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關燈
死法。

    能自了知。

    我有死法。

    能如實知死法過患。

    尋求畢竟。

    無死無上安樂涅槃。

    已有愁法。

    能自了知。

    我有愁法。

    能如實知愁法過患。

    尋求畢竟。

    無愁無上安樂涅槃。

    已有染法。

    能自了知。

    我有染法。

    能如實知染法過患。

    尋求畢竟。

    無染無上安樂涅槃。

    如是名為是聖尋求。

    如是尋求。

    一切如來。

    稱揚贊歎。

    何緣如是是聖尋求。

    一切如來稱揚贊歎。

    由此尋求。

    是賢聖法。

    能永出離。

    能趣涅槃。

    能厭能離。

    能滅能靜。

    能得通慧。

    能成等覺。

    能證涅槃。

    由此尋求。

    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苦生死熱惱。

    是故如是,是聖尋求。

    一切如來。

    稱揚贊歎。

    如是名為尋求。

    有二更無第三。

    是故汝等。

    應如是學。

    我當雲何。

    遠離如是非聖尋求修行。

    如是是聖尋求。

    汝等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一切有情類,有二種尋求。

    更無有第三,謂聖與非聖。

    不知老病死,愁染法過患。

    希求深愛著,名非聖尋求。

     此增長衆苦,出離未為期。

    從生複至生,或高或下趣。

    善知老病死,愁染法過患。

    希求彼寂滅,名真聖尋求。

     此損減衆苦,速證於涅槃。

    永安樂清涼,常無漏無怖。

    彼非聖尋求,諸佛所呵毀。

    是生死根本,智者當遠離。

     此真聖尋求,諸佛所稱贊。

    是趣涅槃道,有智者應修。

    重攝前經嗢拖南曰:為通達律儀,厭知不淨界。

     經覺悟宴坐,愧所作尋求。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略有二種白淨善法。

    能護世間。

    雲何為二。

    謂慚與愧。

    若無此二白淨善法。

    世間有情皆成穢雜,猶如牛羊雞豬狗等。

    不識父母兄弟姊妹,不識軌範親教導師似導師等。

    由有此二白淨善法。

    世間有情離諸穢雜。

    非如牛羊雞豬狗等。

    了知父母兄弟姊妹,了知軌範親教導師似導師等。

    是故汝等。

    應如是學。

    我當雲何成就如是二種最勝。

    第一慚愧白淨善法。

    汝等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二白淨善法,能護諸世間。

    令不失人天,謂慚及與愧。

    若無此二法,都不識尊卑。

    穢雜似牛羊,雞豬狗等類。

     由有此二法,能了别尊卑。

    非如牛羊等,行諸雜穢事。

    諸有智慧人,成就二白法。

    常守人天趣,終不堕三塗。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我為如來應正等覺。

    未成佛時。

    居菩薩位。

    多分安祝二種尋思。

    雲何為二。

    一者如來。

    居菩薩位。

    多分安住不害尋思欣喜悅樂。

    如是安住不害尋思欣喜悅樂。

    是名第一多分尋思。

    由住如是修習行迹。

    於諸有情都無捐害。

    由此尋思。

    證得無量圓滿梵祝二者如來。

    居菩薩位。

    多分安祝永斷尋思欣喜悅樂。

    如是安住永斷尋思欣喜悅樂。

    是名第二多分尋思。

    由住如是修習行迹。

    於不善法。

    能正永斷。

    由此尋思。

    證得善根圓滿勝道。

    我於爾時,安住如是二種尋思。

    精進勇猛。

    乃至自身。

    一切血肉。

    悉皆枯竭。

    唯馀身肉骨筋皮纏裹。

    亦不放逸。

    乃至未知未見未得未解未證。

    所應知見得解證法。

    於其中間住不放逸。

    精進勇猛。

    曾無懈廢。

    由不放逸。

    精進勇猛。

    無懈廢故。

    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速證無上清涼涅槃。

    速證無上一切智見。

    是故汝等應如是學。

    我當雲何安住不害欣喜悅樂多分尋思。

    安住永斷欣喜悅樂多分尋思。

    汝等刍。

    應如是學。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佛為菩薩時,多安住二法。

    謂不害永斷,欣喜悅樂思。

    不害諸有情,修慈悲喜舍。

    證無量梵住,圓滿不為難。

     永斷不善法,一切煩惱纏。

    證得諸善根,圓滿殊勝道。

    常精進勇猛,無放逸而祝證無上菩提,清涼涅槃等。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諸婆羅門。

    長者居士。

    刹帝利等。

    多有所作。

    謂施汝等。

    如法衣服飲食卧具病緣醫藥房舍資具。

    汝等刍。

    多有所作。

    謂能為彼宣說正法。

    初中後善。

    文義巧妙。

    純滿清白梵行之法。

    由此俱能解脫生法老病死法。

    愁歎憂苦熱惱之法。

    汝等與彼力輪法輪。

    展轉相依。

    於如來所。

    勤修梵行。

    速至無上般涅槃城。

    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而說頌曰: 出家與居家,展轉互相依。

    由力法二輪,速至涅槃樂。

    出家依在俗,得如法資具。

    在俗依出家,獲微妙正法。

     二衆互相依,受人天快樂。

    度生老病死,至清涼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

    刍當知。

    依住屍羅。

    能修二法。

    雲何為二。

    謂奢摩他毗缽舍那。

    謂修行者,依住屍羅修奢摩他。

    既修如是奢摩他已,修心令滿。

    為何事故。

    修習其心。

    修習心者,為斷貪故。

    諸修行者,依住屍羅。

    精勤修習毗缽舍那。

    既修如是毗缽舍那已,修慧令滿。

    為何事故。

    修習其慧。

    修習慧者,為斷癡故。

    貪染污心。

    令不解脫。

    癡染污慧。

    令不明照。

    若永離貪。

    心善解脫。

    若永離癡。

    慧善解脫。

    若於如是二種解脫。

    已能正知見得觸證。

    我說彼為心善解脫。

    慧善解脫。

    獨一修習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