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驚世秘聞
關燈
小
中
大
在他肌肉發生第二步動作之前,在這電光石火的一刹那,他心中已轉過了千萬個問題!
十多年前,塞北一戰,參加的天下高手便無人再現身江湖,真中雖不乏絕頂高手。
如陸介的師叔青筝羽土、武當的白石道人、昆侖的八步趕蟬南璇、峨嵋的慧真和尚……但其中能會先天氣功的,隻有一人,但現在下面決不可能是這個人,因為武林公議,認定這個人是穩操勝券的,除非青木道長當年也曾與會。
但是,陸介很清楚,這理身神秘石室中十多年的人,一定是昔年天下認定的武林第一高手——少林派的天一大師。
幹是,在他左手觸破了那朽壞的衣袖的一瞬間,他右手長劍輕抽,施施然地劍尖離開了石壁,但就在他身形正要往下落的時候,他長劍極為潇灑而且迅捷無比地劃出了一道銀弧,不偏不倚地落在頭上三尺許的石壁上,他右腕微一使力,身體便往上移了三尺。
但他的長劍一離開那中空的石柱,從他劍身所留下那薄如棉紙的石縫中,便突突冒出了一縷濃煙,而且香醇無比,聞之令人心曠神治。
陸介正為這一連串的突變所錯愕不已的時候,不料更震人心弦的怪事竟接着發生了。
原來石柱下,圓石上爬着的千萬隻灰色的甲蟲,這時被香氣一寞,竟一反平時那副懶散而且蠕動的态度,竟起了極為敏感的反應。
它們發出了一種極為慘厲的鳴聲,就像是絲布被急速地撕裂的聲音,更像是秋蟲被火炙時臨時的哀鳴,大部分的甲蟲,紛紛開始極迅速地在石上爬動着,但因為石小而蟲多,平時已顯得擁擠,這時哪有回轉的餘地。
因此,靠近石頭邊緣的,以及少許力量不足的,便被其他的甲蟲擠下了圓石,而夾着聲聲慘嗚,紛紛地垂入了滾滾沙流之中,迅刻便滅了頂。
生物逃避災難,本是物之常情,但這時更奇怪的是,靠近香氣的一群甲蟲,竟迅速地口尾相接,串成幾大長條,紛紛鼓動雙翅,竟躍然而起。
陸介隻當是它們要襲擊自己,早已罡氣護身,但這些甲蟲根本無視于他,那十多串的甲蟲竟飛向香氣冒出的地方,這些甲蟲去勢雖急,但一近了香氣濃厚之處,便大多又嗡嗡然地垂跌了下來,但它們卻前仆後繼,少數竟成功地堵住了石縫,于是,香氣便不再冒出來了,而光滑的石柱上,卻多添了極不顯目的灰紅色的細條子。
陸介并不知道,自己在無意中,竟發覺了天地間人見人羨的至寶,也是江湖中衆口喧騰,而使伏波堡帶來無窮麻煩的龍涎香。
一百多年前,伏波堡老堡主“祝融神君”姚文亘力克八大宗派,借火龍掌的威力而奪得純陽的寶物,而姚門武功又以陽剛取勝,所以自己雖捉摸不透秘圖,也不願龍涎香落到旁人的手中。
這龍涎香被封閉在如此神秘的所在,也難怪千百年來無人可得到了。
但天生萬物,都是生生相克,這些甲蟲是應龍誕香的餘氣而生,但卻最聞不得龍涎香的氣味,因此,才以極端兇猛的手段來防止外人的侵入。
而且那圓石又是處在滾沙海中,這些甲蟲要遷地為良也不能。
所以隻能長年厮守于此,代代繁殖不已。
所以在劍尖無意中劃破石壁之後,香氣外溢,也難怪甲蟲茫然走頭無路之感。
但其中接近香氣溢出之處的部分甲蟲,竟會采取自殺的手段來挽救同族的厄運,這正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唯一合理的看法是,過濃的香麻痹了它們的神經,而作盲目的犧牲,聳身向香氣發源之處,但卻正合了人們舍己為群的精神,否則,我們隻能歸之于難測的無意了。
黑暗而深遠的石室中,飄浮着陣陣冷風,流動的氣體撞擊到冷硬的石壁上,發出一聲聲森森的回音,使人更有雲深不知處的茫然之感。
當壁上的劍縫被堵塞了之後,香氣便不再溢出來,而圓石上的甲蟲群也恢複了平時的常态。
這時,陸介正一使腕力而騰身直上,當地走神往身邊一瞧,卻又見不到絲毫人蹤,他不禁暗暗納悶,難道方才竟是錯覺不成。
這中空的石柱當然是圓形的,因此,陸介附在柱壁上的視角便很狹窄,并不能看到圓柱的全貌。
正在他暗自詫異的時候,一陣陰風飛過處,在圓柱的反面,卻飄然地露出一截殘缺不全的僧袍的袖子。
