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經籍

關燈
子言】 陽道純而竒故上篇三十?陽 陰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法陰 乾坤陰陽之本萬物之宗故為上篇始 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所以始終萬物故以坎離終 鹹者男女之始夫婦之道人道之興必由夫婦所以奉承祖宗故為下篇始既濟未濟為最終者所以明戒謹而全王道 六位【易以爻為位以卦為時爻詞周公所作又曰六虛】 初 二 三 四 五 上【天道大明于元氣既行之後始子午終己亥各以六辰成一氣而三百六十五度分焉易?大明于竒畫既生之後始複姤終乾坤各以六位成一卦而三百八十四爻列焉】 二用【參同契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 用九【老陽之數】用六【老陰之數】用九者幹之坤 用六者坤之幹 幹爻七九九變而七無為用九不用七 坤爻八六六變而八無為用六不用八【易占其變揲蓍遇純則變】 四?【本義幹兌艮坤生于二太為天四象離震防坎生于二少為地四?】 太陽一【九】少陰二【八】少陽三【七】太陰四【六 兩儀之上各生一竒一偶而為二畫者四幹老陽震坎艮少陽坤老陰防離兌少陰】 四變【唐六典易之策四十有九其變有四】 三少為重【九 老陽】三多為交【六 老陰】兩多一少為單【七少陽】兩少一多為拆【八少陰】 四營【系辭四營而成易揲蓍之法也十有八變而成卦求卦之法也】 分二【象兩】挂一【象三】揲四【象四時】歸竒于扐【象閏五嵗再閏故再扐而後挂】 八索【國語平八索以成人注八體以應八卦左傳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幹為首 坤為腹 震為足 防為股 離為目兌為口 坎為耳 艮為手 十翼【孔子所作鄭康成以?象連經文王弼以文言附乾坤】 ?上 ?下 ?上 ?下 系辭上 系辭下文言 說卦 序卦 雜卦 三絶【孔子晚而讀易】 韋編三絶 鐵擿三折 漆書三滅 易聖人之道四【系辭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讀易之法盡于此】以言者尚其辭 以動者尚其變 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蔔筮者尚其占 三陳九卦【同上先釋卦名次言卦體末推卦用以明處憂患之道】 初陳履徳之基 謙徳之柄 複徳之本 恒徳之固 損徳之修 益徳之裕 困徳之辨 井徳之地 防徳之制 再陳履和而至 謙尊而光 複小而辨于物 恒雜而不厭 損先難而後易 益長裕而不設 困窮而通 井居其所而遷 防稱而? 三陳履以和行 謙以制禮 複以自知恒以一徳 損以遠害 益以興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 防以行權 十三卦【正義謂?卦制器皆卦之爻象之體】 罔?取離【包犧】耒耜取益 市取噬嗑【神農】衣裳取乾坤舟楫取渙 服牛乘馬取随 重門撃柝取豫 臼杵取小過 弧矢取睽 宮室取大壯 棺椁取大過 書契取夬【黃帝堯舜】 重卦六家【正義注孔穎達陸希聲以王弻論為是歸藏初經八卦六爻則知因而重之者伏羲也京 房引夫子言神農重乎八純】 王弻 虞翻【主伏羲】鄭康成【主神農】孫盛【主禹】揚雄 司馬遷【主文王】 易六家學 施氏有張禹彭宣之學 孟氏有白光翟牧之學梁丘氏有士孫張鄧彭祖衡鹹之學 京房授殷嘉姚平乘? 