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軍政
關燈
小
中
大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八目録
人部
軍政?
五帝弗偃兵
黃帝四軍
周三軍
六軍
楚二廣
晉二軍
三軍
四軍八卿
齊三軍
齊伐衛七軍
九軍
五鄙五屬五政
漢二軍
更三品
調兵有四
六郡良家子
七科谪
鼂錯縣鄙制五
晉王國三等
唐七軍
雄邊子弟十一軍
唐兵三變
宋軍有四
紹興山水諸寨
明五軍營
十二團營
戎政府三大營
外四衛營
兵制五變
黃帝五陣
風後八陣
周四沖陣
周書五陣
六國陣
晉五陣
孫子八陣
呉起八陣
三陣
兵家三陣
五者軍之鍊銳
孔明八陣
武侯八陣凡三
四竒八正
唐四獸陣
李靖六花陣
十二陣
鹹平三陣
建炎五軍隊
武七徳
九伐
六制
征九因
伐七機
軍五慮
七政
兵法八無敵
六地形
兵九地
九變之利
守戰九變
四不和
六者備
四者制其宜
三志
三望
國三制
三器
軍三欲
三者存則治
三資備
三勝
三本務
三相稱
專兵五事
兵五法
五事
四治
推治力有六
三疑
五間
三權
四機
兵起有五
三急
四要
二勢
三勢
五兵
五者随才而用
八證
将三等
三名
五材
六守
六徳
五徳
四誡
三至
五權
六術
五危
三樂
五慎
三隧
将心如四時
四将器
将四美
五強
十過
八惡
兵三官
五教
三威
五習
四者有法
三鼓同則其心一
五鼓
軍夜三鼜
火攻五
四烽
兵三道
六神為戰主
取法四時
制以五行
戰以五音
七殃不可處
七勝
七勝
勝三術
知勝五道
戰五勝
十二陵
十二陵之反
擊敵十四變
不蔔而戰者八
不占而避者六
四輕二重一信
行軍之道三
四者義兵之助
三者參合
兵法四利
七利
戰三亡
兵三闇
六害
六敗
八者皆兵
三略
陰符八等
太公陰謀三門
兵書五音
五行之符
五音聲色之符
五論
和戎五利
孫膑用?十利
兩科
二急務
備邊五要
中國長技五
外國長技三
三表
五餌
便宜十二事
嚴尤三策
五難
三賢安邊集
四勝四敗
事反而機一
江東十勝
長城五利
禦戎四策
備邊六失
戰論五敗
備邊五利
五要
六事
八事
十事
崇政殿四策
河北守禦十三策
權書五篇
劉大夏兵十事
左右二校
六閑四閑
漢長安九廄
六廄
晉三廄
唐左右兩仗
仗内六廄
六閑
五監
八坊
宋市馬九塲
川秦市馬二
買馬七術
陜西監牧三利
明馬政四
馬射六事
射議七篇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十八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人部
軍政?
五帝弗偃兵【淮南子】
黃帝與炎帝戰 颛顼與共工争 堯戰丹水之浦舜戰有苗 啟攻有扈
黃帝四軍【孫子】
處山 處水 處斥澤 處平陸 晉志左右前後
周三軍【周制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三軍則三萬七千五百人】
前軍 中軍 後軍
六軍【周禮王有六卿故置六軍亦曰六師居則為比闾族黨州鄉出則為五兩卒旅師軍】
伍【五人為伍伍有長即五家之比】兩【五伍為兩兩有司馬即五比之闾】卒【四兩為卒卒有長即四闾之族】旅【五卒為旅旅有師即五族之黨】師【五旅為師師有帥即五黨之州】軍【五師為軍軍将皆命卿即五州之鄉】
楚二廣【左傳楚分十五乘為一廣亦用舊偏法】
右廣 左廣 司馬法車十五乘為大偏九乘為小偏
晉二軍【同上】
上軍【獻公将之】下軍【太子申生将之】
三軍【同上晉搜被廬作三軍荀林父禦戎魏犨為右】
卻谷中軍卻溱佐之 狐毛上軍偃佐之 栾枝下軍先轸佐之
四軍八卿【同上晉君方明四軍無阙八卿和睦】
上軍 中軍 下軍 新軍【軍有二卿】
齊三軍【國語管仲制國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不從戎役士農之鄉十五合三萬人是為三軍】公帥五鄉為中軍 國子帥五鄉 髙子帥五鄉為左右軍
齊伐衛七軍【左傳】
先驅【前鋒軍】申驅【次前軍】貳廣【公副車】啟【左翼】胠【右翼】大殿【後軍】驷乘【四人共乘殿車】
九軍【莊子勇士一人雄入于九軍注】
天子六軍 諸侯三軍
五鄙五屬五政【管子制野鄙之政與郊内之政異】
邑【三十家為邑邑有司】卒【十邑為卒卒有卒帥】鄉【十卒為鄉鄉有鄉帥】縣【三鄉為縣縣有縣帥】屬【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屬【五屬四十五萬家】立五政各使聽一屬
漢二軍【衛士皆調?郡國材官?士為之】
南軍【宮城門内宮衛屯兵衛尉主之】北軍【京城門外京輔兵卒中尉主之】
更三品【戌卒更代也】
卒更【正卒無常人皆當更疊為之一月一更】踐更【貧者欲得雇更錢次直者出錢雇之月二千】過更【戌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又行者不可三日便還因一嵗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給戌者】 百官表左更中更右更三更主領更卒部其役使也
調兵有四
縣有更卒 邊有繇戌 中都有衛士 都尉有材官車?樓?【巴蜀三河颍川有材官上郡北地隴西有?士廬江防稽尋陽有樓?三者随土之宜】
六郡良家子【地理志漢?給期門羽林以材力為官良将多出焉】
隴西 天水 安定 北地 上郡 西河
七科谪【武紀天漢四年制】
吏有罪一 亡命二 贅壻三 賈人四 故有市籍五 父母有市籍六 大父母有市籍七
鼂錯縣鄙制五
五家為伍【伍有長】十家一裡【裡有假士】四裡一連【連有假五百假五百師名也】十連一邑【邑有假侯】
晉王國三等【武帝鹹寜中诏以戶邑多少分置】
大國置三軍【五千人】次國二軍【三千人】小國一軍【一千五百人】
唐七軍【李靖兵法】
中軍 左右虞候二軍 左右廂各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