但這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那袖子轉眼便又消失在石柱之後了。
陸介暗自運功,恐怕是中了别人的誘敵之計。
因此,他不拔動插在壁中的佩劍,以免驚動了那些人,他隻是極迅速地翻轉軀體,左手三指挾着一股勁風,閃閃地噗的一聲,便已插入壁中,而陸介的身體也旁移了六尺許。
于是,他可以窺及石柱的另一面了。
首先,最引他注意的,是圓滑的石壁上,竟嵌着幾個筆劃如指粗許的劈案大字,那竟是:“少林心法,傳付全真。
” 那字的顔色是灰紅色的——竟是由甲蟲的屍體嵌切而成,也就是說,下筆的人已能指穿石壁,而且可以運筆自如,這就陸介來說,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
陸介望着那八個大字,心中驚震着,以他如此的身手,他幾乎無法想像這個他所推定的天一大師的武學造詣,他回憶着方才拼命以手指插入石柱時所感到的痛苦,這證明石柱的硬度還在一般的岩石之上,而天一大師毫無借足之處地懸在空中,竟能刻劃出八個大字,筆筆透穿石壁,這種功力直讓人生出神的感覺。
陸介面對着這一代宗師的遺軀呆了半天,這才輕歎了一聲:“即使當年師父他老人家親身赴會,那勝負仍是一個謎呀!” 想到這裡,他又不覺歎道:“武學之深,直如汪洋大海啊!” 而由這八個大字,更加證明了陸介的推想,那個先他而至而懸尾石壁上的人,無疑必是武林中奉為神聖的天一大師。
這時候天一大師的身子,是背着陸介的,從他那背景看去,隻見他右手仍插在石壁中,左手置于身前,那寬大的僧袍無力地垂了下來,不時随風而起。
天下都以為,十多年前的塞北大戰,其關鍵在青木道長身上,但全真門下的陸介,他深知與青木道長無關。
但在他心目中認為必勝的天一大師,竟會葬身在這沉沙谷邊的絕室中,那麼,究竟是誰獲勝了呢? 武林各派十多年來,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大部分都已公布了當年與會者的姓名,而其中絕大多數又是各派的掌門人,但就公認的資料來說,天一大師或青木道長是衆目所望的,但青木道長不克參加,而天一大師都理骨此間,那麼,難道就無人取勝了嗎? 陸介心中忽然打了一個寒噤,他想:莫非天一大師是受了别人的陷害嗎?就像陸介自己一樣…… 但是,以天一大師的功力和機智,尚且不免為他人所構,那麼,其他的人尚能幸兔嗎? 于是,他想起了,在沙流中,他曾拖動了一個人的屍體。
于是,他記起來,青木道長曾描述過沉沙谷邊的一個怪人,那人曾喃喃地對谷中說了些話,好像是祈禱,又像是安靈。
于是,他記起來,塞北大戰是臨時改變地方的,但原定的地方卻是在距沙谷不遠的地方。
為什麼要改地方呢?總有個人提議的吧,那麼,是不是那人先有了布置? 他知道,隻要有人提議在沉沙谷中比試,是不會有任何人反對的,因為,大家都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一流高手的勝負之心是最重的,所以,決不會有一個示弱而退卻。
因此,勝負之心又操縱了一次人類的悲劇——人們往往為求勝而兩敗俱傷。
要不是這場大戰的幕後有陰謀,怎會沒人出面自認自己是唯一的勝利者?天一大師能安然抗過流沙,但又死在這古室中,可見他受的不是硬傷,也就是他的功力并沒受損,但他又斃命此處,可見他最可能是受了毒傷。
但武林大會又不是比賽吞毒藥,天一大師又怎會中毒?而且更不應該會如此不機警地被他人所毒…… 陸介的思潮雲湧,完全不能自制,因為,他是天下第一個能解開塞北大戰之謎的人!但他愈想使問題愈多,雖百思而不得其解。
但他對自己的推論,卻頗有必對無疑的預感,雖然他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直覺往往控制了人類的曆史,但它的功過卻不是事先可下定論的。
