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山川
關燈
小
中
大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十一目録
地部
山川?
五嶽
五嶽佐理
五嶽神名
泰山二岩
二華
華山三峰
二室
南嶽五峰
北嶽五别名
五鎮
五名山
九鎮山
九山三條
負二山
五台山
砥柱三門
二崤
二嶓冡山
四東山
二浮玉山
三天柱山
二鹦鹉山
卯酉二山
海門二山
四流山
九連山
羅浮二山
五侯山
七台山
閩中三山
旂鼓二山
峨嵋三山
骊山二嶺
褒斜二谷
四明山三入
太白山五名
覆釡山鬥三?
馬當山二險
彭門九隴
冬桃山三面據險
洞庭山穴四通
武落鐘山二穴
月岩三?
鶴鳴山六?
龍角山二石
争界二督郵
山四?
四時山色
山四有
五丘
九丘
五陵
伏羲陵二
女娲陵三
漢五陵
四海
四海神
二溟
四渎
三大水
九川
六川
八流
三河
三川
兩源
四大河源
黃河九曲
黃河四大折
河水五色
河水九名
九河
宋四河
五河
濟水三伏三見
九江
三江
五湖
九州川
九州浸
九澤
十薮
諸國之水
二泊
五津
三水府
通江五大浦
浙江三源
新安江四源
漢水二源
漢江四水
三湘
五渚
十二溪
五溪水
武陵五溪
九溪
十八灘
九龍灘
宜春三峽
巴楚三峽
瞿唐二名
四川
沬水三派
皁江三支流
皁江九堰
左右二江
監家山三泷
蘆溝河二派
桑幹河七泉
交河
二汶水
五汶水
妫汭二水
泉源二源
闗中八水
漆沮二流
白鹭洲二水
二清河
三泖
苕溪二源
霅溪四水
二箬溪
章貢二水
辰酉二水
?水二源
禹二渠
漢二渠
晉三渠
唐三渠
三白渠
入城三渠
三大防
六堰
漢上林十池
靈岩山頂三池
錢塘六井
五雲井
多雲山三井
修覺山二井
三疊泉
潓泉七穴
靈池山八泉
雌雄二泉
五溫泉
溫泉三物
半湯
五珠池
三玉河
翁加黑亞四水
朝那湫二
八功徳水
五色河
九淵
三水相蕩
四時潮汐
瓊潮兩流
水一日盈涸
兩水相合
水四徳
觀水九似
水性五易
水三有
川數
五水
禹治水二道
漢決河七
賈讓治河三策
賈魯治河三策
黃河三説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十一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地部
山川?
五嶽【周禮大司樂注】
岱【兖州】衡【荊州】華【豫州】嶽【雍州】恒【幷州】 纂要泰山【今泰安州】華山【今華隂縣】衡山【今衡山縣】恒山【今定州】嵩山【今登封縣】 又書四嶽無嵩山 爾雅霍山為南嶽即天柱山按霍山在今壽州六安縣天柱山在漢廬江郡?縣
五嶽佐理
東嶽泰山羅浮括蒼為佐命蒙山東山為佐理 南嶽衡山霍山?山為儲副天台句曲為佐理 中嶽嵩山少室武當為佐命太和陸渾為佐理 西嶽華山地肺女幾為佐命西城青城娥眉嶓冡為佐理北嶽恒山河逢抱犢為佐命?隴崆峒陽洛為佐理又三佐命山則青城山天柱山廬山
五嶽神名【龍魚圖呼之令人不病】
泰山神姓圓名常龍 衡山神姓丹名靈峙 華山神姓浩名郁狩 恒山神姓澄名渭渟 嵩山神姓壽名逸羣 一雲嵩山君角普生嵩山将軍石元泰山君元丘目睦泰山将軍唐巨華山君浩元倉華山将軍鄒尚衡山君爛洋光衡山将軍朱丹恒山君伏通萌恒山将軍莫惠
泰山二岩
西岩為仙人石闾 東岩為介丘
二華【薛琮注西京賦華山對河東首陽山河水過之而曲行河神巨靈手擘其上足蹋其下中分為兩以通河流今華嶽上掌?具在其腳迹在首陽山下華山頂上有池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因名】
太華 少華
華山三峯【記髙嵓四合重嶺秀起頂方七裡三峯直上晴霁可睹】
南峯 西峯 東峯
二室【嵩山三十六峯二室相去十七裡其下各有石室】
太室【東】少室【西髙八百六十丈上方十裡與太室相埓但差小耳】
南嶽五峯【衡山七十二峯其最大者五而紫葢石囷芙蓉極秀】
祝融 紫蓋 石囷 芙蓉 天柱
北嶽五别名【括地志或名太茂山】
蘭台府 列女宮 華陽台 紫微宮 太乙宮
五鎮
東鎮沂山【在沂州】南鎮會稽山【在越州】中鎮霍山【在晉州】西鎮吳山【在隴州】北鎮巫闾山【在營州】 周禮大司樂四鎮無吳山唐志四鎮無霍山
五名山【封禅書天下名山八而五在中國此黃帝所常遊與神會者】
華山 首山 太室 泰山 東萊
九鎮山【周禮職方氏九州之鎮山也】
會稽山【揚州】衡山【荊州】華山【豫州】沂山【青州】岱山【兖州】嶽山【雍州】醫無闾【幽州】霍山【冀州】恒山【幷州】 爾雅有梁山幽都山昆侖墟無衡山嶽山恒山以沂山為斥山蓋字誤也 史正義索隐皆以為九州之山岍壺口底柱太行西傾熊耳嶓冡内方岐 淮南子呂氏春秋九山則會稽泰山王屋首山太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也
九山三條【禹貢正義馬融王肅皆然】
岍為北條【隴州】西傾為中條【洮州】嶓冡為南條【興元】 鄭康成分四列岍陰列西傾次陰列嶓冡次陽列岷山【一作荊】正陽列
負二山【列子北山愚公欲移太行王屋二山于渤海操蛇之神告之帝帝命誇娥氏二子負之】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
五台山【仙經名紫府内經為清涼山文殊師利所居志雲環五百餘裡五峯髙出雲表頂皆積土似台】中台【髙四十裡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