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經籍
關燈
小
中
大
之旨】
二?【何氏例】
人事 災異
六輔【同上】
公輔天子 卿輔公 大夫輔卿 士輔大夫 京師輔君 諸夏輔京師
七等【同上】
州 國 氏 人 名 字 子 胡傳王朝公卿書官大夫書字上士中士書名下士書人
三等【春秋繁露公羊傳曰三世】
所見【哀定昭六十一年】所聞【襄成宣文八十五年】所傳聞【僖闵莊桓?九十六年】曲禮注謂自祖至孫
春秋四譜【鄧明世】
國譜 年譜 地譜 人譜
四系【杜預春秋序】
以事繋日 以日繋月 以月繋時 以時繋年
五例【同上為例之情五】
微而顯 志而晦 婉而成章 盡而不污 懲惡而勸善
三體【同上?傳之體三】
?凡正例 新意變例 歸趣非例
七缺【春秋說】
夫 婦 君 臣 父 子 禮
春秋綱領七家【胡文定公春秋傳】
孟子 莊子 董子 文中子 邵子 張子 程子
漢五家谷梁說
尹更始 劉向 周慶 丁姓 王亥
三禮【朱子謂儀禮為經禮記為傳合三禮之書作儀禮經傳通解】
儀禮 周禮 禮記
儀禮十七篇【依劉向序次髙堂生傳士禮十七篇禮古經多三十九篇士禮冠昏相見喪夕虞特
牲饋食七篇他皆天子諸侯卿大夫之禮】
士冠禮 士昏禮 士相見禮 鄉飲酒禮 鄉射禮 燕禮 大射禮 聘禮 公食大夫禮 觐禮喪服禮 士喪禮 既夕禮 士虞禮 特牲饋
食禮 少牢饋食禮 有司徹禮
周禮六官【周公所作缺冬官後人以考工記補之】
天官冡宰 地官司徒 春官宗伯 夏官司馬秋官司寇 冬官考工記
周官六典【施于天下可常行者也】
治典【天官】教典【地官】禮典【春官】政典【夏官】刑典【秋官】事典【冬官】
禮記四十九篇【藝文志七十子後學者所記戴徳删為八十五篇戴聖删為四十六篇馬融益
以月令明堂樂記】
曲禮【上下】檀弓【上下】王制 月令 曽子問 文王世子禮運 禮器 郊特牲 内則 玉藻 明堂位喪服小記 大傳 少儀 學記 樂記 雜記
【上下】喪大記 祭法 祭義 祭統 經解 哀公問仲尼燕居 孔子閑居 坊記 中庸 表記
缁衣 奔防 問喪 服問 閑傳 三年問 防衣 投壺 儒行 大學 冠義 昏義 鄉飲酒義 射義 燕義 聘義 喪服四制
樂記二十三篇【禮正義】
樂本 樂論 樂施 樂言 樂禮 樂情 樂化樂? 賓牟賈 師乙 魏文侯【十一篇合為一篇】奏樂樂器 樂作 意始 樂穆 說律 季劄 樂
道 樂義 昭本 昭頌 窦公【十二篇名存書缺】
周禮三綱領【續書目徐筠學周官于陳?良口授成書十卷謂綱領有三】
養君徳 正紀綱 均國勢
周禮三家【鄭康成所存注者三家】
鄭司農【衆字仲師】杜子春 鄭大夫【興字少贛二鄭康成之先故言官不言名】
五傳弟子【六藝論傳禮者十三家髙堂生及五傳弟子徳聖名在所傳皆儀禮】
髙堂生 蕭奮 孟卿 後蒼 戴徳 戴聖 禮三家謂後蒼弟子徳聖慶普也
三家禮範【張宣公所次】
司馬氏 程氏 張氏
禮記六家【正義序注】
鄭康成 盧植 王肅 孫炎 業遵 庾蔚之
孝經四家【藝文志】
長孫氏 江氏 翼氏 後氏
