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釋氏
關燈
小
中
大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四十二
人部
釋氏?
一相一味
二土
二宗
二谛
二智
二門
二障
涅槃三門
三寳
三宗
三身
三心
三明
三覺
三觀
三檀
三?
三慧
三藏
三學
三乗法門
三乗
三車
三元門
三解脫
三解脫門
三句法門
三要法
三法要
三因
三緣
三空室
三有
三界
二十八天
三際
三世舍
三舍
三障
三漏
三苦
三業
三災
三旛
三輪
三衣
三印
四界
四輪
四輪
四大
四纒
四希有
四難
四果
四果
四義喻海
四敎
四法
四滿
四禅
四德
四?願
四智
四智
四谛
四正勤
四神足
四神定
四靜慮
四如意足
四念處住
四信業
四自在法
四無礙
四無畏
四歡喜法
四心
四無量心
四威儀
四解脫
四攝法
四緣
四流
四疑
四縛
四障
四相
四惑
四微
四種相劫
四生
四土
四田
四恩
五敎
五覺
五禅
五衍
五位
五根
五力
五隂
五蘊
五分法身
五香
五乗法身
五眼
五戒
五蓋
五住
五住
五相
五障
五利使
五鈍使
五濁
六通
六波羅蜜
六度
六妙門
六欲
六賊
六根
六塵
六識
六入
六如
六大
六震動
六法平等智力
七滿
七菩提分
七無上
七最勝
七浄華
七聖财
七情
七漏
八還
八敎
八闗
八識
八垢
八自在
八正道
八勝處
八解脫
八風
九定
九帶
九根
九結
十身
十種喻身
十地十天
三千大千世界
十世界
十法界
十定
十忍
十通
十行
十信
十住
十囘向
十力
十神力
十度
十智
十蔵
十持
十化
十禅
十普門
十無礙
十?談
十縛
十習
十二因緣
十二?
十六妙觀
十八不共法
二十一空
三十七品
四大部經
隋佛經三部
三錄
三敎優劣
四佛
四方佛
佛三刼
七佛
二十八祖
六祖
三弟子
十大弟子
羅漢十八尊者
三門
獅象二好
八部龍神
佛六姓
佛十号
降生四瑞
四佛身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佛有十惱
佛應四處
五時説法
天雨四花
閻浮提中二像
龍象二比
三獸渡河
變相五牛
四姓出家
四聖僧
四部衆
七衆
比丘四義
逹摩六宗
六祖二派
南嶽二派
青源三派
五宗
五敎
蓮社十八賢
三支
東陽二幹
三生
六時經行
五種梵音
出世五食
苾蒭五徳
五精舍
雁堂五層
五香水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四十二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人部
釋氏?
一相一味【法華經如來説法】
一相即眞如相 一味即一乗理
二土【觀疏】
穢土釋迦所主【娑婆雜惡荊棘瓦礫不淨充滿】淨土彌陀所主【安養清淨池流行樹次于泥洹皆正定聚】
二宗
智光禀龍樹大士依般若中觀等經論立法性宗【空】戒賢禀彌勒無着依深宻瑜伽等經論立法相宗【有】
二谛【?明集昭明太子問答】
一真谛 二俗谛【亦曰世谛】
二智【維摩?】
權智 實智
二門【示苦樂二土開折攝二門】
苦以折伏【折則激其頑迷令厭五欲輪回而欲出離】樂以攝受【攝則惕其懈怠俾忻淨土莊嚴而樂往生】
二障【圓覺經】
一事障【于世間事處生着】二理障【于眞空義處生着】
涅槃三門
空門 無相門 無作門
三寳【依之修行則出三界世間珍重無與為伍故名為寳】
佛寳【功成妙智道證圓覺】法寳【?理幽微正教精誠】僧寳【禁戒守真威儀出俗】 梵語佛佗達摩僧伽即三寳【浮屠即佛佗之轉音唐人牽呼僧與塔為浮屠者誤】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三歸
三宗
眼宗 身宗 心宗
三身【圓覺經六祖雲若悟三身即名四智】
覺性法身 覺相報身 覺用化身 寳王雲法身如月體報身如月光應身如月影 又毘盧遮那清淨法身盧舍那圓滿報身釋迦牟尼千百億化身
三心
大智心 大悲心 大願心
三明【大經能除三愚故謂之明】
一天眼智明【現在】二防命明【過去】三漏盡智明【未來】
三覺【釋典】
一自覺【謂覺悟真性了惑虛妄】二覺他【謂運無緣慈處有情界】三覺行圓滿【謂窮源徹防行滿果圓】
三觀【法華經】
空觀【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徳】假觀【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徳】中觀【破無明惑證一切防智成法徳身】 圓覺經奢摩佗以寂淨為相即空觀三摩提以幻化為相即假觀禅那以離前二相即中觀 聞思修亦為三觀
三檀【疏鈔】
資生檀【布施】無畏檀【持戒忍辱】法檀【精進禅定智慧也】
三?【法華經】
着如來衣修寂滅忍【忍辱】坐如來座修中空【法空】入如來室是無緣慈【慈悲】
三慧【亦曰三觀】
聞而不聴無受潤因 聽而不思無深防趣 思而不修終無證理
三藏
修多羅藏【理也經也】阿毗昙藏【法也論也】毗尼藏【戒也律也】 經律論咒為四法寳
三學
律【被于身為律】法【説于口為法】禅【行于心為禅】
三乗法門【三車之教】
大乗【菩薩如大車能普度一切衆生】中乗【圓覺之人半為人半為已如車之中】小乗【阿羅漢獨了不度人如小車惟自載而已】 一日小乗大乗最上乗
三乗【法華經】
一聲聞乗【羅漢悟四谛而得道】二緣覺乗【辟支悟十二因緣而得道】三菩薩乗【行六度而得道】
三車【同上】
羊車喻聲聞乗 鹿車喻緣覺乗【一曰辟支佛乗】牛車喻菩薩乗【一曰大乗】 大白牛車即一佛乗也
三元門【古禅師雲此是佛祖正見學人若不達此三元别有悟懈皆是邪見】
體中元【函蓋乾坤句】句中元【随波逐流句】元中元【截斷衆流句】
三解脫【法數】
性浄解脫 實慧解脫 方便浄解脫
三解脫門
定解脫門 無相解脫門 無願解脫門
三句法門【杜鴻漸問無住禅師無憶無念無妄三句法門是一是三師曰非一非三】
無憶為戒 無念為定 無妄為慧
三要法
防非止惡曰戒 六根渉境心不随緣曰定 心境俱空照覽無礙曰慧
三法要【金陵語録】
戒生定 定生慧 慧生八萬四千法門
三因
正因 了因 緣因
三縁【語録皆令解脫】
一了自巳輪回 二為紹隆三寳 三為六道四生
三空室【法堂贊住心三空室是名三歸處】
人空 法亦空 二空亦複空
三有
欲有 色有 無色有
三界【楞伽雲共二十八天】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二十八天
四大王天【四王持國増長廣目多聞】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欲界無禅】梵衆天 梵輔
天 大梵天【初禅三】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二禅三】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三禅三】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無想天 無煩天 無熱天 善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