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關燈
者半授他赤哈哈番。

    半授筆帖式哈番  ○定部院衙門官兼牛錄章京者品與理事官同。

    半個牛錄章京、及管半個牛錄章京事并部院辦事無世職者、品與副理事官同  ○谕六部都察院。

    朝廷設官分職、各有專司。

    都察院及科道官、原為耳目之寄。

    凡有政治缺失。

    賢人蔽抑。

    不肖賄進。

    及諸司忽略職事。

    推诿稽延貪饕作弊。

    并官民冤苦等事即指名據實明白陳奏。

    斯為稱職。

    若浮泛揣摩辄具章奏言既失實。

    事必難行。

    是以耳目之寄。

    反閉塞耳目也。

    至在内六部文武衙門、在外督撫鎮按道府州縣營衛等官均屬政事之司果能矢忠矢公。

    清廉勤慎各盡職業天下自緻太平若乃舍已職掌。

    越俎出位妄言條奏徒博虛名。

    贻誤政事實心為國之人。

    斷不如是。

    明季諸臣、竊名譽貪貨利樹黨與肆排擠以欺罔為固然。

    以奸佞為得計。

    任意交章、煩渎主聽。

    使其主心志眩惑。

    用人行政、颠倒混淆。

    以緻寇起民離。

    禍亂莫救。

    覆轍在前、後人炯鑒。

    亟宜痛加悛改。

    豈容仍襲故套、以蹈颠蹶。

    今天下已将混一百事創始。

    政務殷繁一切事宜當從實遵行。

    其含糊無用之言必不可聽以後内外大小諸臣宜共體此意永為遵行倘或故違究治如律。

    該部院作速。

    通行傳示歸化城土默特部落章京古祿格等貢駝馬宴赉如例  ○河南巡按甯承勳奏言中州地方初定一切經費皆取足于本省錢糧倘熟地蠲免太多恐應用不敷反滋私派。

    臣以為除荒田免科外已報熟者悉徵之便章下所司确議  ○癸巳。

    命内院大學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洪承疇、以原官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地方  ○禮部奏言本朝舊例、秋祭太廟。

    于七月十五日。

    用牛羊緻祭是日、福陵獻酒果香燭。

    故明時例、以七月朔祭太廟用牛羊是日各陵不獻酒果香燭。

    以七月十五日祭陵用牛羊是日太廟不獻酒果香燭。

    得上□日、太廟。

    及盛京四祖廟。

    俱照故明例以七月朔日用牛羊緻祭是日陵上不必獻酒果香燭中元節仍用牛羊祭陵是日太廟、及盛京四祖廟、不必獻酒果香燭  ○保定巡撫郝晉。

    疏請定優免畫一之規。

    得上□日、戶禮二部酌定品官、及舉貢生員雜職吏典、應免丁糧其廢官、黜弁、粟監、赀郎、俱與民間一例當差有冒濫優免者該撫按劾治  ○鳳陽巡撫趙福星疏言、鹽課為軍需所關。

    今各商所行皆前朝舊引。

    其中不無混冒請速給新引、以裕國課得上□日、戶部即與給發  ○甲午。

    鑄給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關防  ○授庶吉士白允謙、為内翰林秘書院檢讨。

    呂崇烈為内翰林弘文院檢讨  ○定諸王、貝勒、貝子、宗室公頂帶式輔政王及諸親王。

    帽頂、上下坐、各嵌東珠四顆。

    上下節各嵌東珠一顆。

    金佛、嵌東珠五顆。

    帽後金花、嵌東珠四顆。

    帶、每闆嵌東珠四顆。

    貓睛一顆。

    多羅郡王。

    帽頂、上下坐各嵌東珠三顆。

    上下節、各嵌東珠一顆。

    金佛嵌東珠四顆。

    帽後金花、嵌東珠三顆。

    朝帶、每闆嵌東珠二顆。

    貓睛一顆。

    多羅貝勒。

    帽頂、嵌東珠七顆。

    金佛嵌東珠三顆。

    帽後金花、嵌東珠二顆。

    朝帶、每闆嵌東珠二顆。

    固山貝子。

    帽頂、嵌東珠六顆金佛嵌東珠二顆。

    帽後金花、嵌東珠一顆。

    朝帶、每闆嵌東珠一顆。

    。

    固倫額驸同。

    鎮國公帽頂。

    嵌東珠五顆金佛、嵌東珠一顆帽後金花、嵌松子石一顆。

    朝帶、每闆嵌貓睛一顆。

    輔國公和碩公主之夫和碩額驸帽頂、嵌東珠四顆。

    金佛、嵌東珠一顆帽後金花、嵌松子石一顆。

    帶、每闆嵌貓睛一顆。

      ○鄂爾多斯部落喇嘛塔爾尼齊等、貢駝馬。

    宴赉如例  ○乙未除割腳筋之刑從刑科都給事中李士焜請也  ○丙申。

    夜月食  ○裁大同府清軍同知  ○丁酉谕直省武科中式名數俱照舊額  ○陝西巡按黃昌允以決囚日期奏聞得上□日以後重辟、如奉就彼處決之上□日該巡按禦史即同地方官遵行。

    如奉監侯再審之上□日地方官毋得輕決着法司察往例、先期彙奏。

    轉行各巡按禦史會同監司等官從公研審。

    情真罪當者、報部覆奏侯上□日處決其事有冤抑情可矜疑者。

    徑自奏聞  ○庚子。

    以故三等甲喇章京季穆達叔畢赫得、阿蘇喀弟缪察納、牛錄章京布泰兄子祁成固詹巴子郝善、各襲職  ○降順天府府尹陳培基為知州。

    以其将涿州入官絕地、斷給所親也  ○癸卯。

    命恭順侯吳惟華、為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軍務招撫廣東  ○升禮部左侍郎孫之獬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翰林院侍讀學士、提督軍務招撫江西尚寶寺卿黃熙允、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招撫福建原任大同巡撫江禹緒、仍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提督軍務、招撫湖廣刑部郎中丁之龍、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招撫雲貴。

      ○定國大将軍和碩豫親王多铎等奏報、大師已定南京。

    随令貝勒博洛固山額真拜尹圖、阿山等、率領官兵。

    直趨杭州。

    持檄招撫浙省。

    迨我兵至杭、賊分兩路迎敵。

    大敗之。

    是夜、賊兵悉渡錢塘江逃竄。

    我軍追至江岸駐營。

    賊兵見之。

    以為江潮朝夕有信。

    我軍必緻被淹。

    乃潮水連日不至。

    阖郡驚為神助。

    潞王大恐遂率衆開門納款浙西、湖州、嘉興、浙東、紹興、甯波、嚴州等府亦皆歸順。

    紹興淮王渡江來見。

    複遣人至湖州、絷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