六家【明皇禦制序雲舉六家之異同】
王肅 劉劭 虞翻 韋昭 劉? 陸澄 一有孔安國鄭康成無劉?陸澄
四子【朱文公曰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録四子之階梯】
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
論語三家
古論【二十篇分堯曰下章有兩子張】魯論【二十篇】齊論【二十一篇有問王知道】
論語十三家【中興書目皇侃以何晏集解去取為疏江熙又集十三家解釋于何氏無妨者】衛瓘 缪播 栾肇 郭? 蔡谟 袁宏 江惇蔡系 李光 孫綽 周懐 範 王珉
孟子音釋二家【孫奭等刋正】
張镒 丁公着
唐六家孟子
趙岐 劉熙 鄭康成 綦母邃 陸善 張镒
五臣解孟子【元祐五臣】
範祖禹 孔武仲 呉安詩 豐稷 呂希哲
大學衍義二綱
帝王為治之序 為學之本
四目【四者之道得則治國平天下在其中矣】
格物緻知之要【明道術辨人材審治體察民情】誠意正心之要【崇敬畏戒逸欲】修身之要【謹言行正威儀】齊家之要【重妃匹嚴内治定國本教戚屬】
爾雅十九篇【疏言釋诂葢周公所作其下或言仲尼所増子夏所足叔孫通所益梁文所補】釋诂 釋言 釋訓 釋親 釋宮 釋器 釋樂釋天 釋地 釋丘 釋山 釋水 釋草 釋
木 釋蟲 釋魚 釋鳥 釋獸 釋畜 孔鲋?小爾雅十三章
太?十一篇【?子大潭思渾天參摹而分之極于八十一防則三摹九據極之七百二十九贊其
用自天元推一晝一夜陰陽數度律歴之紀】
首 沖 錯 測 攡 瑩 數 文 掜 圖告
八十一首【一?生三方三方生九州九州生二十七部二十七部生八十一家故為八十一首每首
四畫自上而下一畫為方二畫為州三畫為部四畫為家】
中 周 礥 閑 少 戾 上 于 羨差 童 増 銳 達 交 耎 徯 從 進釋 格 夷 樂 争 務 事【天?一方二十七首】更 斷毅 裝 衆 密 親 斂 強 晬 盛 居法 應 迎 遇 竈 大 廓 文 禮 逃唐 常 永 度 昆【地?二方二十七首】減 唫 守
翕 聚 積 飾 疑 視 沈 内 去 晦瞢 窮 割 止 堅 成 防 失 劇 馴将 難 勤 養【人?三方二十七首】
潛虛五十五行【司馬溫公拟太?作潛虛以為人之生本于虛虛然後形形然後性性然後動動然後情情然後事事然後徳徳然後家家然後國國然後政政然後功功然後業業終則反于虛矣】
元 裒 散 餘 齊【五者形之運也】柔 剛 雍 昧昭【性之分也】容 言 慮 聆 觌【動之官也】繇 懠 得罹 耽【情之訹也】歬 卻 庸 妥 蠢【事之變也】讱 宜忱 喆 戛【徳之塗也】特 偶 昵 續 考【家之綱也】範徒 醜 隸 林【國之紀也】禋 準 資 賓 ?【政之務也】斆 理 績 育 聲【功之具也】興 痡 泯 造 隆【業之着也】
六圖
氣 體 性 名 行 命
邵子四經【皇極經世】
易【皇 春 皇帝王霸體 意言?數用】書【帝 夏 虞夏商周體 仁義禮智用】詩【王秋 文武周召體性情形體用】春秋【霸 冬 秦晉齊楚體 聖賢才哲用】
經世四?
