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恚品第二十一除恚去憍慢,超度諸結使。
不染着名色,除有何有哉。
除恚去憍慢者,夫人瞋恚敗善行人。
所以競利多少亡家破國種族滅盡皆由恚。
以憍慢滅已滅當滅。
是故說除恚去憍慢也。
超度諸結使者,瞋恚憍慢結使為本。
除本則無有枝葉。
是故說超度諸結使。
不染着名色者,盡除雖有名色存衆生有樂想。
皆由名色與共相毀訾。
我色像名望勝卿。
卿色象名望不勝我。
是故說不染着名色。
除有何有哉者,所謂有者結使名号。
未能度有至無。
為使所使為結所結為縛所縛。
彼修行人以虛寂止觀。
永盡無馀度有至無。
是故說除有何有哉也。
降恚勿令起,欲生當制之。
漸斷無明根,修谛第一樂。
降恚勿令起者,恚熾如火當念速滅。
若令滋長者多所傷敗。
恚生則禍至。
猶人把火逆風自燒身。
是故說降恚勿令起也。
欲生當制之者,欲心适生即求方便令不生。
如彼毒蛇方欲出穴。
即當制禦令不暴逸。
欲心如是,即生便滅使不滋長。
是故說欲生當制之也。
漸斷無明根者,無明者世間之大冥。
覆蔽心識。
不得開舒。
當求方便以勇猛心斷根不生。
是故說漸斷無明根也。
修谛第一樂者,行者所以不速成道。
猶其淫怒癡染污身心。
此三結使由四谛斷不獲谛。
人不能除此三事。
從無數世以來未曾獲無為樂。
得四谛者爾乃為樂。
是故說修谛第一樂。
斷恚得善眠,恚盡不懷憂。
恚為毒根本,甘甜為比丘。
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眠睡。
斷恚得善眠者,夫人瞋恚晝夜不睡。
如遇蛇齧如病發動如失喪财貨。
此恚之相貌。
人無瞋恚不見衆惱。
安卧睡眠天曉不悟。
如服甘露心識淡然。
是故說斷恚得睡眠也。
恚盡不懷憂者,人懷恚怒現在前時。
晝夜愁慼如喪親親。
如失财寶。
恚已得除無複愁憂苦惱。
是故說恚盡不懷憂也。
恚為毒根本者,毒中根者莫過于恚。
人當恚盛覆諸功德不得露現。
是故說恚為毒根本也。
甘甜為比丘者,已拔毒根本無複毒栽更生美藥。
如彼甘露去諸穢惡。
是故說甘甜為比丘也。
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睡眠者,所謂賢聖者諸佛弟子。
衆惡悉除諸善普會。
滅恚生本更不造新。
意不興念念此恚想。
善得睡眠無複憂慮。
是故說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睡眠也。
人興恚怒,作善不善,後恚已除。
追念昔事,如火熾然。
人興恚怒作善不善者,如人為恚怒所纏。
心意倒錯無所識知,猶如盲者不睹高岸平地。
彼恚怒人亦複如是,為恚怒所纏。
不見善與不善好之與惡。
是故說人興恚怒作善不善也。
後恚已除追念昔事如火熾然者,猶如失道之士時變為要。
瞋恚之人速悔為上。
内懷慚愧即自悔責。
恚為虛詐何為興怒。
怒怒相報終無休已如火熾然。
心意變悔羞為恚所使。
是故說後恚已除追念昔事如火熾然也。
無慚無愧,複好恚怒,為瞋所纏。
如冥失明。
無慚無愧者,人之恚盛不别尊卑。
無有慚恥。
如颠惑狂。
衆人圍繞終日嗤弄不自覺知。
匿事發露诳言無本。
是故說無慚無愧也。
複好恚怒者,彼恚怒人行無清白心懷穢濁。
無由得修梵行。
是故說複好恚怒也。
瞋恚所纏如冥失明者,彼恚怒人瞋怒熾盛。
觀晝如闇天地悉冥無所複睹。
己無身光雖複千日競照何益于己。
是故說為恚所纏如冥失明也。
彼力非為力,以恚為力者,恚為凡朽法,不覺善響應。
彼力非為力以恚為力者,所以瞋恚由非義興。
内自思惟。
吾所行是彼所行非。
會至衆诘問前卻。
乃為小兒所嗤。
方自覺悟退追不是。
所謂貴勝理直則勝。
瞋恚力者不可恃怙。
亦無牢固。
敗人善性。
是故說彼力非為力以恚為力者也。
恚為凡朽法不覺善響應者,盡滅善本出語成惡。
不慮前後觸類興罵語常粗<麥黃>以瞋恚為首。
夫人有德遠近稱慶。
必有善響所在流布。
今論此人但聞惡聲無有善響。
雖少多有善為恚所覆不得顯露。
是故說恚為凡朽法不覺善響應也。
有力近兵,無力近軟,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有力近兵無力近軟者,自恃力勢謂為第一。
為弱者輕忍不還報。
設當打捶亦不興恚。
力力相從羸羸相就。
力者終不設意。
于羸羸者,反更舉意向強。
是故說有力近兵無力近軟也。
夫忍為上宜常忍羸者,所謂忍者,不見過咎是與不是乃名為忍。
不恃已強陵易弱者,設當輕易弱者,便為衆人所見嗤笑。
是故說夫忍為上宜常忍羸。
舉衆輕之,有力者忍,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舉衆輕之者,或有一人為衆所輕。
