小龍女又打了一盞茶時分,雙掌分揚,反手背後,那些麻雀驟脫束縛,紛紛沖天飛去。

    小龍女道:“要它們不飛走,這功夫叫‘夭嬌空碧’。

    ”突然高躍,長袖揮處,兩股袖風撲出,群雀盡數跌落,唧唧亂叫,過了一會,才一隻隻養回力氣,振翅飛去。

     楊過大喜,牽着她衣袖,道:“姑姑,我猜郭伯伯也不會你這本事。

    ”小龍女道:“各派武功家數不同。

    柔網勢之後是夭嬌空碧,是祖師婆婆自創的功夫。

    你好好學罷!”于是授了他十幾招掌法,楊過一一學了。

    十餘日内,楊過将八十一招“柔網勢”學全了,練習純熟。

    小龍女捉了一隻麻雀,命他用掌法攔擋。

    最初擋得兩三下,麻雀就從他雙掌空隙中竄了出去。

    小龍女候在一邊,纖手一伸,擋回麻雀。

    楊過繼續展開掌法,但不是出招未夠快捷,便是時刻拿捏不準,隻兩三招,又給麻雀逃走。

    小龍女擋回讓他再練。

     如此練習不辍,春盡夏來,日有進境。

    楊過天資穎悟,用功勸奮,所能擋住的麻雀不斷增加,到了中秋過後,這套“柔網勢”已然練成,掌法展了開來,已能将八十一隻麻雀全數擋住,偶爾有幾隻漏網,乃因功力未純,卻非旦夕所能做到了。

     這日小龍女說道:“你已練成了這套掌法,再遇到那胖道士,便可毫不費力的摔他幾個筋鬥了。

    ”楊過道:“若和趙志敬動手呢?”小龍女不答,心想:“瞧那趙志敬和孫婆婆動手時的身手,他如不是中了蜂毒,孫婆婆也未必能嬴。

    你目下的功夫可還遠不及他。

    ”楊過明白她不答之答的含意,說道:“現下我打不過他也不要緊,再過幾年,就能勝過他了。

    姑姑,咱們古墓派的武功确比全真教要厲害些,是不是?” 小龍女仰頭望着室頂石闆,說道:“這句話世上隻有你我二人相信。

    上次我跟全真教姓丘的老道動手,武功我不及他,然而這并非古墓派不及全真教,隻不過我還沒練成我派最精奧的功夫而已。

    ”楊過一直以小龍女難勝丘處機為憂,聽了此言,不由得喜上眉梢,道:“姑姑,那是什麼功夫?很難練麼?你就起始練,好不好?” 小龍女道:“我跟你說個故事,你才知道我派的來曆。

    你拜我為師之前,曾拜過祖師婆婆。

    她姓林,名字叫做朝英,數十年前,武林中以祖師婆婆與王重陽二人武功最高。

    本來兩人難分上下,後來王重陽因組義師反抗金兵,日夜忙碌,祖師婆婆卻潛心練武,終于高出了他一籌,但祖師婆婆向來不問武林中的俗事,不喜炫耀,因此江湖上知道她名頭的人卻很少。

    後來王重陽舉義失敗,憤而隐居在這活死人墓中,日夜無事,以鑽研武學自遣,祖師婆婆那時卻心情不佳,接連生了兩場大病,因此待得王重陽二次出山,祖師婆婆卻又不及他了。

    最後兩人不知如何比武打賭,王重陽竟輸給了祖師婆婆,這古墓就讓給她居住。

    來,我帶你去看看這兩位先輩留下來的遺迹。

    ” 楊過拍手道:“原來這座石墓是祖師婆婆從王重陽手裡赢來的。

    早知如此,我住在這裡可又加倍開心了。

    ”小龍女淡淡的道:“你住在這裡,本來不很開心。

    嫌氣悶了,不好玩,是不是?”楊過道:“不,跟你在一起,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是挺開心的。

