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性品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持世。
何謂菩薩摩诃薩善知十八性。
菩薩摩诃薩方便正觀十八性。
作是念。
眼性眼性中不可得。
是眼性無我無我所。
無常無堅自性空故。
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
眼性虛妄無所有。
從憶想分别起。
眼性無有決定相。
虛空性是眼性。
譬如虛空無決定相。
無根本故眼性亦如是,無決定相亦無根本故。
何以故?眼性中實事不可得故。
眼性無處無方。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
眼性無決定相以無事故。
眼性事不可得。
衆因緣生故。
眼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
眼性眼相不可得。
眼性但以先業果報。
屬現在緣故數名眼性。
眼性者即是無性。
眼性中眼性不可得。
識行處故數名眼性。
若眼根清淨。
色在可見處意根相應。
以三事因緣合。
說名為眼性。
眼性中無決定眼性相。
智者通達無眼性是眼性性持世。
菩薩摩诃薩若能如是觀察選擇眼性。
即通達無性是色性。
何以故?色性中色性不可得。
是色性不合不散。
色無決定相故說名色性。
色無根本無分别何況色性。
色性則是亦無根本。
色性不在色内不在色外不在中間。
但以憶想分别。
色在可見處。
眼根清淨。
以意識相應。
見現在色故。
數名色性。
譬如鏡中面像。
若鏡明淨則生色相。
鏡中色無決定相。
鏡中無人而見色像。
但以外有鏡内起色相。
如是眼性清淨所緣之色。
在可見處。
如鏡中像數名色性。
色無性相無形性。
無決定性是名色性。
諸色相無我故。
數名色性。
随衆生所知故。
說名色性。
若菩薩知是色性。
即知無性是色性。
無生性是色性。
無作性是色性。
何以故?是色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示無所有性。
示虛妄性。
示假名性。
名為色性。
如是觀察選擇色性。
是菩薩正觀察選擇眼識性。
所謂眼識中無眼識。
無眼識性無有常性。
眼識性無有根本。
無決定法。
眼識性無所示。
是眼識性非合非散無有根本。
但以先業因緣起。
屬現在緣系色緣故數名眼識性。
随凡夫颠倒心故。
數名眼識性。
賢聖通達眼識性即是非性。
何以故?眼識性無決定故。
從衆因緣生。
屬諸因緣故數名眼識性。
識所行處是眼識性。
是識無決定故。
說無決定相。
無生故。
示虛妄故。
能分别色相故。
能示緣故。
說是眼識性。
随衆生所知。
如來方便分别。
破壞和合一相故。
說是十八性示識無決定相。
但眼清淨能知色相。
二法和合故說眼識性。
示眼識實相故說眼識性。
眼識性者示眼所行處。
能識色是眼識。
性即是說無性。
何以故?智者眼識性中。
求眼識性相不可得。
眼識性中。
亦不得眼識性根本。
所以者何。
無決定性是眼識性。
眼識性者以假名說。
所說性者即是說不取義。
能有所見處是眼識。
意業起是眼識相。
故名為眼識。
眼性色性眼識性。
以是性門。
說三事和合。
以知諸緣相故。
即是離諸性義。
所謂是眼性。
是色性。
是眼識性。
有如是數。
得令衆生入于實道。
此中實無眼性色性眼識性。
諸如來說是知見諸性相方便。
分别說是諸性。
若人通達是諸性方便者,則知三性無性。
何以故?諸性中無性相故。
諸性中相不可得故。
耳性聲性耳識性。
鼻性香性鼻識性。
舌性味性舌識性。
身性觸性身識性。
皆亦如是, 持世。
何謂菩薩摩诃薩觀擇意性。
菩薩作是念。
意性無決定。
根本無所有故。
意性中無意性無決定性。
是意性。
譬如諸種子種于大地。
因于水潤。
得日得風。
漸漸芽出。
芽不從種子出。
種子亦不與芽和合。
芽生則種子壞。
種子不離芽。
芽不離種子。
芽中無種子。
意性亦如是,能起意業故。
示意識故。
如種示芽。
得名意性。
離意性則無意。
意性不能知意。
假名字故說為意性。
