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資學

關燈
孫則壞亂而不修 獨學而無友則?陋而寡聞 燕朋逆其師 燕辟廢其學 君子五敎 有如時雨化之者 有成徳者 有達财者 有答問者 有私淑艾者 師術有四 尊嚴而憚 耆艾而信 誦説而不陵不犯 知微而論 君子三術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 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 以衆人望人則易從 敎學三益【張子雲人敎小學有三益】 絆已不出入 授人數數已亦了此文義 常以教壞人材為憂則不敢惰 三就【大戴禮子貢雲夫子之門人葢三就焉注】 大成 次成 小成 九年大成【學記】 比年入學【每嵗】中年考校【間嵗】一年視離經辨志 三年視敬業樂羣 五年視博習親師 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通達強立不反謂之大成 三年通【寓言自吾聞夫子之言】 一年而野 二年而從 三年而通 君子九能【毛詩?君子能此可以為大夫】 建邦能命 田能施命 作器能銘 使能造命升高能賦 師旅能誓 山川能説 喪紀能诔祭祀能語 孔子多識【抱樸子】 聞商羊而戒浩瀁 訪鳥砮而洽東肅 咨萍實而言色味 訊土狗而識墳羊 披靈寶而知山隐【吳王伐石于石中得金簡書欺孔子以赤雀銜置殿上孔子雲此靈寶之方禹封之名岩函中者也】因折俎而説專車 瞻離畢而分隂陽之 由螽斯而覺閏餘之錯【見左?哀公十二年】 學先四事【呂成公謂為學先自四事起】 飲食 衣服 居起 言語 兩端程課【朱子言聖賢之敎隻此兩端不令間斷乆之自有進步】 博文 約禮 兩者相須【饒雙峰言】 禮則嚴謹 樂則和樂 學者切已事二【非有誠意以為之則敬必疎略義必駁雜所謂不誠無物也】 敬以存心敬立則内直 義以制事義?則外方 兩事經緯【黃勉齋言】 主敬 緻知 三者交緻【西山言】 惟學可以養此心 惟敬可以存此心 惟親近君子可以維持此心 三者敬為本 涵養 緻知 力行 學問道三【真西山言治心猶治疾然】 省察者視脈而知疾也 克治者用藥以去疾也存養者調虞愛防以杜未?之疾也 學者當守四字【朱子言】 虛心 順理 六者得于學【呂氏言達師之敎弟使之如此】 安焉 樂焉 休焉 防焉 肅焉 嚴焉 學者四時 朝受業 晝講貫 夕習複 夜計過 好學三時【説苑晉平公曰吾年七十欲學師曠答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學者守三【朱子言】 凡看文字少看熟讀一也 不要鑽研立説但要反覆體驗二也 埋頭理防不期立效三也 讀書四等【程子語】 有讀了後全然無事者 有讀了後便知好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 有讀了後眞不知手舞足蹈者 三到【朱子雲三到之中心到為切】 眼到 口到 心到 三多【楊文莊公言學者取三多而講論尤難】 看讀多 講論多 著述多 三言皆可入道【程子言三子均不能及此】 眞積力乆則入【荀卿言】優而柔之使自求之厭而饫之使自趨之若江河之浸膏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順理【杜預言】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管子言】 三真知 所以謂之理者窮之而後可知也 所以謂之性者盡之而後可知也 所以謂之命者至之而後可知也 君子三患【雜記】 未聞患弗得聞 既聞患弗得學 既學患弗得行 君子之學緻此五者【大戴禮曾子雲】 既學患不博 既博患不習 既習患無知 既知患不行 既行患不能讓 後世解經三 儒者之經 文人之經【東坡陳少南輩是也】禅者之經【張子韶輩是也】 學有三等【程子言】 詞章之學 訓诂之學 義理之學 學者三 溺于文辭 牽于訓诂 惑于異端 四失【學記】 或失則多 或失則寡 或失則易 或失則止 文章三易【沈約言文章當從三易】 易見事 易識字 易讀誦 四易【?子】 簡而易行 要而易守 炳而易見 法而易言 橫渠六有【尹和靖以名其齋】 言有敎 動有法 晝有為 宵有得 瞬有養息有存 白鹿洞四規【朱子】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為學之要】言忠信 行笃敬 懲忿窒欲 遷善改過【修身之要】正其誼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處事之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諸已【接物之要】 讀書紀數略巻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