    ”小龍女微微一笑,搖搖頭,領着他來到一間石室。

    楊過見這座石室形狀奇特,前窄後寬,成為梯形,東邊半圓,西邊卻作三角形狀,問道:“姑姑,這間屋子為什麼建成這個怪模樣?”小龍女道:“這是王重陽鑽研武學的所在,前窄練掌,後寬使拳,東圓研劍,西角修練内功。

    ”楊過在屋室中走來走去,隻覺莫測高深。

     小龍女伸手向上一指,說道:“王重陽武功的精奧,盡在于此。

    ”楊過擡頭看時,見室頂石闆上刻滿諸般花紋符訣,均以利器刻成,或深或淺,殊無規則,一時之間,未能領略得出其中奧妙。

     小龍女走到東邊,伸手到半圓的弧底推了幾下,一塊大石緩緩移開,現出一扇洞門。

    她手持蠟燭,領楊過進去。

    裡面又是一室,卻和先一間處處對稱,而又處處相反,乃後窄前寬,西圓東角。

    楊過擡頭仰望,見室頂也刻滿了無數圖訣。

     小龍女道:“這是祖師婆婆的武功之秘。

    她嬴得古墓,乃是用智,若論真實功夫,确是未及王重陽。

    她移居古墓之後,先參透了王重陽所遺下的這些武功,更潛心苦思,創出了克制他諸般武功的巧妙法子。

    就都刻在這裡了。

    ”楊過喜道:“這可妙極了。

    丘處機、郝大通他們武功再高,總也強不過王重陽去,你隻消将祖師婆婆的武功學會了,自然勝過了這些臭道士。

    ”小龍女道:“話是不錯,隻可惜沒人助我。

    ”楊過昂然道:“我助你。

    ”小龍女橫了他一眼,道:“隻可惜你本事不夠。

    ”楊過滿臉通紅,甚感羞愧。

     小龍女道:“祖師婆婆這套功夫叫作‘玉女心經’,其中高深的部分須得二人同練,互相幫助。

    當時祖師婆婆是和我師父一起練的。

    祖師婆婆練成不久,便即去世,我師父卻還沒練成。

    ”楊過轉愧為喜,道:“我是你徒兒,也能跟你同練。

    ”小龍女沉吟道:“好!咱們走着瞧罷。

    第一步,你先得練成本門各項武功。

    第二步是學全真派武功。

    第三步再練克制全真派武功的玉女心經。

    我師父去世之時,我還隻十四歲,本門功夫是學全了,全真派武功卻隻練了個開頭,更不用說玉女心經了。

    第一步我可教你,第二步、第三步咱倆須得一起琢磨着練。

    ” 一般修習内功之道,多為增強内力。

    同樣的一拳一腳、一掌一劍,在内力平平之人使來,不過令敵人摔倒受傷,或以之拆解對手來招。

    但内力一經增強,輕輕一掌,即可使敵重傷嘔血,甚或一命嗚呼;揮劍架出,可将對手沉重攻來之兵刃反彈自傷,将對手虎口震裂,甚或兵刃脫手高飛。

    武功高低往往便決于内力之深淺。

    當年郭靖在蒙古大漠随江南六怪學練武功,進境甚慢,其後得全真派丹陽子馬钰授以上乘内功,修習之後,不知不覺便手腳靈便,膂力大增,習武時進步便速。

    古墓派武學修習内功之法與一般武功大異,内功漸高,學者隻身輕足健,出手快捷,于常人發出一招的時刻中可連發三四招,但招力卻并不相應而增。

    蓋輕捷與厚重相對,既求輕捷即不能厚重,厚重若得,輕捷便須相應舍離。

     古墓派祖師林朝英當年創此武學,隻旨在勝過其心中愛侶王重陽,但求于對手出乎不意之時,在其後頸或背心輕輕拍上一掌,或戳中一指,既不欲其真感痛楚,更不願對方受傷,隻須雙方哈哈一笑,王重陽束手認輸,便心願已償。