但眼前的事實是,天一大師的屍骨正懸在陸介眼前三尺之處。
這是奇迹,但是,也許是不忘本那偉大的力量在作祟吧!因為,天一大師是不願少林心法失傳的,而他足下的甲蟲卻正貪心地等着佳肴。
天一大師左手緊握着少林秘傳的先天氣功的秘笈,右手中食兩指尚緊緊地插在石壁中,也就是第八個字——真字的右下角的一點上。
陸介完全明了天一大師當時的心情,少林派是最敝帚自珍的,何況是天下所矚目的“先天氣功”! 但是,能抗禦流沙谷的天然巨力的,隻有精通先天氣功的人,天下通此道的隻有兩門——少林和全真,但少林派下代弟子中,卻沒有一人能練成此功,其實,當世略通少林先天氣功的,并不是少林寺中的僧人,而是伏波堡中的張大哥,這當然是陸介所不知道的。
但是,天一大師也知道,張天行是不會出伏波堡一步的,因此,他隻能寄望于全真門下來重新發現少林秘功。
但是,全真門是正人君子,如不得到少林許可,是不會接受少林心法的,天一大師是得道高僧,他知道百十年内,少林将無法與全真抗衡,他本寄望于自己,但卻又壯志未酬而為小人所乘,因此,他率性把先天氣功托付全真門下,同時也可以結兩派之好。
天一大師這番不限于門戶之見的偉大觀念,不是常人所能了解的,即使陸介在三個月以前,他也不能充分領悟。
但他在見到五魔拼卻多年功力,而拯救青木道長之後,他便知道,愛和恨都是相對的,人們是永遠不能絕對地愛念和憎恨某一件事物。
照理,陸介已算是天一大師死後的弟子了,但他卻不能行師徒之禮,因為,他們都是懸空吊在石柱之上。
陸介左右兩手相互交替地插在石壁上,以繞過天一大師的身體而到他的正面,也許是由于室中長期和外界隔絕,而且又是極幹燥溫度頗低的緣故,大師的法軀正如置在一個極好的保藏庫中一般,栩栩如生。
陸介輕輕闆開大師的手指,極恭敬地取過了少林秘笈,很小心地收在懷中,但是,他心中并沒因得到了這意外的奇遇而高興,因為,他目睹了武林二大高手的悲慘的一面——功力喪失的青木道長和理身荒谷的天一大師,這使他對武學有了戒心,他想:練武的目的何在?難道不是為了天下的幸福嗎?但是,一旦連己身都不能保,又哪能推恩幹天下人呢? 玩火者必自焚,那麼,是不是每一個武林中人,必定喪身于武學呢?即使能成為天下第一,獨步字内的高手,但是也得終日兢兢,為虛名所苦呀! 他喃喃道:“天下第一,天下第一,你這輕輕四個字,可作了多少孽,坑害了多少有為的英才!” 他喟歎了! 但是,他也不能否認,他還是想奪取這誘人的名号的,因為,他是一個練武的人,而勝負之心,是每一個人所必有的一這是一個真理。
陸介的内心是矛盾的,他覺得自己必定會重踏天一大師的覆轍,而白白為“天下第一”這四個字犧牲,但是,即使他明知這四個字代表着毀滅,他仍不惜生命來争取它——大丈夫甯可有轟轟烈烈之死,不可默默地虛度一世。
因此,他雖然為天一大師惋惜,但陸介的内心更欽佩他;太史公曾說過:“烈士殉名。
”自古以來,英雄豪傑莫不珍重自己的名譽,甯願名身同殉,士可殺不可辱! 就在他抽去天一大師手中的經秘籍之後,大師的法軀起了一連串的變化。
最初是一陣微微格格聲響,大約是陸介牽動了大師的遺軀,接着大師插在石壁上的手指脫出了石壁,于是,在陸介連驚呼也來不及的時候,大師的法軀已落到圓石上,而陣陣香氣也随之逸出。
圓石上的甲蟲,轉眼間便把天一大師的法軀啃食幹淨,想不到能稱霸人類的武林高手,卻會葬身蟲腹,難道悠悠天意,果真是難測至此嗎? 陸介想挽救大師的法軀而未得,心中急怒交攻,但見那些甲蟲,爬得滿滿的,何止億萬,要誅殺幹淨,也不容易,這時忽見圓石上的甲蟲惶然奔命,原來從柱中逸出的香氣,又開始發揮威力了。
陸介靈機一動,便想到了一個極妙的報複之法,他略一騰移,便取回了石柱上插着的寶劍。
這時已有千百隻甲蟲,接成十多條長串,正用老法子來避免全族的滅亡,隻見它們此起彼落,挾着極凄厲的嗎聲,撲向香氣逸出的洞口。
