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周自西而東亦行倍離之度用其所生之差以加減次均數即與太陰兩弦前後所行恰合也六曰交行蓋太陰行白道出入於黃道之内大距五度有奇其自黃道南過黃道北之點名曰正交【即如春分自赤道南過赤道北】自黃道北過黃道南之點名曰中交【即如秋分自赤道北過赤道南】每交之終不能複依原次而不及一度有餘逐日計之退行三分有餘命為兩交左旋之度【自東而西也】亦名羅計行度也【正交曰羅?中交曰計都】七曰最高行最高者本輪之上半最遠地心之處而最高行者平行與自行相較之分也均輪心從最高左旋微不及於平行每日六分有奇即命為最高左旋之度亦名月孛行度也八曰距日行於每日平行度内減去太陽之行為每日太陰距太陽行二十九日有奇而複與日會是為朔策九曰距交行以每日平行度與每日交行相加得每日太陰距交度二十七日有奇而行交一周名為交周也
太陰行度用四輪推之而四輪之法皆系實測而得非意設也西人第谷以前步月離惟用本輪次輪蓋因朔望之行有遲疾故知其有本輪而兩弦之行不同於朔望故知其有次輪其法次輪與本輪兩周相切之點故雲朔望時太陰循本輪周行而兩弦時太陰則從兩周相切之點行次輪半周距本輪心最遠故次輪全徑為兩弦時大於朔望時平行實行之極大差第谷遵其法用之因不能密合太陰之行故於本輪上複加一均輪且因兩弦前後之行又不同於兩弦故又加一次均輪蓋用本輪推朔望時平行實行之極大差為本輪半徑得四度五十八分有餘而徵之實測惟自行三宮九宮初度之一點為合在最高前後兩象限則失之小最卑前後兩象限則失之大故第谷将本輪半徑三分之存其二分為本輪半徑取其一分為均輪半徑用求平行實行之差為初均數乃密合於天至於兩弦時平行實行之極大差七度二十五分有餘雖為新本輪半徑并均輪半徑仍加次輪全徑之數然即舊本輪半徑與次輪全徑相并之數也其次均輪行於次輪即如初均輪之行於本輪但所行之度不同耳【初均輪行為引數之度次均輪行為倍離之度】要之本輪者推本天之高卑均輪者所以消息本輪之行度次輪者定朔望兩弦之遠近次均輪者又所以分别朔望兩弦前後之加減故本輪行度合初均輪之倍引而生均數分高卑左右而為朔望之加減差也次輪行度合次均輪之倍離而生二三均數分遠近上下而為兩弦前後之加減差也是故非驗實測無以知四輪之妙而明於四輪之用則於太陰遲疾之故思過半矣
【臣】等謹按刻白爾創為撱圓之法專主不同心天而不同心之兩心差及太陰諸行又皆以日行與日天消息自一平均以迄交角皆實測之數而要不離乎第谷用本天高卑中距四限與朔望兩弦前後參互比較之法說詳考成後編
日躔用數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為數元
周天三百六十度
周日一萬分
周歲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
紀法六十
宿法二十八
太陽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小餘三三○五一六九
最卑每歲平行六十一秒小餘一六六六六最卑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六七四六九太陽本天半徑一千萬
太陽本輪半徑二十六萬八千八百一十二太陽均輪半徑八萬九千六百零四
氣應七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宿應五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最卑應七度一十分一十秒一十微
日躔星紀宮初度冬至日出辰初一刻十分日入申正二刻五分晝三十六刻十分夜五十九刻五分日躔星紀宮十五度小寒日出辰初一刻七分日入申正二刻八分晝三十七刻一分夜五十八刻十四分
日躔元枵宮初度大寒日出辰初初刻十二分日入申正三刻三分晝三十八刻六分夜五十七刻九分
日躔元枵宮十五度立春日出卯正三刻十二分日入酉初初刻三分晝四十刻六分夜五十五刻九分
日躔娵訾宮初度雨水日出卯正二刻九分日入酉初一刻六分晝四十二刻十二分夜五十三刻三分
日躔娵訾宮十五度驚蟄日出卯正一刻五分日入酉初二刻十分晝四十五刻五分夜五十刻十分
日躔降婁宮初度春分日出卯正初刻日入酉正初刻晝四十八刻夜四十八刻
日躔降婁宮十五度清明日出卯初二刻十分日入酉正一刻五分晝五十刻十分夜四十五刻五分
日躔大梁宮初度谷雨日出卯初一刻六分日入酉正二刻九分晝五十三刻三分夜四十二刻十二分
日躔大梁宮十五度立夏日出卯初初刻三分日入酉正三刻十二分晝五十五刻九分夜四十刻六分
日躔實沈宮初度小滿日出寅正三刻三分日入戌初初刻十二分晝五十七刻九分夜三十八刻六分
日躔實沈宮十五度芒種日出寅正二刻八分日入戌初一刻七分晝五十八刻十四分夜三十七刻一分
日躔鹑首宮初度夏至日出寅正二刻五分日入戌初一刻十分晝五十九刻五分夜三十六刻十分
日躔鹑首宮十五度小暑日出寅正二刻八分日入戌初一刻七分晝五十八刻十四分夜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