    是以身法越快越好,越輕越佳,招式中不須帶有絲毫勁力,但求出招方位匪夷所思,便即大功告成。

    這不免與武學成法截然相反,所傳下來的,盡是這些在王重陽身上曾經試之有效的招式。

    王重陽乃武學大師,當時天下無敵,華山論劍居五絕之魁,要在他身上輕輕一掌,令他束手認輸,當真難乎其難。

    林朝英挖空心思、朝思暮研,走的便是一條武學怪徑。

    傳到後世,李莫愁以區區一個弱女子,竟能憑着人所難測之掌法,以及從劍法中變化出來的奇妙拂塵招數,威震江湖,群豪聞名喪膽。

     小龍女将基本功夫傳了楊過,令他熟練之後,又出外抓了三隻麻雀,放入前窄後寬的石室之中,任其自由飛翔,然後當一雀低飛之時,縱身向前,将其擋落,最後将三隻麻雀擋入一個小圈子内,不能脫身為止。

     小龍女說道:“先前你練成的‘柔網勢’,是不令八十一隻麻雀脫出圈子,此後要練的,是先任由麻雀夭嬌空碧,再以掌力将它逼低,再也不能脫出掌力束縛,最後要練得逼落八十一隻麻雀為止。

    這路功夫,叫做‘天羅地網勢’,比之‘柔網勢’又難了不少。

    麻雀高飛,你輕功再好,也決不能躍上五六丈高而将麻雀逼下來,唯須眼明手快,身法既輕且快,一見麻雀上飛,便即出手逼住。

    這功夫要跟麻雀比快,它比你更快,麻雀沒勁力,隻須手指輕輕一撥,手掌輕輕一擋,它便飛不動了。

    因此所練的内功也以輕功為主,須得動念即去,出手如電,手上全然無力也不打緊。

    ” 楊過聽了點頭,問道:“姑姑,咱們這門武功雖然極快,但出手不帶勁力,對手如運力跟咱們對掌,或是拆解,他手上力道卻極淩厲,咱們隻怕抵敵不過,那便如何是好?” 小龍女道:“好,咱們來試試!你發力來跟我對掌!”說着右掌輕飄飄向他門面按去。

    楊過右掌重重拍出,向她來掌拍去,這一下也快捷無倫,隻盼啪的一聲,兩人手掌相向,互擊一掌。

    不料小龍女手掌突然轉向,噗的一下輕響,在他腦後拂了一下,跟着左手突然轉出,手指在他右肘“天井穴”上輕輕一彈。

    “天井穴”在肘外大骨後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在“清冷淵”穴之下,中指後手臂登時無力,軟軟垂下。