陸介一咬鋼牙,左手雙指洞穿石壁,指節微曲,勾住内壁,以免滑下石柱,右腕微微使劍右手輕輕松松地劃了一個大圓圈,便削下了一大片石壁,那片石壁削落到圓石之上,打死了百十隻甲蟲,又反彈了一下,然後自白圓石上滾落到沙流中,轉眼便失去了痕迹。
這下非同小可,隻覺整個大石室中,都充滿了那種香氣! 千年龍誕香冷藏了近三百年,總算又再現于人間,但這仍是大出當年封洞的那位老前輩的意料之外,因為陸介并不是按圖索骥,而隻是誤打誤撞地無心碰上的。
圓石上那些甲蟲仿佛知道大限已至,大部分都踴身沙流,隻聽得一片噗噗的聲音,紛紛遭了滅頂之禍,而且被沙流帶入了地底深處。
其中有少數近洞口的,仍是盲目地撲向洞口,但這次可是個大洞,而且香氣逸出的也多得多,哪是這些雕蟲小技所能挽回的。
大部分飛起了的小蟲,紛紛都被香氣黛得自空中跌下,當場悶死,就是小部分鼓力而上,也都是自洞口跌入了石柱之中,那就更無幸理了。
轉眼之間,圓石上幹萬隻甲蟲,死的死,跳落沙流中的,竟幹幹淨淨地不剩一隻,陸介才覺得出了一口悶氣,他正想落身到圓石上,但忽然一低頭,看到方才天一大師靠身的那塊石壁上,也就是圓洞的緊旁竟刻了一篇文字,方才隻因被天一大師的身軀所擋住,所以沒看得清楚,不禁一時好奇,便湊過身去,想看看天一大師在臨死前,為何要留下這篇文字。
他隻覺香氣甚是撲鼻,但他也管不得這許多,勉強放眼瞧去,隻見上面第一行刻着的是:“塞北大戰記。
” 他心中狂喜,知道是武林中,有史以來最大的疑案的謎底,不禁高興地長長地作了個深呼吸,然後再放眼看下去,下面刻的是:“壬戌之年,六月既望,夜半四更,老衲……” 他隻看了這寥寥十數個字,便覺得胸中一陣悶脹,兩眼竟模糊了起來,不禁暗道一聲不好,知道是方才自己高興,不該作深呼吸,以緻吸進了一大口香氣,況且自己又正好探首在那圓洞口呢。
他雖想強自振作精神,但他本來就經過了多日跋涉,和對沙流劇烈的搏鬥,已是勉強打住精神,這下當然支持不住,隻見他雙目漸閉,竟昏昏地睡着了;他雙手也自然一放,于是身子便筆直地落了下去。
滾滾黃沙,這時仍在圓石下面四周急速地滲入地下。
石室中嗡嗡不絕的風聲更大了。
陸介在昏睡的狀況下,從石柱上滑跌下來。
陸介悠悠然地清醒了過來,隻覺香氣撲鼻,甚為濃郁,他覺得腦中有些發脹,而心中也很煩悶,想來是因這異香吸得太多的緣故。
他定了一會兒神,才想起自己是被香氣黛倒了,而從石柱上滑跌下來,而天一大師的遺稿——塞北大戰記,自己竟沒有能讀完。
他盤腿而坐,默默地運了一次功,竟發覺功力頗有進步,便連他自己也頗覺得奇怪。
他也不知自己方才這一昏睡,究竟耗去了多少時辰,因為這石室中隻是黑漆漆的一片,分不出晝夜來。
他緩緩搖了搖頭,覺得自己清醒了不少,才緩緩地從圓石上爬起來,待他用右手往下一撐,想把身子支撐起來的時候,他才發覺自己竟是已然到了圓石的邊緣,與石下那滾滾黃沙,竟是相距不過尺許。
此時他心中對那巨大的沙流,猶有餘悸,因此他不禁捏了一手冷汗。
他起身的時候隻覺懷裡有物松動了一下,他一時記不起來是什麼東西了,忙用左手往懷中一探,順手而出的竟是一卷古書,上面端端正正地刻印着“少林心法”這四個大字,他這才想起,是自己得自天一大師的手中,當時因奇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了,自己竟沒有細閱。
他稍為考慮了一下,是先看這本“少林心法”好,還是先讀完那篇“塞北大戰記”好?雖他極是嗜武,可是塞北大戰的謎底又是何等引人的事?于是,他迅速地作了個決定,很慎重地把那本發黃了的古書收回懷中去。
陸介站起身來,用手在石柱壁上略一摸索,便在頭上尺許的地方,找到了那篇文字,他因為不願再攀登上去而重踏覆轍,所以用觸覺來代替視覺,況且像陸介這等武林罕見之才,其反應之敏捷,自然遠倍于常人,因此所謂的五官,對他而言是可以相互代替,而沒有一定的職司的。
陸介從那凹凸不平上所感覺到的,是下面一篇文字:“壬戌之年,六月既望,夜半四更,老衲與各派賢能會于此谷之東,以遂前輩之願,而序武林之名焉。
