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志卷二十一 天文略【四】 五星 五星伏見留退遲疾順逆 【臣】等謹案五星之伏見留退遲疾順逆莫明晰於晉志而元史術益加詳惟繁簡踈密或有不同我 朝用西法推步凡頒來歲之朔經緯躔度預載全書驗無差忒茲據乾隆九年以後七政時憲約舉其綱領雲 五星近太陽則伏遠大陽則見星體大黃道正升正降緯度在北則速見遲伏星體小黃道斜升斜降緯度在南則遲見速伏 五星之體金星最大木水二星次之土星又次之火星最小星體大則太陽在地平下之度少即可見星體小則太陽在地平下之度多方可見土星當地平太陽在地平下十一度可見木星水星當地平太陽在地平下十度可見火星當地平太陽在地平下十一度三十分可見金星當地平太陽在地平下五度可見 五星行上弧順輪心行自西而東為順為疾行下弧逆輪心行自東而西為退為逆 五星距地有遠近次輪有大小上弧之度多於下弧其多少又各不同土木二星輪小而距地遠上下弧不甚懸殊土星上弧一百九十二度有餘下弧一百六十七度有餘木星上弧二百度有餘下弧一百五十九度有餘火金水三星輪大而距地近上弧之度愈多下弧之度愈少火星上弧二百八九十度下弧七八十度金星上弧二百七十度下弧九十度水星上弧二百二十二度下弧一百三十八度 五星與太陽同度太陽在星與地之間星為太陽所掩伏而不見是為合伏土木火三星能距太陽半周地在星與太陽之間星與太陽正相對照如月之望是為沖金水二星常繞太陽行不能相距半周星在太陽與地之間於次輪下半退行正當太陽之下如月之朔是為退伏土木火三星合伏後漸遠太陽則晨見順行先疾後遲遲極而留為留退初退行先遲後疾距太陽一百八十度為退沖旋夕見退行先疾後遲遲極而留為留順初順行先遲後疾漸近合伏則夕不見金水二星合伏後漸遠太陽則夕見順行先疾後遲遲極而留為留退初退行先遲後疾漸近太陽則夕不見複與太陽同度為合退伏漸遠太陽則晨見退行先疾後遲遲極而留為留順初順行先遲後疾漸近合伏則不見 土星合伏後約踰二十五日移三度餘晨見東方順行約踰一百日移七度餘為留退初退行約踰六十日移四度餘為退沖次日夕見約踰七十日移四度餘為留順初順行約踰一百日移九度餘夕不見約踰十五日移二度餘複為合伏 木星合伏後約踰十五日移四度餘晨見東方順行約踰一百十日移十七度餘為留退初退行約踰五十五日移五度餘為退沖次日夕見約踰六十日移五度餘為留順初順行約踰一百十日移十五度餘夕不見約踰十五日移四度餘複為合伏 火星合伏後約踰三十七日移二十餘度晨見東方順行約踰二百七十日移一百四十餘度為留退初退行約踰二十五日移五度餘為退沖次日夕見約踰三十日移六度餘為留順初順行約踰三百三十日移二百八十餘度夕不見約踰四十七日移三十餘度複為合伏 金星合伏後約踰二十五日移三十餘度夕見西方順行約踰二百四十日移七度餘夕不見次日移一度為合退伏又次日移一度晨見東方約踰二十日移七度餘為留順初順行約踰二百二十日移二百六十餘度晨不見約踰二十日移二十八度餘複為合伏 水星合伏後約踰十二日移二十餘度夕見西方順行約踰二十八日移二十餘度為留退初退行約踰二日移一度夕不見約踰四日移三度餘為合退伏約踰六日移四度餘晨見東方約踰七日移二度餘為留順初順行約踰二十日移二十餘度晨不見約踰十五日移二十餘度複為合伏【臣】等謹案物理小識雲西國近以望遠鏡測太白則有時晦有時光滿有時為上下弦計太白附日而行遠時僅得象限之半與月異理因悟時在日上故光滿而體微時在日下則晦在旁故為上下弦也辰星體小去日更近難見其晦明而其運行不異太白度亦與之同理或問熒惑歲填去日遠近曰熒惑在歲填内在日外蓋為其行黃道速於二星遲於日也木星在火外以其行黃道速於土遲於火填星在木外其行黃道最遲也恒星無視差七政皆有視差且以此斷以上語簡而理明錄之以備稽覽 五星用數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為數元 周天三百六十度【入算化作一百二十九萬六千秒】 周日一萬分 周歲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 紀法六十【以上五節五星所同後不重錄】 土星每日平行一百二十秒小餘六○二二五五一土星最高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二又一九五八○三土星正交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一四六七二八 土星本天半徑一千萬 土星本輪半徑八十六萬五千五百八十七土星均輪半徑二十九萬六千四百一十三土星次輪半徑一百零四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