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卷第十三

關燈
反流歸根。

    任本則自暢。

    是以開士深行統以一貫。

    達萬像之常冥。

    乘所寓而玄。

    領知來理之先空。

    恒得之于同緻。

    悟四色之無映。

    順本際而偕廢。

    審衆觀之自然。

    故雖行而靡迹。

    方等深經每泯一三世而未常。

    謂見在為有。

    則空中行空旨斯見矣。

     庭诰二章(顔光祿延之) 達見同善通辯異科。

    一曰言道。

    二曰論心。

    三曰校理。

    言道者。

    本之于天。

    論心者。

    議之于人。

    校理者。

    取之于物。

    從而别之由塗參陳。

    要而會之終緻可一。

    若夫玄神之經窮明之說。

    義兼三端至無二極。

    但語出戎方。

    故見猜世學。

    事起殊倫。

    故獲非恒情。

    天之賦道非差胡華。

    人之禀靈豈限外内。

    一以此思可無臆裁。

     為道者蓋流出于仙法。

    故以練形為上。

    崇佛者本在于神教。

    故以治心為先。

    練形之家。

    必就深曠支飛靈糇丹石粒芝精。

    所以還年卻老延華駐彩。

    欲使體合纁霞軌遍天海。

    此其所長。

    及僞者為之則忌災祟課租願混士女亂妖正。

    此其巨蠹也。

    治心之術。

    必辭親偶閉身性師淨覺信緣命。

    所以反一無生克成聖業。

    智邈大明志狹恒劫。

    此其所貴。

    及詭者為之則藉髡落狎菁華傍榮聲謀利論。

    此其甚誣也。

    物有不然事無終弊。

    衡石日陳猶患差忒。

    況神道不形固衆端之所假。

    未能體神而不疑神無者。

    以為靈性密微可以積理知。

    洪變欻恍可以大順待。

    照若鏡天蕭若窺淵。

    能以理順為人者。

    可與言有神矣。

    若乃罔其真而責其弊。

    是未加心照耳。

     日燭(王該) 尋夫至道之典。

    暢生死之源。

    标善惡之報。

    啟淩化之津。

    訓戒明白縷羅備矣。

    然信言不美文系辭宕。

    累冥絕昧重淵隔浪。

    是以學者未得其門。

    或未之留意。

    聊采鹹池之遠音。

    适為裡巷之近曲。

    假小通大傥可接俗。

    助天揚光号曰日燭。

     陶先覺之宏诰。

    啟玄管于靈門。

    周大虛以遊眺。

    究漭蕩而無垠。

    履地勢于方局。

    冠圓天于覆盆。

    緬三界之寥廓。

    遘二氣之煙熅。

    尋太造之冥本。

    測化育之幽根。

    形假四大而泡散。

    神妙萬物而常存。

    彼良民之達分。

    故哀生而怡魂。

     夫含氣之倫其神無方。

    蠢爾之類其質無常。

    寄若水勢托若火光。

    随行缱绻疊枯疊芳。

    往來出沒冥冥茫茫。

    洪海環流大變輪回。

    乘波遠漂濟來曷階。

    宛轉三塗之中。

    沉滞八難之圍。

    愍企竅之無期。

    悼容作之有歸。

    瞻崇德之可速。

    鑒聚兇之宜遲。

    斯成務之易睹。

    匪先見之動微。

    五福起于履是。

    六極構于蹈非。

    理感自然冥對玄凝。

    福兮誰造禍兮孰興。

    水運鐘卑人道惡矜。

    釁因豐積祉緣謙升。

    僮孺正而鬼退。

    丈夫邪而魅淩。

    覽形聲之兩偶。

    考休咎之雙征。

    理投思而合契。

    迹望目而相應。

    若圓轉之抱規。

    猶直桷之附繩。

    蒼犬出于帝父。

    黃熊咨于聖子。

    聿征化而不救。

    奚天屬之雲恃。

    諒求福之在躬。

    信為人之在己。

    咨次吸其靡常。

    知忽往其何止。

    彼非人之什岌。

    豈無氣之所始。

    悲婉娈之夭徂。

    還托生于家豕。

    昔鞠育而懷抱。

    今屠刳以為禮。

    神居妙而恒我。

    形受變而易體。

    未一旬而相忘。

    可長歎而流涕。

    夫閘愚其皆然。

    匪伊人之獨爾。

    察寡孕于嘉類。

    悟繁産于蟲豸。

    喻零霖其猶希。

    若翻囊之倒米。

    為嚣嚣以日日。

    誰識伏而達倚。

    匪餘情之能測。

    謬聞之以如是。

    若夫倒置之族曚曚徒生。

    兵風既至忽然潛征。

    神道雖昧鬼法尤明。

    徘徊中陰徂彼鐵城。

    霄絕望舒晝無曜靈。

    身造笮萼之檻。

    足蹈炎炭之庭。

    刀嶽霜铓以積刃。

    劍林翹鋒而嘯精。

    陶銅汪洋以海湧。

    巨镬波沸而雷鳴。

    閻王領閱卒傍執钗。

    三扐一奮百千累羅。

    鸩鸩利嘴煌煌火車。

    銳釘欃槍狡狗凝牙。

    淫徒燋于幻柱。

    饑囚枯于塵沙。

    資輕妙之靈質。

    益痛戮之易加。

    永煩冤以彌劫。

    安斯酷之可過。

    三六峻罔不可列縷。

    千條殊劇萬端異苦。

    靡喘息而不經。

    俄聿來而忘宇。

    予略一朝以言之。

    将終年而震楚。

    爰有五德無玷。

    十淑道全。

    夕陽造逝慶升九天。

    寶殿晃昱高構虛懸。

    瓊房兼百瑤戶摩千。

    金門煥水精之朗。

    玉巷耀琉璃之鮮。

    珠樹列于路側。

    鸾鳳鳴于條間。

    芳華神秀而粲藻。

    香風靈飄而飛煙。

    想衣斐釁以被軀。

    念食苾芳以盈前。

    彼羲和之長邁。

    永一日而萬年。

    無事為以幹性。

    常從容于自然。

    映光蕊之爍爍。

    眇輕騰之翩翩。

    究妙音之至樂。

    窮有生之遐延。

    舍陋世而上濟。

    伴超倫之高遷。

    然夫飨茲舊德日用玉食。

    厥土不毛罔施稼穑。

    積畜雖多焉有不竭。

    齡祚雖修終焉歸滅。

    三災起而宮宇散。

    七證至而天祿絕。

    會大秋以考落混椿菌之無别。

    是以如來大聖三達洞照。

    哀我困蒙。

    曉了道要。

    善權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