有北遼金寅達者,倡議以渡沉沙谷為試,遂使武林精英,皆埋骨幹無情沙海之中。
老衲與金某為殿,及渡此谷而至谷中孤峰
如陸介的師叔青筝羽土、武當的白石道人、昆侖的八步趕蟬南璇、峨嵋的慧真和尚……但其中能會先天氣功的,隻有一人,但現在下面決不可能是這個人,因為武林公議,認定這個人是穩操勝券的,除非青木道長當年也曾與會。
但是,陸介很清楚,這理身神秘石室中十多年的人,一定是昔年天下認定的武林第一高手——少林派的天一大師。
幹是,在他左手觸破了那朽壞的衣袖的一瞬間,他右手長劍輕抽,施施然地劍尖離開了石壁,但就在他身形正要往下落的時候,他長劍極為潇灑而且迅捷無比地劃出了一道銀弧,不偏不倚地落在頭上三尺許的石壁上,他右腕微一使力,身體便往上移了三尺。
但他的長劍一離開那中空的石柱,從他劍身所留下那薄如棉紙的石縫中,便突突冒出了一縷濃煙,而且香醇無比,聞之令人心曠神治。
陸介正為這一連串的突變所錯愕不已的時候,不料更震人心弦的怪事竟接着發生了。
原來石柱下,圓石上爬着的千萬隻灰色的甲蟲,這時被香氣一寞,竟一反平時那副懶散而且蠕動的态度,竟起了極為敏感的反應。
它們發出了一種極為慘厲的鳴聲,就像是絲布被急速地撕裂的聲音,更像是秋蟲被火炙時臨時的哀鳴,大部分的甲蟲,紛紛開始極迅速地在石上爬動着,但因為石小而蟲多,平時已顯得擁擠,這時哪有回轉的餘地。
因此,靠近石頭邊緣的,以及少許力量不足的,便被其他的甲蟲擠下了圓石,而夾着聲聲慘嗚,紛紛地垂入了滾滾沙流之中,迅刻便滅了頂。
生物逃避災難,本是物之常情,但這時更奇怪的是,靠近香氣的一群甲蟲,竟迅速地口尾相接,串成幾大長條,紛紛鼓動雙翅,竟躍然而起。
陸介隻當是它們要襲擊自己,早已罡氣護身,但這些甲蟲根本無視于他,那十多串的甲蟲竟飛向香氣冒出的地方,這些甲蟲去勢雖急,但一近了香氣濃厚之處,便大多又嗡嗡然地垂跌了下來,但它們卻前仆後繼,少數竟成功地堵住了石縫,于是,香氣便不再冒出來了,而光滑的石柱上,卻多添了極不顯目的灰紅色的細條子。
陸介并不知道,自己在無意中,竟發覺了天地間人見人羨的至寶,也是江湖中衆口喧騰,而使伏波堡帶來無窮麻煩的龍涎香。
一百多年前,伏波堡老堡主“祝融神君”姚文亘力克八大宗派,借火龍掌的威力而奪得純陽的寶物,而姚門武功又以陽剛取勝,所以自己雖捉摸不透秘圖,也不願龍涎香落到旁人的手中。
這龍涎香被封閉在如此神秘的所在,也難怪千百年來無人可得到了。
但天生萬物,都是生生相克,這些甲蟲是應龍誕香的餘氣而生,但卻最聞不得龍涎香的氣味,因此,才以極端兇猛的手段來防止外人的侵入。
而且那圓石又是處在滾沙海中,這些甲蟲要遷地為良也不能。
所以隻能長年厮守于此,代代繁殖不已。
所以在劍尖無意中劃破石壁之後,香氣外溢,也難怪甲蟲茫然走頭無路之感。
但其中接近香氣溢出之處的部分甲蟲,竟會采取自殺的手段來挽救同族的厄運,這正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唯一合理的看法是,過濃的香麻痹了它們的神經,而作盲目的犧牲,聳身向香氣發源之處,但卻正合了人們舍己為群的精神,否則,我們隻能歸之于難測的無意了。
黑暗而深遠的石室中,飄浮着陣陣冷風,流動的氣體撞擊到冷硬的石壁上,發出一聲聲森森的回音,使人更有雲深不知處的茫然之感。
當壁上的劍縫被堵塞了之後,香氣便不再溢出來,而圓石上的甲蟲群也恢複了平時的常态。
這時,陸介正一使腕力而騰身直上,當地走神往身邊一瞧,卻又見不到絲毫人蹤,他不禁暗暗納悶,難道方才竟是錯覺不成。
這中空的石柱當然是圓形的,因此,陸介附在柱壁上的視角便很狹窄,并不能看到圓柱的全貌。
正在他暗自詫異的時候,一陣陰風飛過處,在圓柱的反面,卻飄然地露出一截殘缺不全的僧袍的袖子。
但這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那袖子轉眼便又消失在石柱之後了。
陸介暗自運功,恐怕是中了别人的誘敵之計。