費直授王璜陳元鄭衆 髙相授子康及母将永 四家易學【易百有餘家可取者四其學皆兆于古先天圖】 揚雄太? 闗子明洞極 魏伯陽參同契 邵堯夫皇極經世 古易五家【續書目】 汲郡呂大防【元豐間】嵩山晁說之【靖國中】睢陽王氏 東萊呂氏 其後九江周燔【更改次序與諸家不同】 啓蒙四篇【朱子】 本圖書 原卦畫 明?策 攷變占 本義五贊【同上】 原? 述旨 明筮 稽? 警學 本義九圖【同上】 河圖 洛書 伏羲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 六十四卦次序 六十四卦方位 文王八卦次序 八卦方位 卦變 正義八論 易三名 重卦之人 三代易名 卦辭爻辭誰作分上下篇 夫子十翼 傳易之人 誰加經字 注系辭十人 謝萬 韓伯 袁恱之 桓元 卞伯玉 荀柔之徐爰 顧惟明 僧紹 劉獻 易音三人 王肅 李軌 徐邈 易九家集注【釋文序】 荀爽 京房 馬融 鄭康成 宋衷 虞翻 陸續 姚信 瞿子元 九師?則淮南王安所聘明易者九人也 二十二家易解【張璠集】 鐘防【為易無互體論】向秀 庾運【為易義】應正【為明易論】荀煇 張煇 王宏 阮鹹 阮渾【為易義】楊乂【為易卦序論】王濟衛瓘【為易義】栾肇【為易論】鄒湛【為易統略】杜育 楊瓒 張軌【為易義】宣舒【為知來藏往論】邢融 裴藻 許适 楊藻【為易義】 易六?論【何襄注蕭氏難之不取偏?圓象而為同?論】 實? 假? 偏? 圓? 義? 用? 易傳十一篇【闗子明着】 蔔百年義 統言易義 大衍 乾坤防 盈虛阖辟 理性 時變 動靜 神義 雜義 元包十卷【衛元嵩作】 太陰 太陽 少陰 少陽 仲陰 仲陽 孟陰孟陽 運? 說原 三紀二體【許洞演?】 上紀甲首丙尾【日月疊居以辨數】中紀丙首戊尾【男女異政以辨位】下紀庚首癸尾【山川沖氣以辨徳】一體曰範 二體曰緯 尚書六體 典 谟 訓 诰 誓 命 増貢歌征範為十例 書百篇【虞夏商周四代之書共百篇秦焚書孔氏子孫藏于壁漢興求得之存五十八篇】堯典 舜典 汩作 九共【九篇】稾饫 大禹谟 臯陶谟 益稷【十六篇虞書存五篇】禹貢 甘誓 五子之歌?征【四篇夏書皆存】帝告 厘沃 湯征 汝鸠 汝方湯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寳 仲虺之诰湯诰 明居 伊訓 肆命 祖後 太甲【三篇】鹹有一徳 沃丁 鹹必【四篇】伊陟 原命 仲丁 河亶甲 祖乙 盤庚【三篇】說命【三篇】髙宗肜日 髙宗之訓西伯戡黎 微子【四十篇商書存十七篇】泰誓【三篇】牧誓 武 成 洪範 分器 旅獒 旅果命 金縢 大诰微子之命 歸禾 嘉禾 康诰 酒诰 梓材召诰 洛诰 多士 無逸 君奭 蔡仲之命成王政 将蒲姑 多方 立政 周官 肅慎 之命 亳姑 君陳 顧命 康王之诰 畢命君牙 冋命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四十篇周書存三十二篇】 劉原父雲九丘即九共一謂九州志 六誓【谷梁傳注】 甘誓 湯誓 泰誓 牧誓 費誓 秦誓 七诰【同上】 湯诰 大诰 康诰 酒诰 召诰 洛诰 康王之诰 洪範九疇【洪大也範法也疇?