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軍政

關燈
雄邊子弟十一軍【李徳裕徙劍南西川節度使建籌邊樓率戶二百取一人習戰總十一軍】精兵曰南燕保義 保惠 兩河左慕義 右慕義運弩 ?士曰飛星 鸷撃 竒鋒 流電 霆 聲 突? 唐兵三變【兵志】 府兵【初制】彍?【府兵壊張說募兵補之】藩鎮【折沖諸府無兵可交李林甫遂停上下魚書而六軍防衛皆市人于是外兵盛其反者以鎮兵讨之者亦以鎮】 宋軍有四【慶歴兵録序】 一禁兵【殿前馬步三司隷焉卒之票而銳者充之處則衛鎮出則更戌】二廂兵【諸州焉卒之力而悍者募之専于服勞間亦戌更】三役兵【郡有司焉人之遊而惰者入之業一事焉處而無更】四民兵【農之健而材者籍之阙者輙補嵗一閱焉】 兵法謂禁廂鄉蕃 紹興山水諸寨 和州則有雙山雞籠二山寨麻胡阿育二水寨 廬州則有浮槎方山等寨 滁州則有獨山等寨【每寨多至二萬餘家】 明五軍營 中軍 左掖 右掖 左哨 右哨 十二團營【成化初?取三大營精兵設立各有坐營把總官統之毎遇出征即量調而行】曰奮武 耀武 練武 顯武 曰敢勇 果勇效勇 鼓勇 曰立威 神威 揚威 振威 戎政府三大營【春明夢餘録在皇城東大街嘉靖時統以勲臣一曰總督京營戎政佐以文臣 一曰協理京營戎政凡三十五營聨之則三大營又聨之曰戎政府】 中五軍營【析為營十六】東神樞營【析為營十】西神機營【析為營九】 外四衛營 龍骧左 龍骧右 武骧左 武骧右 兵制五變【樸庵小乘】 五軍營變為三大營 三大營變為團營 團營變為東西官号防 至後戎政府之名立而兵制敝 黃帝五陣【李靖問對本因五方色而立兵詭道也故強名五行焉】 直陣【屬木】銳陣【屬火】圓陣【屬土】方陣【屬金】曲陣【屬水】 風後八陣【八陣布左右前後中心零者大将握之故曰握竒亦曰握機又曰黃帝八陣圖】天 地 風 雲 虎翼 蛇蟠 飛龍 鳥翔一說即孔明八陣在興元府屬定軍山下聚石為之 周四沖陣【太公】 左軍疾 右軍疊 前疊 後往敵之空吾軍疾擊鼓呼而當 周書五陣 牝【春】方【夏】圓【季夏】牡【秋】伏【冬】 六國陳【呉子】 齊陳重而不堅 秦陳散而自鬭 楚陳整而不久燕陳守而不走 三晉陳治而不用 晉五陣【左傳晉魏舒為五陣】 兩于前 伍于後 專為右角 參為左角 偏為前拒以誘之 孫子八陣【握機之外别有八陣】 方陣 圓陣 牝陣 牡陣 沖陣 輪陣 罘?陣【一作浮沮】雁行陣 呉起八陣 車箱陣 車軒陣 曲陣 銳陣 直陣 衡陣挂陣 鵝鹳陣 三陣【即太公三才陣張良說沛公以此】 天陣【星防?虛】地陣【山川向背】人陣【偏伍彌縫】 兵家三陣【?宗問兵家三陣員半千曰古之所謂三陣臣不敢以為然】 師以義出沛若時雨得天之時為天陣 足食約費且耕且戰得地之宜為地陣 舉三軍士如子弟從父兄得人之和為人陣 五者軍之鍊銳【呉起答武侯言有此三千人可決圍屠城矣】 贍足氣力者為一卒 樂効力顯忠勇者為一卒逾髙超逺輕足者為一卒 失位欲見功者為一卒棄城守欲除醜者為一卒 孔明八陣 洞當陣 中黃陣 龍騰陣 鳥翔陣 連衡陣握機陣 虎翼陣 折沖陣 武侯八陣凡三【成都圖經】 在防者六十有四方陣法也 在彌牟者一百二十有八當頭陣法也 在棊盤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營法也 又興元志西縣亦有之則八陣凡四 四竒八正【武侯步軍為正馬軍為竒】 一前竒 二左角 三右角 四左爪 五右爪六左牙 七右牙 八後軍 唐四獸陣【李靖對太宗假以四獸加商金羽水祉火角木之配此兵家詭道也】 軍前宜捷用朱鳥 軍後宜捍用?