是意性不在意内不在意外不在中間。
但以先業因緣故起。
識是意業故。
知所
何謂菩薩摩诃薩善知十八性。
菩薩摩诃薩方便正觀十八性。
作是念。
眼性眼性中不可得。
是眼性無我無我所。
無常無堅自性空故。
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
眼性虛妄無所有。
從憶想分别起。
眼性無有決定相。
虛空性是眼性。
譬如虛空無決定相。
無根本故眼性亦如是,無決定相亦無根本故。
何以故?眼性中實事不可得故。
眼性無處無方。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間。
眼性無決定相以無事故。
眼性事不可得。
衆因緣生故。
眼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
眼性眼相不可得。
眼性但以先業果報。
屬現在緣故數名眼性。
眼性者即是無性。
眼性中眼性不可得。
識行處故數名眼性。
若眼根清淨。
色在可見處意根相應。
以三事因緣合。
說名為眼性。
眼性中無決定眼性相。
智者通達無眼性是眼性性持世。
菩薩摩诃薩若能如是觀察選擇眼性。
即通達無性是色性。
何以故?色性中色性不可得。
是色性不合不散。
色無決定相故說名色性。
色無根本無分别何況色性。
色性則是亦無根本。
色性不在色内不在色外不在中間。
但以憶想分别。
色在可見處。
眼根清淨。
以意識相應。
見現在色故。
數名色性。
譬如鏡中面像。
若鏡明淨則生色相。
鏡中色無決定相。
鏡中無人而見色像。
但以外有鏡内起色相。
如是眼性清淨所緣之色。
在可見處。
如鏡中像數名色性。
色無性相無形性。
無決定性是名色性。
諸色相無我故。
數名色性。
随衆生所知故。
說名色性。
若菩薩知是色性。
即知無性是色性。
無生性是色性。
無作性是色性。
何以故?是色性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示無所有性。
示虛妄性。
示假名性。
名為色性。
如是觀察選擇色性。
是菩薩正觀察選擇眼識性。
所謂眼識中無眼識。
無眼識性無有常性。
眼識性無有根本。
無決定法。
眼識性無所示。
是眼識性非合非散無有根本。
但以先業因緣起。
屬現在緣系色緣故數名眼識性。
随凡夫颠倒心故。
數名眼識性。
賢聖通達眼識性即是非性。
何以故?眼識性無決定故。
從衆因緣生。
屬諸因緣故數名眼識性。
識所行處是眼識性。
是識無決定故。
說無決定相。
無生故。
示虛妄故。
能分别色相故。
能示緣故。
說是眼識性。
随衆生所知。
如來方便分别。
破壞和合一相故。
說是十八性示識無決定相。
但眼清淨能知色相。
二法和合故說眼識性。
示眼識實相故說眼識性。
眼識性者示眼所行處。
能識色是眼識。
性即是說無性。
何以故?智者眼識性中。
求眼識性相不可得。
眼識性中。
亦不得眼識性根本。
所以者何。
無決定性是眼識性。
眼識性者以假名說。
所說性者即是說不取義。
能有所見處是眼識。
意業起是眼識相。
故名為眼識。
眼性色性眼識性。
以是性門。
說三事和合。
以知諸緣相故。
即是離諸性義。
所謂是眼性。
是色性。
是眼識性。
有如是數。
得令衆生入于實道。
此中實無眼性色性眼識性。
諸如來說是知見諸性相方便。
分别說是諸性。
若人通達是諸性方便者,則知三性無性。
何以故?諸性中無性相故。
諸性中相不可得故。
耳性聲性耳識性。
鼻性香性鼻識性。
舌性味性舌識性。
身性觸性身識性。
皆亦如是, 持世。
何謂菩薩摩诃薩觀擇意性。
菩薩作是念。
意性無決定。
根本無所有故。
意性中無意性無決定性。
是意性。
譬如諸種子種于大地。
因于水潤。
得日得風。
漸漸芽出。
芽不從種子出。
種子亦不與芽和合。
芽生則種子壞。
種子不離芽。
芽不離種子。
芽中無種子。
意性亦如是,能起意業故。
示意識故。
如種示芽。
得名意性。
離意性則無意。
意性不能知意。
假名字故說為意性。
是意性不在意内不在意外不在中間。
但以先業因緣故起。
識是意業故。
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