因此,他不拔動插在壁中的佩劍,以免驚動了那些人,他隻是極迅速地翻轉軀體,左手三指挾着一股勁風,閃閃地噗的一聲,便已插入壁中,而陸介的身體也旁移了六尺許。
于是,他可以窺及石柱的另一面了。
首先,最引他注意的,是圓滑的石壁上,竟嵌着幾個筆劃如指粗許的劈案大字,那竟是:“少林心法,傳付全真。
” 那字的顔色是灰紅色的——竟是由甲蟲的屍體嵌切而成,也就是說,下筆的人已能指穿石壁,而且可以運筆自如,這就陸介來說,仍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程度。
陸介望着那八個大字,心中驚震着,以他如此的身手,他幾乎無法想像這個他所推定的天一大師的武學造詣,他回憶着方才拼命以手指插入石柱時所感到的痛苦,這證明石柱的硬度還在一般的岩石之上,而天一大師毫無借足之處地懸在空中,竟能刻劃出八個大字,筆筆透穿石壁,這種功力直讓人生出神的感覺。
陸介面對着這一代宗師的遺軀呆了半天,這才輕歎了一聲:“即使當年師父他老人家親身赴會,那勝負仍是一個謎呀!” 想到這裡,他又不覺歎道:“武學之深,直如汪洋大海啊!” 而由這八個大字,更加證明了陸介的推想,那個先他而至而懸尾石壁上的人,無疑必是武林中奉為神聖的天一大師。
這時候天一大師的身子,是背着陸介的,從他那背景看去,隻見他右手仍插在石壁中,左手置于身前,那寬大的僧袍無力地垂了下來,不時随風而起。
天下都以為,十多年前的塞北大戰,其關鍵在青木道長身上,但全真門下的陸介,他深知與青木道長無關。
但在他心目中認為必勝的天一大師,竟會葬身在這沉沙谷邊的絕室中,那麼,究竟是誰獲勝了呢? 武林各派十多年來,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大部分都已公布了當年與會者的姓名,而其中絕大多數又是各派的掌門人,但就公認的資料來說,天一大師或青木道長是衆目所望的,但青木道長不克參加,而天一大師都理骨此間,那麼,難道就無人取勝了嗎? 陸介心中忽然打了一個寒噤,他想:莫非天一大師是受了别人的陷害嗎?就像陸介自己一樣…… 但是,以天一大師的功力和機智,尚且不免為他人所構,那麼,其他的人尚能幸兔嗎? 于是,他想起了,在沙流中,他曾拖動了一個人的屍體。
于是,他記起來,青木道長曾描述過沉沙谷邊的一個怪人,那人曾喃喃地對谷中說了些話,好像是祈禱,又像是安靈。
于是,他記起來,塞北大戰是臨時改變地方的,但原定的地方卻是在距沙谷不遠的地方。
為什麼要改地方呢?總有個人提議的吧,那麼,是不是那人先有了布置? 他知道,隻要有人提議在沉沙谷中比試,是不會有任何人反對的,因為,大家都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一流高手的勝負之心是最重的,所以,決不會有一個示弱而退卻。
因此,勝負之心又操縱了一次人類的悲劇——人們往往為求勝而兩敗俱傷。
要不是這場大戰的幕後有陰謀,怎會沒人出面自認自己是唯一的勝利者?天一大師能安然抗過流沙,但又死在這古室中,可見他受的不是硬傷,也就是他的功力并沒受損,但他又斃命此處,可見他最可能是受了毒傷。
但武林大會又不是比賽吞毒藥,天一大師又怎會中毒?而且更不應該會如此不機警地被他人所毒…… 陸介的思潮雲湧,完全不能自制,因為,他是天下第一個能解開塞北大戰之謎的人!但他愈想使問題愈多,雖百思而不得其解。
但他對自己的推論,卻頗有必對無疑的預感,雖然他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直覺往往控制了人類的曆史,但它的功過卻不是事先可下定論的。
但眼前的事實是,天一大師的屍骨正懸在陸介眼前三尺之處。
這是奇迹,但是,也許是不忘本那偉大的力量在作祟吧!因為,天一大師是不願少林心法失傳的,而他足下的甲蟲卻正貪心地等着佳肴。