太陽【日 暑 性目 元 皇】 太陰【月 寒 情耳 會 帝】 少陽【星晝形 鼻運 王】 少陰【辰 夜 體口 世 霸】 少剛【石 雷 木色 嵗 易】少柔【土 露 草聲 月 書】 太剛【火 風 飛氣 日 詩】 太柔【水雨走 味辰 春秋】
文中子六經【答程元】
續書以存漢晉之實 續詩以備六代【晉宋後魏北齊周隋】之俗 修?經以斷南北之疑 贊易道以申先師之旨 論禮樂以旌後王之失
受文中子六經
受禮【窦威 賈瓊 姚儀】樂【溫彥博 杜如晦 陳叔達】書【杜淹 房喬 魏征】詩【李靖薛方士 裴晞 王珪】?經【叔恬】備聞六經之義【董韋 仇璋薛收 程元】
續書四範七業【文中子】
制 诏 志 策【天子之義列乎範者四】命 訓 對 贊議 誡 谏【大臣之義載乎業者七】
續詩四名五志【同上】
化 政 頌 歎【四名】美 勉 傷 惡 戒【五志】
六經後四人【陳止齋曰前未有比後可為法】
左氏【摭實而有文采】莊子【馮虛而有理緻】屈原【變國風雅頌而為離騷】子長【易編年而為紀傳】
聖人述史三【文中子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雜也故聖人分焉】
書 詩 春秋
三大國史
乘【興于田賦乘馬之事】梼杌【興于記惡之戒】春秋【以仁始舉四時】
國語四家注【韋昭集】
鄭衆 賈逵 虞翻 唐固 國語周魯齊晉鄭楚呉越凡八國
國策三十三篇【史通】
東周 西周【各一】秦【五】齊【六】楚 趙 魏【各四】韓 燕【各三】宋 衛 中山【共二】 孔衍春秋後語除二周及宋衛中山
十七史
史記【司馬遷】前漢書【班固】後漢書【範蔚宗】三國志【陳壽】晉書【房元齡等】宋書【沈約】南齊書【蕭子顯】梁書【姚思廉】陳書【同上】北魏書【魏收】北齊書【李百藥】後周書【令狐徳棻】南史【李延壽】北史【同上】隋書【魏征顔師古等】唐書【歐陽修宋祁】五代史【歐陽修】
史記八書【司馬遷作】
禮書 樂書 律書 歴書 天官書 平準書河渠書 封禅書
漢書十志【班固作】
律歴志 禮樂志 刑法志 食貨志 郊祀志天文志 五行志 地理志 溝洫志 藝文志
續漢書八志【司馬彪作】
律歴 禮儀 祭祀 天文 五行 郡國 百官輿服
晉史十八家【隋志】
晉書有王? 虞預 朱鳳 謝靈運 臧榮緒蕭子雲 中興書有何法盛 晉紀有陸機 幹寳曹嘉之 鄧粲 劉謙之 王韶之 徐廣 郭
季産 陽秋有習鑿齒 孫盛 檀道鸾
十六國春秋【崔鴻以各有國書未成統一勒為百卷】
劉元海 石勒 慕容儁 苻健 慕容垂 姚苌慕容徳 赫連屈子 張軌 李雄 呂光 乞
伏國仁 秃髪烏? 李暠 沮渠?遜 馮跋
唐書十三志
禮樂 儀衛 車服 歴法 天文 五行 地理?舉 百官 兵制 食貨 刑法 藝文
唐十三史?【六典】
正史【以紀紀傳表志史記等】古史【以紀編年繋事紀年等】雜史【以紀異體雜紀周書等】霸史【以紀僞朝國史趙書等】起居注【以紀人君動止穆天子傳等】舊事【以紀朝廷政令漢武故事等】職官【以紀班序品秩漢官解诂等】儀注【以紀吉兇行事漢舊儀等】刑法【以紀律令格式律令等】雜傳【以紀先賢人物三輔決録等】地理【以紀山川郡國山海經等】譜系【以紀氏族繼序世本等】略録【以紀史條策目七略等】