    楊過叫道:“你騙人,我不來,我不來!” 小龍女微微一笑,左手拿起他右臂,右手在他“天井穴”附近的“四渎穴”及“清冷淵”兩穴上輕輕揉搓。

    楊過右臂酸麻極止,說道:“姑姑,我懂啦!咱們不跟對手拼力道,而是要比他快,令他想也想不到就着了這道兒。

    ” 小龍女微笑道:“是啊,咱們練的,就是要怎樣比他快,出手要奇,令他想上三天三夜也想不到咱們出手的方位。

    ”楊過扒頭搔耳,喜悅不禁,說道:“姑姑,那真好。

    ”小龍女道:“出手的招數方位,有祖師婆婆傳下來的奇妙法門,你隻須記得便是。

    至于怎樣比他快,比武學大高手還要快,咱們就得多練練了。

    不但你要練,我也要練。

    好在有寒玉床相助,終究練得成的。

    ”于是又教他一些“天羅地網勢”竄高伏低的輕身功夫。

    楊過道:“天羅地網,無所不包!對方就逃到天涯海角,咱們終能用‘天羅地網勢’将他擒來。

    ” 此後小龍女将古墓派的内功訣竅,拳法掌法,兵刃暗器,一項項的傳授。

    如此過得兩年,楊過已盡得所傳,借着寒玉床之助,進境奇速,隻功力尚淺而已。

    古墓派武功創自女子,師徒三代又都是女人,不論掌法劍法,都不免柔靈有餘,沉厚不足。

    楊過生性浮躁輕捷,這武功的路子倒也合于他性子。

     小龍女年紀漸長,越加出落得清麗無倫。

    這年楊過已十六歲了,身材漸高,喉音漸粗,已是個俊秀少年,非複初入古墓時的孩童模樣,小龍女和他相處慣了,仍當他孩童看待。

    對師父十分敬重,兩年之間,竟無一事違逆師意。

    小龍女剛想到要做什麼,他不等師父開口,早就搶先辦好。

    楊過又常搶着做飯燒水,盡量不讓師父勞碌。

    小龍女冷冰冰的性兒仍與往時無異,對他不苟言笑,神色冷漠,似沒半點親人情份。

    楊過卻也不以為意。

    小龍女有時撫琴一曲,琴韻也平和沖淺,一片漠然。

    楊過便在旁靜靜聆聽。

     這日楊過在窄室之中,已能将放開的八十一隻麻雀,盡數逐一擋落,圍成一團,不會飛散,小龍女所授的“天羅地網勢”輕功,大緻也已學全,隻内力尚有不足,飛身未能進退若神、出手亦未見快如閃電而已。

    小龍女道:“好了!過兒,練得很好。

    咱們到外面去練練。

    ”楊過一聽“到外面”三字,登時眼中有神,容光煥發。

     兩人來到墓外,小龍女和楊過分别以“天羅地網勢”逼落飛翔的麻雀,有些飛得太高,望之無可奈何,便不理會。

    有時麻雀太過靈動,小龍女逼它不落,楊過便縱身而前,出手相助,兩人合力,才将麻雀逼落。

    小龍女喜道:“對了,過兒,咱們已往練的還隻是古墓功夫的第一層、第二層,到第三層之後,很多功夫是咱二人聯手抗敵。

    ” 楊過大為開心,向後倒翻了個筋鬥,說道:“姑姑,我如得能和你聯手痛打牛鼻子,挑了全真教,那可真快活死我了!”小龍女道:“全真教是挑不了的,這些牛鼻子不過害死了孫婆婆,别的也沒做什麼壞事。

    咱們隻找郝大通一人算帳便是。

    我師父說,這些牛鼻子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扶危解困,還做了不少好事呢,算得是俠義道吧!”楊過道:“江湖上總有不少壞人,咱兩個聯手對敵,來打壞人好了。

    ”小龍女道:“壞人随他自管自壞去,不跟咱們相幹。

    咱兩個在這古墓之中,自在逍遙,壞人也害咱們不到。

    ” 楊過聽師父這麼說,似乎今後一生要在古墓中長住,不覺氣悶之極,待要反駁幾句,又想到小龍女說“咱兩個在這古墓之中,自在逍遙”,心道:“姑姑肯讓我在這古墓中陪伴她一生一世,永不分離,她說‘自在逍遙’,好似也不厭煩我陪她一生一世,那可好極了。

    ”沖口而出:“姑姑,我願意在這古墓中陪伴你一生一世,你答允了孫婆婆的,永永遠遠不趕我走!”小龍女淡淡一笑,道:“那也得瞧你乖不乖。

    ” 楊過道:“我自然乖,永永遠遠聽你的話,好教你舍不得趕我走。

    ”小龍女道:“你好有寶嗎?我幹麻不舍得趕你走?你走了之後,我再去收個女徒兒,就不怕寂寞了。

    ”楊過道:“女徒兒又蠢又不乖!”忽然心下恐懼,悲從中來,撲身草地,哭道:“姑姑,我将來大了,你也别趕我走。

    我不乖,你打我好了,你殺我好了,我死也不離開你!”說着越哭越大聲。

    他心情激動,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