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兔在罝網。

    馳走東西無有出要。

    此衆生類亦複如是,為愛迷惑流轉生死。

    周旋五道沈弱四流。

    為結使所纏者,此衆生類。

    為愛系所纏。

    不能離生死。

    愚者受苦愚者心口意行皆非真正不别善惡。

    受于地獄餓鬼畜生形。

    是故說曰:數數受苦惱也。

     衆生為愛使,染着三有中。

    方便求解脫,須權乃得出。

     衆生為愛使者,為使所使。

    為結所結。

    為縛所縛。

    是故說曰:衆生為愛所使。

    染着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

    是故說曰:染着三有中。

    方便求解脫者,雲何求方便。

    欲使有使無明使見使。

    如此衆生染着諸使。

    雲何得免生死苦惱,猶如兩牛共一轭。

    有人随後捶。

    豈得不挽重。

    此衆生類亦複如是,以四流為重。

    安處四轭。

    豈得免生老死病也。

    須權乃得出者,以求方便與父母兄弟宗親和同。

    無常對至。

    各自離别。

    是故說曰:為生老病死所逼。

    須權乃得出。

    諸有衆生欲愛未盡。

    恒有生老病死。

    追在于後。

    欲愛已盡者,無複生老病死。

    是故說曰:生老病死須權乃得出。

     若能滅彼愛,三有無複愛。

    比丘已離愛,寂滅歸泥洹。

     若能滅彼愛者,愛之為病衆苦湊集。

    諸天世人所見歎譽。

    是故說曰:若能滅彼愛。

    三有無複愛者,已除愛已除熱已除衆惱已除去愁憂。

    三有者,欲有色有。

    無色有。

    是故說曰:三有無複愛。

    比丘已離愛者,諸有愛所纏所裹所持。

    比丘破諸結使是名為比丘。

    着弊衣持缽亦名為比丘。

    是故說曰:比丘已離愛。

    寂滅歸泥洹。

    亦無是意處。

    是不受是都無想着。

    是故歸泥洹。

    亦無結使影。

    亦無更生影。

    是故說曰寂滅歸泥洹。

     以為愛忍苦,貪欲着世間。

    憂患日夜長,莚如蔓草生。

     以為愛忍苦者,諸有心趣不能去離。

    多諸患害無處不染着。

    是故說曰:以為愛忍苦。

    貪欲着世間者,難舍難離懷抱不忘世間者,五陰亦名世間受盛。

    亦名世間。

    是故說曰:貪欲着世間。

    憂患日夜長者,常有憂患有熱惱有疾痛。

    今引譬喻。

    智者以譬喻自解。

    莚如蔓草日莚如蔓草生。

     人為恩愛惑,不能舍情欲。

    如是憂愛多,潺潺盈于池。

     人為恩愛惑者,恩愛牢固永劫不朽戢在心識不能舍懷。

    以此恩愛不能越次取證。

    一往不還不可制持。

    亦不可滅。

    是故說曰:人為恩愛惑。

    如是憂愛多者,由此恩愛增諸苦惱入骨徹髓,猶如流水流入于池。

    亦如蓮花池水不着。

    此亦如是,恩愛纏結深固心懷。

    以解脫水洗其愛心。

    亦複不着。

    是故說曰:潺潺盈于池也。

     諸賢我今說,衆會鹹共聽。

    共拔愛根本,如擇取細新。

    以拔愛根本,無憂何有懼。

     諸賢我今說者,我者如來一切智三達六通衆相具足分别諸法。

    諸賢者大衆之名。

    成就聖賢諸法所行衆法。

    仁賢過于三界所為皆辦。

    是故說曰諸賢,我今說衆會鹹共聽者,衆會者,刹利波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盡集一處思惟法本。

    志所趣向皆得其願。

    是故說曰:衆會鹹共聽。

    共拔愛根本者,何者是無明。

    是如所說,諸向此五趣。

    從今世至後世無明為根本。

    皆由貪欲生。

    更有說者,前有癡心後愛染着。

    是故說曰:拔愛根本者,如選擇細新者,所以稱說擇細新者有二因緣。

    一者除病。

    二者販賣。

    思惟選擇好者便取。

    病者得愈。

    販者得利。

    彼修行者亦複如是,愛根深固須慧分别應行。

    衆生尋得受化。

    便成就大事已,拔愛根便得阿羅漢。

    是故說曰:如擇細新者,已拔愛根本者,所謂愛根本。

    根本是無明枝葉馀結使。

    故曰愛本也。

    無憂何有懼者,有憂當有懼。

    無憂何有懼。

    憂者欲界非色無色界。

    何以故?憂欲界非色無色界耶。

    答曰:以其彼界性無憂故。

    所以生憂者,有父有母國城妻子仆從奴僮田宅财穀。

    此諸居業皆亦為憂。

    永無此者終無有憂。

    是故說曰:拔愛根本。

     有愛以有死,為緻親屬多。

    涉憂之長塗,愛苦常堕厄。

    為道行者,不與俗會,先誅愛本。

    無所殖根,勿如刈葦,令心複生。

     有愛以有死者,猶如未斷欲衆生。

    衆結使具足愛在其中。

    說曰:凡此衆生貪求無厭皆由愛心。

    求三有者,亦是愛心。

    意所貪着妻息财貨皆由愛心。

    是故說曰:有愛以有死為緻親屬多。

    涉憂之長塗者,前過不可尋。

    此諸衆生。

    流轉回趣五道生死。

    地獄餓鬼畜生死此生彼。

    緣此四大身愛結所纏。

    是故說曰:涉憂之長塗。

    愛苦常堕厄。

    數數處胎受形無量。

    處生熟藏間屎尿所染污臭穢不淨數數入胎亦無厭足亦無慚愧。

    是故說曰:當以巧便修其道會不與俗會。

    數數者生生不息來往不已,于此生在彼沒。

    此生者此現身分。

    彼生者彼異趣也。

    此生者此人身。

    彼生者彼五道也。

    是故說曰:先誅愛本無所殖根。

    恒處五道生處五道複有輕重。

    有福便輕無福便重。

    雖有輕重莫若于道。

    無為道中都無輕重。

    無生滅着斷設不求道染污穢者,如刈蘆葦及刈[W183]草生生不息。

     無欲無所畏,恬惔無憂患。

    欲除使結解,是為長出淵。

     無欲無所畏者,聖人已離于欲無畏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