也亦曰九章法文也】 一五行【木 火 水金 土】二五事【貎 言 視聴 思】三八政【食貨 祀 司空 司徒 司寇 賓 師】四五紀【嵗 月 日星辰 歴】五皇極六三徳【正直 剛克 柔克】七稽疑【雨 霁 蒙 驿 克貞 晦七蔔五占用】八庶征【雨 旸 燠寒 風 時】九五福【壽 富 康寜 攸好徳 考終命】六極【兇短折 疾 憂貧 惡 弱】 洪範三論【蘇洵作論複列二圖以指其謬】 五行含羅九疇 五事檢禦五行 皇極節裁五事 書标七觀【文心雕龍引孔子言】 六誓可觀義 五诰可觀仁 呂刑可觀誠 洪範可觀度 禹貢可觀事 臯谟可觀治 堯典可觀美 四詩【古之言詩者四家所存毛氏而已】 齊詩【轅固】魯詩【申公】韓詩【韓嬰】毛詩【毛苌】 六詩【亦曰六義古者詩歌之作其體有三風雅頌也而詩歌之所以作其體亦有三賦比興也】風【民俗歌謡】賦【直陳其事】比【以彼狀此】興【托物興詞】雅【朝廷燕享】頌【宗廟祭享】 三經三緯 風雅頌【經】賦比興【緯】 詩三作【文中子 左傳晏子曰三?朱子曰二南正風房中樂也鄉樂也二雅之正雅朝廷樂也商周 之頌宗廟樂也】 有天下之作【雅】有一國之作【風】有神明之作【頌】 詩三訓 詩之為言承也【内則注】詩之為言志也【說題辭】詩者持也【含神務】 二南【采詩者得之周南之國者為周南得之召南之國者為召南它仿此】 周南 召南 十五國風 周南 召南【正風】邶 鄘 衛 王 鄭 齊 魏唐 秦 陳 桧 曹 豳 鄭氏詩譜則桧列鄭齊之前未删詩時季劄觀樂則豳秦列魏之前變風之先後則豳齊衛桧陳唐秦鄭魏曹 歐陽子詩譜序周召王豳同出于周邶鄘竝于衛桧魏無世家其可考者陳齊衛晉曹鄭秦封國之先後 二雅【先儒謂鹿鳴至菁莪正小雅文王至卷阿正大雅六月至何草變小雅民勞至召旻變大雅】小雅 大雅 三頌 周頌 魯頌 商頌 詩三百十一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無辭止三百五篇】 闗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芣苢 漢廣 汝墳 麟之趾【十一篇周南】?巢 采 蘩 草蟲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麕 何彼秾 矣 驺虞【十四篇召南】柏舟 緑衣 燕燕 日月 終風 擊鼓 凱風 雄雉 匏有苦葉 谷風 式微 旄丘 簡兮 泉水 北門 北風 靜女新台 二子乘舟【十九篇邶風】柏舟 牆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蝃蝀 相鼠幹旄 載馳【十篇鄘風】淇奧 考槃 碩人 氓 竹 竿 芄蘭 河廣 伯兮 有狐 木?【十篇衛風】黍離君子于役 君子陽陽 揚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爰 葛藟 采葛 大車 丘中有麻【十篇王風】缁衣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雞鳴 有女同車 山有扶蘇 萚兮 狡童 褰裳 豐 東門之墠 風雨 子衿揚之水 出其東門 野有蔓草 溱洧【二十一篇鄭風】 雞鳴 還 着 東方之日 東方未明 南山甫田 盧令 敝笱 載驅 猗嗟【十一篇齊風】葛屦汾沮洳 園有桃 陟岵 十畞之間 伐檀 碩鼠【七篇魏風】蟋蟀 山有樞 揚之水 椒聊 綢缪杕杜 羔裘 鸨羽 無衣 有杕之杜 葛生采苓【十二篇唐風】車粼 驷驖 小戎 蒹葭 終南黃鳥 晨風 無衣 渭陽 權輿【十篇秦風】宛丘 東門之枌 衡門 東門之池 東門之楊 墓門防有鵲巢 月出 株林 澤陂【十篇陳風】羔裘 素冠隰有苌楚 匪風【四篇桧風】蜉蝣 候人 鸤鸠 下 泉【四篇曹風】七月 防鸮 東山 破斧 伐柯 九罭狼防【七篇豳風】鹿鳴 四牡 皇皇者華 棠棣 伐 木 天保 采薇 出車 杕杜 南陔【十篇】白華華黍 魚麗 由庚 南有嘉魚 崇丘 南山有台 由儀 蓼蕭 湛露【十篇】彤弓 菁菁者莪 六月 采芑 車攻 吉日 鴻鴈 庭燎 ?