唐十三史目【殷仲茂?輯史籍編次名氏宋杜鎬以唐五代書目續之】
史記 前漢 後漢 三國 晉 宋 齊 梁陳 後魏 北齊 北周 隋
唐集史五家
梁武帝通史 李延壽南史 髙峻小史 劉氏洞史 姚康複統史
唐六代略【會要李吉甫綴録記其成敗損益大端】
東漢 魏 晉 元魏 周 隋
唐六家起居注
郭璞【穆天子傳】李軌【晉太始起居注】何始真【晉起居鈔】劉道荟【晉起居注】王浚之【三代起居注】溫大雅【大唐剏業起居注】
治平十國志【真宗時知制诰路振采拟崔鴻十六國春秋?九國志其孫倫増高氏為十國】呉【楊行密】唐【李昪】前蜀【王建】後蜀【孟知祥】南漢【劉?】北漢【劉崇】閩【王朝】楚【馬殷】呉越【錢镠】髙氏【季興】
史二體【呂氏雲論一時之事紀傳不如編年論一人之終始編年不如紀傳】
編年【始左氏】紀傳【始司馬】
史四例【遷固作史之例】
從實之例【有是事而書是事】變法之例【無是事而書是事】省文之例【有事相重而不複書】存阙之例【無事相涉則有特書】
四?【汪藻修元符以來日歴】
年表 官閥 政迹 凡例
史氏流别十【劉知幾史通】
偏記 小録 逸事 瑣言 郡書 家史 别傳雜記 地理 都邑簿
通鑒綱目六義【朱文公】
表嵗以首年 因年以着統 大書以提要 分注以備言 綱仿春秋而參取羣史之長 目仿左氏而稽合諸儒之粹
史有三【史通】
彰善貶惡不避彊禦【若晉董狐齊南史上也】編次勒成蔚為不朽【若魯丘明漢子長次也】髙材博學名重一時【若周戎夫楚倚相下也】
史三長【劉知幾論作史】
才 學 識
讀史六事【呂成公祖謙敎人法】
儆戒 擇善 阃範 論事 處事 治體
三子
孟子好詩書文直而顯 荀子好禮文富而嚴 揚子好易文簡而奧 老莊列亦曰三子
四子【唐崇?學曰道學】
老子【道徳經】莊子【南華經】文子【通?真經】列子【沖虛真經】
五子
老子【老耼】莊子【莊周】荀子【荀況】揚子【揚雄】文中子【王通】
四子治國樞要【晁氏志範幹九集其書有益治道者】
莊子 文子 列子 亢倉子
三家老子音義【書目】
唐徳明【音義】傳奕【同上】徐?【補正】
莊子七篇【内篇】
逍遙遊 齊物論 養生主 人間世 徳充符大宗師 應帝王
墨六家【漢志】
始于尹佚【周臣】田俅子 我子【為墨子之學】随巢子 胡非子【墨翟弟】終于墨子
陰符三百言【蔡氏序李筌得于石室中謂出骊山老母六注太公範蠡鬼谷張良諸?亮李筌也】百言演道【上有神仙抱一之道】百言演法【中有富國安民之法】百言演術【下有強兵戰勝之術】
闗尹子九篇【列僊傳名闗令子】
一字 二柱 三極 四符 五鑒 六匕 七釡八籌 九藥
鬼谷子四篇【周時髙士】
捭阖 反應 内揵 抵巇 又有飛鉗揣摩之篇
武經七書【六韬三略古?以為太公所作元豐中始合為書】
孫子 呉子 司馬法 李衛公 尉缭子 三略六韬
三略【本太公作黃石公以授張子房者】
上略 中略 下略
六韬【同上】
文韬 武韬 虎韬 豹韬 龍韬 犬韬
素書六章【黃石公】
原始 正道 本徳宗道 求人之志 遵義 安樂
八覽【呂氏春秋】
有始 孝行 慎大 先識 審分 審應 離俗恃君
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