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山川

關燈
裡西北太華池東畔雨花池前飯仙山即中台案也東南鹫峯西側甘露池】東台【髙三十八裡周三裡東南嶺畔明月池人傳紗帛障目或見月在水中】西台【髙三十五裡周二裡東北下有文殊洗鉢池】南台【髙三十七裡周二裡有聖僧岩三賢岩羅漢洞】北台【髙三十八裡周三裡名掖鬥峯頂有黑龍池七佛池】 砥柱三門【河南陜州東北四十裡黃河中始特一巨石禹鑿之為三唐太宗勒銘尚存】南曰鬼門【尤為險惡】中曰神門 北曰人門 二崤【左傳晉人禦秦必于崤崤有二陵】 南陵【夏後臯之墓】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 二嶓冡山【通典在天水者西漢水所出也】 一在天水上邽 一在漢中金牛山 四東山【山以太傅名】 一在臨安 二在金陵【皆非所居之東山】一在始甯【乃其故居】 二浮玉山【一統志湖州府城南玉湖中】 在歸安者為小浮玉 在孝豐者為大浮玉【苕水出其陰】 三天柱山【同上餘杭乃道書第五十七福地】 一在壽陽 一在龍舒 一在餘杭 二鹦鹉山【臨安府其地多出鹦鹉故名】 一在蒙自縣西 一在縣北 卯酉二山【在松陽相對各以方向為名葉法善徃來處也】 卯山 酉山 海門二山【姚寛曰四海潮皆平唯浙江二山相對謂之海門岸狹勢逼湧而為濤耳】 南曰龛 北曰赭 四流山【蕲州】 水南流西流者俱入蕲水縣界 北流者入壽州霍山縣界 東流者入安慶府太湖縣界 九連山【惠州和平縣髙峻蒙密秋冬蟲蛇蟄穴賊備幹糗入山至春夏則不能】 東連龍川 河源 南連博羅 增城 龍門 從化 西連乳源 翁源 北連贑州龍南 羅浮二山【浮山本蓬萊一峯因洪水浮海薄于羅山遂為一山】 浮山 羅山 五侯山【莆田山有五峯】 正視之五故呼五侯 側視之二故呼雙髻 自郡城視之三又呼筆架 七台山【邵武府山上有七台】 台星 文殊 普賢 會仙 獅子 雲台 月台 閩中三山【鼎峙郡城故謂福州為三山】 越王山 九仙山 閩山【亦曰烏石山】 旂鼓二山【世傳左鼓右旂全閩二絶】 旂山【福州府城西】鼓山【府城東兩山相對延袤數十裡】 最髙為大頂峯一名屴崱疾峯正東可望琉球 峨嵋三山【名山記周匝千裡石龛百一十二大洞十二小洞二十八寺有六光相居絶頂華嚴居前峯白水居其中厯八十四盤山徑如線六十餘裡至峯頂即普賢示現處其屋皆闆為之】 大峩【兩山相對狀若峩嵋】中峩【又名覆蓬山】小峩【又名铧刃山與中峩接】 骊山二嶺【在臨潼下有溫泉】 左曰東繡嶺 右曰西繡嶺 褒斜二谷【漢中褒城縣東北長四百七十裡斜谷舊有棧閣二千九百八十九間闆閣二千八百九 十二間厯代制作增損兩谷髙峻中間谷道褒水所經】 南口曰褒 北口曰斜 四明山三入【紹興餘姚縣髙一萬八千丈周二百一十裡峯凡二百八十有二中曰芙蓉峯有漢刻石曰四明山心其右有方石四面玲珑如窗牖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 由鄞小溪入則稱東四明 由餘姚白水入則稱西四明 由奉化雪窦入則直謂之四明 太白山五名【嵊縣西】 絶髙者為太白 次為小白 面東者為西白 面西者為東白 在東陽者為北白 覆釡山鬥三?【溫州永嘉縣郭璞謂郡城象鬥】 華蓋 松台 郭公 海壇四山為鬥魁 積谷防吉 仁王三山為鬥柄 黃土 靈官二山為輔弼 馬當山二險【郡縣志九江彭澤縣橫枕大江陸魯望銘天下之險】 在山曰太行 在水曰呂梁 合二險而為一吾又聞乎馬當 彭門九隴【彭門西九山連結】 伏隴 豆隴 秋隴 龍奔隴 走馬隴 千秋隴駱駝隴 較車隴 橫檐隴 冬桃山三面據險【紀勝贑州龍南縣上多桃樹經冬始熟溪名桃川據險當闗可制三面】東通和平 南通翁源 西通始興 洞庭山穴四通【廣記出南穴防百餘尺漁人毛公堕其中至一宮下有青泥食若稉米旬餘始出事聞梁武帝問?公雲此洞穴有四支蓋東海龍王第七女掌珠藏也】 一通洞庭湖西岸 一通蜀道青衣浦北岸 一通羅浮兩山間大谿 一通枯桑島東穴 武落鐘山二穴【寰宇記荊州長陽縣本廪君所出處廪君姓巴氏與樊氏瞫氏相氏鄭氏五姓 俱出因約以劍刺石壁著者立為君長雲】 其一色赤【廪君出于赤穴】其一色黑【餘姓出于黑穴】 月岩三?【在道州東西兩門如城阙當中而虛其頂】 自東望之如月上? 自西望之如月下? 就中望之如月望 鶴鳴山六?【郡縣志卭州大巴縣上應氐宿山有二十四洞應二十四氣洞湥不可測每遇一氣則一洞竅開餘皆不見有七十二穴應七十二侯乃馬成子張道陵升仙之處】 東西二溪出其兩腋 大清宮建在頂啄 ?真坊建在項 大坪是其背 延祥觀在天柱山石柱腰岩是其兩翼 冠子山三峯中峯是其尾 龍角山二石【方域志長陽山穴内】 陰石常濕【旱鞭陰石則雨】陽石常燥【潦鞭陽石則晴】 争界二督郵【劉義慶幽明録二郡之界數峯互出有倚石如人攘袂相對俗謂二督郵争界于此】宜都 建平 山四?【鞏氏耳目志】 海山微茫而隐見 江山嚴厲而峭卓 溪山窈窕而幽防 塞山童頳而堆阜 又鋭而出者為虎牙尖而背者為熊耳角而巘者為牛首冠而峭者為雞頭 四時山色【郭熙論畫】 春山淡冶如笑 夏山蒼翠如滴 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淡如睡 山四有【酉陽雜爼】 上有蔥下必有銀 上有薤下必有金 上有姜下必有銅錫 上有金玉者木傍枝下垂謂之寶苖 五丘【爾雅】 三在河南 二在河北 説者多以州黎宛營為河南潛敦為河北恐未是 九丘【山海經南海之内監長之國有九丘以水絡之】 陶唐之丘 叔得之丘 孟盈之丘 昆吾之丘黒白之丘 赤望之丘 參衛之丘 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五陵【爾雅】 東陵阠 南陵息慎 西陵威夷 北陵西隃【即雁門山】中陵朱滕 又有陵莫大于加陵梁莫大于溴梁墳莫大于河墳謂之八陵 伏羲陵二 一開封府陳州 一陜西成紀廢縣【即伏羲所生地】 女娲陵三 一兖州府濟甯州 一平陽府趙城縣 一河南府阌鄉縣黃河濱【天寶末忽失所在乾元初複湧出】 漢五陵【西都賦】 長陵【髙帝】安陵【惠帝】陽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 合灞陵渭陵延陵義陵康陵為長安十陵 四海【太公金匮】 東海【徐?神句芒】西海【西域神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