水鶴鳴【十篇】祈父 白駒 黃鳥 我行其野 斯幹無羊 節南山 正月 十月之交 雨無正【十篇】小旻 小宛 小弁 巧言 何人斯 巷伯 谷風蓼莪 大東 四月【十篇】北山 無将大車 小明鼓鐘 楚茨 信南山 甫田 大田 瞻彼洛 矣 裳裳者華【十篇】桑扈 鴛鴦 頍弁 車□ 青蠅 賓之初筵 魚藻 采菽 角弓 菀栁【十篇】都人士 采緑 黍苗 隰桑 白華 緜蠻 瓠葉漸漸之石 苕之華 何草不黃【十篇共八十篇小雅】文王大明 緜 棫樸 旱麓 思齊 皇矣 靈台下武 文王有聲【十篇】生民 行葦 既醉 凫鹥假樂 公劉 泂酌 卷阿 民勞 闆【十篇】蕩 抑 桑柔 雲漢 崧髙 烝民 韓奕 江漢常武 瞻卭 召旻【十一篇共三十一篇大雅】清廟 維天之命維清 烈文 天作 昊天有成命 我将 時 邁 執競 思文【十篇】臣工 噫嘻 振鹭 豐年有瞽 潛 雝 載見 有客 武【十篇】闵予小子訪落 敬之 小毖 載芟 良耜 絲衣 酌桓 赉 般【十一篇共三十一篇周頌】駉 有駜 泮水 閟宮【四篇魯頌】那 烈祖 ?鳥 長? 殷武【五篇商頌】 四始 闗雎為風始 鹿鳴為小雅始 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 鄭氏引泛歴樞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魚在已火始也鴻鴈在甲金始也是謂四始 五際【鄭氏六藝論引演孔圖詩含五際六情詩内傳五際卯酉午戌亥也】 大明在亥為革命一際也 亥又為天門出入候聽二際也 天保在卯為陰陽交三際也 采芑在午為陽謝陰興四際也 祈父在酉為陰盛陽微五際也 又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二柏舟 莊姜盡禮無怼心 共姜守義無二心 肄三【學記肄習小雅中此三篇也】 鹿鳴 四牡 皇華 雅八篇可歌【投壺篇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 鹿鳴 貍首 鵲巢 采蘩 采蘋 伐檀 白駒驺虞 補詩六篇【束晳肄修鄉飲之禮補着其文】 南陔 白華 華黍 由庚 崇丘 由儀 劉原父朱文公皆謂曰笙曰樂曰奏而不言歌則有聲而無詩明矣 春秋五始【何氏例】 元者氣之始 春者四時之始 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 公即位者一國之始 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公【十一年】桓公【十八年】莊公【三十二年】闵公【二年】僖公【三十三年】文公【十八年】宣公【十八年】成公【十八年】襄公【三十一年】昭公【三十二年】定公【十五年】哀公【十四年】 五傳【孔子作春秋為傳者五家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所存左氏公羊谷梁三家而已】 左氏傳【丘明魯太史】公羊傳【高齊人】谷梁傳【赤一名喜一名俶魯人】鄒氏傳 夾氏傳 三傳疏 左氏正義【孔穎達】公羊疏【徐彥】谷梁疏【楊士勳】 三傳失【谷梁傳序】 左氏豔而富其失也誣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 三傳異同 何休着公羊墨守 左氏膏肓 谷梁癈疾 鄭康成乃?墨守 鍼膏盲 起廢疾 三科【宋氏注春秋】 張三世 存三統 異外内 九旨【同上】 時 月 日【詳略之旨】王 天王 天子【逺近親疎之旨】譏 貶絶【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