武 左為陽陽能生龍變化也 右為陰陰能殺虎沈猛也 李靖六花陣【同上中軍居中六陣外向故曰六花其實七陣】 中軍 左虞候 右虞候 左一廂 右一廂 左二廂 右二廂 十二陣【同上外有遊奕内有中黃實十四陣】 大黒【子】大赤【午】青蛇【卯】白雲【酉】左突【寅】右擊【申】前沖【已】後沖【亥】摧兇【辰】決勝【戌】破敵【醜】先鋒【未】中黃【中】遊奕【外】 鹹平三陣【崇政殿教軍】 一連珠必勝 二應機摧敵 三應捷五虎 建炎五軍隊【毎五十人為一隊随隊多少分五軍各置旗制物号為别】 前軍绯旗飛鳥為号 後軍皁旗為号 左軍青旗蛟為号 右軍白旗虎為号 中軍黃旗神人為号 又有招旗有分旗舉招旗則五軍以旗相應合而成陣舉分旗則五軍以旗相應分而成隊 武七徳【左傳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幹戈曰耆定爾功曰鋪時繹思曰綏萬?四篇之内有七者之義】禁暴 戢兵 保大 定功 安民 和衆 豐财 九伐【周禮大司馬掌九伐之法】 眚【馮弱犯寡則削其封疆之四隅也】伐【賊賢害民則聲罪緻讨以伐之】壇【?外淩内則置其君空墠之地更立賢者】削【野荒民散則削其域以次而小之也】侵【負固不服則潛師越境以侵之】正【賊殺其親則正命定罪而誅之】殘【放弑其君則夷其黨潴其宮而殘之】杜【犯令陵政則杜絶其人而不使之通】滅【外内亂鳥獸行則?滅其?也】 六制【周書】 一曰征【善征不侵】二曰攻 三曰侵【善侵不伐】四曰伐【善伐不陣】五曰陣【善陣不鬬】六曰鬭【善鬬不敗】 征九因【同上征有四戚五和此九者征之因也】 一内姓 二外婚 三友朋 四同裡【四戚】一有天無惡 二有人無防 三同好相固 四同惡相助五逺宅不薄【五和】 伐七機【同上伐有四時三興此七者伐之機也】 一春違其農 二夏食其糓 三秋取其刈 四冬凍其葆【四時】一政以和時 二伐亂以治 三伐饑以飽【三興】 軍五慮【司馬法】 順天 阜财 怿衆 利地 右兵【弓矢禦殳矛守戈防助】 七政【同上】 人【因人心以為戰】正【征者正也】辭【奉辭伐罪】巧【因機設權】火【火攻】水【水攻】兵【堅甲利兵】 兵法八無敵【管子兵未出境而無敵者八】 聚财 論工【告君費】制器【兵器】?士 政教【軍中号令】服習【使習武藝】徧知天下【知地形險易主将工拙士卒勇怯】明于機數 六地形【孫子】 有通者【彼我皆可來往先居髙陽利糧道以戰則利】有挂者【可往難返敵無備出而勝之】有支者【彼我出皆不利我無出引而去之俟敵半出而撃之】有隘者【我先居必盈之以待敵敵先居盈弗從也】有險者【我先居必在髙陽以待敵】有逺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兵九地【同上】 散地【諸侯自戰其地】輕地【入人之地不防】争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交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衢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得天下之衆者】重地【入人之地防背城邑多者】圯地【山林險阻沮澤難行之道】圍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撃吾之衆】死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 九變之利【同上】 合軍聚衆圯地無舍 衢地合交絶地無留 圍地則謀 死地則戰 途有所不由 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 地有所不争 君命有所不受 守戰九變【同上】 大者親戚墳墓之所在【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