天一大師左手緊握着少林秘傳的先天氣功的秘笈,右手中食兩指尚緊緊地插在石壁中,也就是第八個字——真字的右下角的一點上。
陸介完全明了天一大師當時的心情,少林派是最敝帚自珍的,何況是天下所矚目的“先天氣功”! 但是,能抗禦流沙谷的天然巨力的,隻有精通先天氣功的人,天下通此道的隻有兩門——少林和全真,但少林派下代弟子中,卻沒有一人能練成此功,其實,當世略通少林先天氣功的,并不是少林寺中的僧人,而是伏波堡中的張大哥,這當然是陸介所不知道的。
但是,天一大師也知道,張天行是不會出伏波堡一步的,因此,他隻能寄望于全真門下來重新發現少林秘功。
但是,全真門是正人君子,如不得到少林許可,是不會接受少林心法的,天一大師是得道高僧,他知道百十年内,少林将無法與全真抗衡,他本寄望于自己,但卻又壯志未酬而為小人所乘,因此,他率性把先天氣功托付全真門下,同時也可以結兩派之好。
天一大師這番不限于門戶之見的偉大觀念,不是常人所能了解的,即使陸介在三個月以前,他也不能充分領悟。
但他在見到五魔拼卻多年功力,而拯救青木道長之後,他便知道,愛和恨都是相對的,人們是永遠不能絕對地愛念和憎恨某一件事物。
照理,陸介已算是天一大師死後的弟子了,但他卻不能行師徒之禮,因為,他們都是懸空吊在石柱之上。
陸介左右兩手相互交替地插在石壁上,以繞過天一大師的身體而到他的正面,也許是由于室中長期和外界隔絕,而且又是極幹燥溫度頗低的緣故,大師的法軀正如置在一個極好的保藏庫中一般,栩栩如生。
陸介輕輕闆開大師的手指,極恭敬地取過了少林秘笈,很小心地收在懷中,但是,他心中并沒因得到了這意外的奇遇而高興,因為,他目睹了武林二大高手的悲慘的一面——功力喪失的青木道長和理身荒谷的天一大師,這使他對武學有了戒心,他想:練武的目的何在?難道不是為了天下的幸福嗎?但是,一旦連己身都不能保,又哪能推恩幹天下人呢? 玩火者必自焚,那麼,是不是每一個武林中人,必定喪身于武學呢?即使能成為天下第一,獨步字内的高手,但是也得終日兢兢,為虛名所苦呀! 他喃喃道:“天下第一,天下第一,你這輕輕四個字,可作了多少孽,坑害了多少有為的英才!” 他喟歎了! 但是,他也不能否認,他還是想奪取這誘人的名号的,因為,他是一個練武的人,而勝負之心,是每一個人所必有的一這是一個真理。
陸介的内心是矛盾的,他覺得自己必定會重踏天一大師的覆轍,而白白為“天下第一”這四個字犧牲,但是,即使他明知這四個字代表着毀滅,他仍不惜生命來争取它——大丈夫甯可有轟轟烈烈之死,不可默默地虛度一世。
因此,他雖然為天一大師惋惜,但陸介的内心更欽佩他;太史公曾說過:“烈士殉名。
”自古以來,英雄豪傑莫不珍重自己的名譽,甯願名身同殉,士可殺不可辱! 就在他抽去天一大師手中的經秘籍之後,大師的法軀起了一連串的變化。
最初是一陣微微格格聲響,大約是陸介牽動了大師的遺軀,接着大師插在石壁上的手指脫出了石壁,于是,在陸介連驚呼也來不及的時候,大師的法軀已落到圓石上,而陣陣香氣也随之逸出。
圓石上的甲蟲,轉眼間便把天一大師的法軀啃食幹淨,想不到能稱霸人類的武林高手,卻會葬身蟲腹,難道悠悠天意,果真是難測至此嗎? 陸介想挽救大師的法軀而未得,心中急怒交攻,但見那些甲蟲,爬得滿滿的,何止億萬,要誅殺幹淨,也不容易,這時忽見圓石上的甲蟲惶然奔命,原來從柱中逸出的香氣,又開始發揮威力了。
陸介靈機一動,便想到了一個極妙的報複之法,他略一騰移,便取回了石柱上插着的寶劍。
這時已有千百隻甲蟲,接成十多條長串,正用老法子來避免全族的滅亡,隻見它們此起彼落,挾着極凄厲的嗎聲,撲向香氣逸出的洞口。
陸介一咬鋼牙,左手雙指洞穿石壁,指節微曲,勾住内壁,以免滑下石柱,右腕微微使劍右手輕輕松松地劃了一個大圓圈,便削下了一大片石壁,那片石壁削落到圓石之上,打死了百十隻甲蟲,又反彈了一下,然後自白圓石上滾落到沙流中,轉眼便失去了痕迹。