其中有黠慧者便能忍之。
何以故?彼人單弱無所歸趣。
豈複在是一
不染着名色,除有何有哉。
除恚去憍慢者,夫人瞋恚敗善行人。
所以競利多少亡家破國種族滅盡皆由恚。
以憍慢滅已滅當滅。
是故說除恚去憍慢也。
超度諸結使者,瞋恚憍慢結使為本。
除本則無有枝葉。
是故說超度諸結使。
不染着名色者,盡除雖有名色存衆生有樂想。
皆由名色與共相毀訾。
我色像名望勝卿。
卿色象名望不勝我。
是故說不染着名色。
除有何有哉者,所謂有者結使名号。
未能度有至無。
為使所使為結所結為縛所縛。
彼修行人以虛寂止觀。
永盡無馀度有至無。
是故說除有何有哉也。
降恚勿令起,欲生當制之。
漸斷無明根,修谛第一樂。
降恚勿令起者,恚熾如火當念速滅。
若令滋長者多所傷敗。
恚生則禍至。
猶人把火逆風自燒身。
是故說降恚勿令起也。
欲生當制之者,欲心适生即求方便令不生。
如彼毒蛇方欲出穴。
即當制禦令不暴逸。
欲心如是,即生便滅使不滋長。
是故說欲生當制之也。
漸斷無明根者,無明者世間之大冥。
覆蔽心識。
不得開舒。
當求方便以勇猛心斷根不生。
是故說漸斷無明根也。
修谛第一樂者,行者所以不速成道。
猶其淫怒癡染污身心。
此三結使由四谛斷不獲谛。
人不能除此三事。
從無數世以來未曾獲無為樂。
得四谛者爾乃為樂。
是故說修谛第一樂。
斷恚得善眠,恚盡不懷憂。
恚為毒根本,甘甜為比丘。
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眠睡。
斷恚得善眠者,夫人瞋恚晝夜不睡。
如遇蛇齧如病發動如失喪财貨。
此恚之相貌。
人無瞋恚不見衆惱。
安卧睡眠天曉不悟。
如服甘露心識淡然。
是故說斷恚得睡眠也。
恚盡不懷憂者,人懷恚怒現在前時。
晝夜愁慼如喪親親。
如失财寶。
恚已得除無複愁憂苦惱。
是故說恚盡不懷憂也。
恚為毒根本者,毒中根者莫過于恚。
人當恚盛覆諸功德不得露現。
是故說恚為毒根本也。
甘甜為比丘者,已拔毒根本無複毒栽更生美藥。
如彼甘露去諸穢惡。
是故說甘甜為比丘也。
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睡眠者,所謂賢聖者諸佛弟子。
衆惡悉除諸善普會。
滅恚生本更不造新。
意不興念念此恚想。
善得睡眠無複憂慮。
是故說賢聖能悉除斷彼善睡眠也。
人興恚怒,作善不善,後恚已除。
追念昔事,如火熾然。
人興恚怒作善不善者,如人為恚怒所纏。
心意倒錯無所識知,猶如盲者不睹高岸平地。
彼恚怒人亦複如是,為恚怒所纏。
不見善與不善好之與惡。
是故說人興恚怒作善不善也。
後恚已除追念昔事如火熾然者,猶如失道之士時變為要。
瞋恚之人速悔為上。
内懷慚愧即自悔責。
恚為虛詐何為興怒。
怒怒相報終無休已如火熾然。
心意變悔羞為恚所使。
是故說後恚已除追念昔事如火熾然也。
無慚無愧,複好恚怒,為瞋所纏。
如冥失明。
無慚無愧者,人之恚盛不别尊卑。
無有慚恥。
如颠惑狂。
衆人圍繞終日嗤弄不自覺知。
匿事發露诳言無本。
是故說無慚無愧也。
複好恚怒者,彼恚怒人行無清白心懷穢濁。
無由得修梵行。
是故說複好恚怒也。
瞋恚所纏如冥失明者,彼恚怒人瞋怒熾盛。
觀晝如闇天地悉冥無所複睹。
己無身光雖複千日競照何益于己。
是故說為恚所纏如冥失明也。
彼力非為力,以恚為力者,恚為凡朽法,不覺善響應。
彼力非為力以恚為力者,所以瞋恚由非義興。
内自思惟。
吾所行是彼所行非。
會至衆诘問前卻。
乃為小兒所嗤。
方自覺悟退追不是。
所謂貴勝理直則勝。
瞋恚力者不可恃怙。
亦無牢固。
敗人善性。
是故說彼力非為力以恚為力者也。
恚為凡朽法不覺善響應者,盡滅善本出語成惡。
不慮前後觸類興罵語常粗<麥黃>以瞋恚為首。
夫人有德遠近稱慶。
必有善響所在流布。
今論此人但聞惡聲無有善響。
雖少多有善為恚所覆不得顯露。
是故說恚為凡朽法不覺善響應也。
有力近兵,無力近軟,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有力近兵無力近軟者,自恃力勢謂為第一。
為弱者輕忍不還報。
設當打捶亦不興恚。
力力相從羸羸相就。
力者終不設意。
于羸羸者,反更舉意向強。
是故說有力近兵無力近軟也。
夫忍為上宜常忍羸者,所謂忍者,不見過咎是與不是乃名為忍。
不恃已強陵易弱者,設當輕易弱者,便為衆人所見嗤笑。
是故說夫忍為上宜常忍羸。
舉衆輕之,有力者忍,夫忍為上。
宜常忍羸。
舉衆輕之者,或有一人為衆所輕。
其中有黠慧者便能忍之。
何以故?彼人單弱無所歸趣。
豈複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