這下非同小可,隻覺整個大石室中,都充滿了那種香氣! 千年龍誕香冷藏了近三百年,總算又再現于人間,但這仍是大出當年封洞的那位老前輩的意料之外,因為陸介并不是按圖索骥,而隻是誤打誤撞地無心碰上的。
圓石上那些甲蟲仿佛知道大限已至,大部分都踴身沙流,隻聽得一片噗噗的聲音,紛紛遭了滅頂之禍,而且被沙流帶入了地底深處。
其中有少數近洞口的,仍是盲目地撲向洞口,但這次可是個大洞,而且香氣逸出的也多得多,哪是這些雕蟲小技所能挽回的。
大部分飛起了的小蟲,紛紛都被香氣黛得自空中跌下,當場悶死,就是小部分鼓力而上,也都是自洞口跌入了石柱之中,那就更無幸理了。
轉眼之間,圓石上幹萬隻甲蟲,死的死,跳落沙流中的,竟幹幹淨淨地不剩一隻,陸介才覺得出了一口悶氣,他正想落身到圓石上,但忽然一低頭,看到方才天一大師靠身的那塊石壁上,也就是圓洞的緊旁竟刻了一篇文字,方才隻因被天一大師的身軀所擋住,所以沒看得清楚,不禁一時好奇,便湊過身去,想看看天一大師在臨死前,為何要留下這篇文字。
他隻覺香氣甚是撲鼻,但他也管不得這許多,勉強放眼瞧去,隻見上面第一行刻着的是:“塞北大戰記。
” 他心中狂喜,知道是武林中,有史以來最大的疑案的謎底,不禁高興地長長地作了個深呼吸,然後再放眼看下去,下面刻的是:“壬戌之年,六月既望,夜半四更,老衲……” 他隻看了這寥寥十數個字,便覺得胸中一陣悶脹,兩眼竟模糊了起來,不禁暗道一聲不好,知道是方才自己高興,不該作深呼吸,以緻吸進了一大口香氣,況且自己又正好探首在那圓洞口呢。
他雖想強自振作精神,但他本來就經過了多日跋涉,和對沙流劇烈的搏鬥,已是勉強打住精神,這下當然支持不住,隻見他雙目漸閉,竟昏昏地睡着了;他雙手也自然一放,于是身子便筆直地落了下去。
滾滾黃沙,這時仍在圓石下面四周急速地滲入地下。
石室中嗡嗡不絕的風聲更大了。
陸介在昏睡的狀況下,從石柱上滑跌下來。
陸介悠悠然地清醒了過來,隻覺香氣撲鼻,甚為濃郁,他覺得腦中有些發脹,而心中也很煩悶,想來是因這異香吸得太多的緣故。
他定了一會兒神,才想起自己是被香氣黛倒了,而從石柱上滑跌下來,而天一大師的遺稿——塞北大戰記,自己竟沒有能讀完。
他盤腿而坐,默默地運了一次功,竟發覺功力頗有進步,便連他自己也頗覺得奇怪。
他也不知自己方才這一昏睡,究竟耗去了多少時辰,因為這石室中隻是黑漆漆的一片,分不出晝夜來。
他緩緩搖了搖頭,覺得自己清醒了不少,才緩緩地從圓石上爬起來,待他用右手往下一撐,想把身子支撐起來的時候,他才發覺自己竟是已然到了圓石的邊緣,與石下那滾滾黃沙,竟是相距不過尺許。
此時他心中對那巨大的沙流,猶有餘悸,因此他不禁捏了一手冷汗。
他起身的時候隻覺懷裡有物松動了一下,他一時記不起來是什麼東西了,忙用左手往懷中一探,順手而出的竟是一卷古書,上面端端正正地刻印着“少林心法”這四個大字,他這才想起,是自己得自天一大師的手中,當時因奇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了,自己竟沒有細閱。
他稍為考慮了一下,是先看這本“少林心法”好,還是先讀完那篇“塞北大戰記”好?雖他極是嗜武,可是塞北大戰的謎底又是何等引人的事?于是,他迅速地作了個決定,很慎重地把那本發黃了的古書收回懷中去。
陸介站起身來,用手在石柱壁上略一摸索,便在頭上尺許的地方,找到了那篇文字,他因為不願再攀登上去而重踏覆轍,所以用觸覺來代替視覺,況且像陸介這等武林罕見之才,其反應之敏捷,自然遠倍于常人,因此所謂的五官,對他而言是可以相互代替,而沒有一定的職司的。
陸介從那凹凸不平上所感覺到的,是下面一篇文字:“壬戌之年,六月既望,夜半四更,老衲與各派賢能會于此谷之東,以遂前輩之願,而序武林之名焉。
有北遼金寅達者,倡議以渡沉沙谷為試,遂使武林精英,皆埋骨幹無情沙海之中。
老衲與金某為殿,及渡此谷而至谷中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