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欲恍惚。
豪自恣者,示無常事。
諸有成就。
共同會者,說别離法。
勸發道心。
在兜術天。
是初始教。
在於色界。
為諸天子。
講善解脫三昧正受。
無所興起。
彼於禅定。
若有罣礙生恩愛故為貪身故。
而現迷惑。
分别塵勞。
解如真谛。
然後乃消一切諸色皆住颠倒。
其不解者,思念計淨。
謂為常存。
悉不可貪。
當歸無常别離之業。
勸發道心。
是為二事。
又族姓子。
菩薩處在兜術天時。
淨光三昧。
而自正受。
演身光耀。
普遍三千大千世界。
随衆生本。
應當度者,演若幹品百種異音。
衆人得聞此經法音。
其心坦然。
而得開解悉得遷生兜術天上。
適得生天。
菩薩尋時。
勸發道心。
是為三事。
菩薩處在兜術天時。
以無罣礙。
菩薩道眼。
見於十方諸佛國土諸菩薩等。
各在兜術。
適見此已,集大法會。
顯無極變。
現來入胎。
而複示生。
棄國捐王。
詣佛樹下。
莊嚴道常講說前世所造立行。
因宿本行。
令其得入無極大慧不移所在。
而複普現若幹形變。
開化群萌。
是為四事。
菩薩處在兜術天時。
十方兜術諸菩薩等。
悉來見之。
謙下恭順。
於時菩薩。
鹹令歡悅。
使其所願。
皆得備悉。
口演大法。
随諸菩薩。
所立住行。
應當除者,宜當奉行。
當可證明。
而為說法。
聞其所講。
歡喜踴躍。
各還本土。
歸兜術天。
是為五事。
菩薩在於兜術天時。
見魔波旬。
豪貴貪欲。
與大營從。
相圍繞來。
欲亂菩薩。
即住降制諸魔。
金剛履迹之常智度無極。
執權方便。
道慧面首。
而懷仁和。
寂靜禁戒。
以斯威神。
而建立之。
如應說法。
令魔波旬。
不得其便。
見於菩薩。
所顯感動。
悉發無上正真道意。
是為六事。
菩薩在兜術天時。
知諸天人。
厭於欲界。
志樂法會。
令欲界中諸有宮殿。
自然演聲而出音言:今日菩薩。
當現宮人。
若有睹者,欲意自生。
鹹共請會。
適聞此音。
無央數億百千垓天。
悉來集彼。
應時菩薩。
現諸宮人。
其諸天子。
古昔以來。
所未見聞。
端正殊妙。
世之希有。
見之大悅。
視無厭足。
悉作伎樂。
因從伎樂。
演法音聲。
一切萬物。
皆歸無常。
目之所睹。
悉為苦本。
諸法無我。
無身壽命。
悉當歸空。
無為寂安。
奉菩薩行。
當得至佛。
具諸通慧。
來會諸天。
聞此法音。
心懷慼然。
不樂貪欲。
鹹發道心。
是為七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不殁其形。
普現十方不可稱限無數佛土。
詣諸如來。
稽首作禮。
聽所說法。
視諸佛尊。
辄為班宣阿惟顔事。
因本際來。
詣通慧地菩薩道祝使人一切道義具足無極普智。
發心之頃。
悉令解了。
是為八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以其威神。
有奉佛法。
名好殊特。
普遍十方諸佛國土。
供養如來。
無量清淨。
宣不可計。
現諸法界。
歸虛空界。
諸天人民見此供養。
不可計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是為九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入於無量諸法道柔。
演慧光明。
現於十方不可稱限諸佛世界若幹色像。
不可計限威儀禮節。
各各則異。
所作随時。
為分别說。
若幹種法。
剖判訓誨。
随衆生心。
本行志願。
各令解達。
是為十事。
是為菩薩在兜術天所現十事。
然後乃生。
現於人間。
菩薩現沒兜術天有十事。
何謂為十。
於時菩薩。
在兜術天。
有光名曰安隐清淨。
演此明曜。
從足底出。
照於三千大千世界。
皆為大明。
其在惡趣三塗之難。
地獄餓鬼畜生之厄。
周旋往返。
適蒙此光皆獲大安。
息衆苦患。
適遇安已,心自念言:諸賢者等。
更有異人。
來生此界。
於冥睹明。
相見喜驚。
斯為菩薩現舍兜術天。
是為一事。
複次在兜術天。
光名勸助。
從其眉間。
演是明時。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耀諸宿世所行菩薩。
適演此明。
耀大千國。
請諸菩薩已,於時菩薩。
德行已備。
舍兜術天。
諸天龍神。
一切皆來。
供養菩薩。
其心欣然。
悉發道意。
是為二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光名淨界。
從其右掌。
複演此光。
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則成嚴淨。
彼諸緣覺。
無諸漏者,即時其光。
徙著異國。
其不徙者,便舍壽命。
而般泥洌諸外異學。
裸形露精。
迷惑倒見。
衆生之類。
亦複見徒。
著於他方。
所見徙者,如來聖旨。
亦是黎庶。
緣此因緣。
而見開化。
是為三事。
在兜術天時。
有光名曰離垢顯耀。
從菩薩身。
演此明耀。
照下諸天。
乃上至阿迦膩吒二十四天。
處兜術宮。
諸天子等。
各各心念言:今日菩薩。
舍兜術天。
各懷愁慼。
各各執取華香。
雜香搗香。
缯蓋幢幡。
鼓諸琴筝。
歌頌其德。
而作伎樂。
詣菩薩所。
而供養之。
稽首禮敬。
奉事不休。
至成佛道。
現大滅度。
是為四事。
又族姓子。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有光名曰莫能勝幢。
因頭冠帻體嬰珞。
於其心藏。
演此明耀。
其中暢出。
普照十方諸金剛神。
應時百億金剛諸神。
皆來集會。
侍菩薩後。
成佛已去。
至大滅度。
是為五事。
複次有光。
名解衆生。
應時菩薩。
從身諸毛。
演此明耀。
悉照三千大千世界。
輝菩薩體照諸天人一切宮殿。
應時各念。
吾等開士。
當化衆生。
奉敬如來。
是為六事。
複次有光。
名積善祝因從菩薩大寶珠藏。
演無極明。
此光明珠。
化出大殿。
往至菩薩生處家國。
於其家中。
光照十方郡國縣邑州域大邦諸有家居。
其應化者,鹹來就之。
生其土界。
是為七事。
複次有光。
名普嚴宮。
演此明耀。
菩薩尋時。
出普嚴淨大寶閣殿與大寶殿。
住於母胎。
近其右脅。
光明這照。
應時其母。
普得安隐。
住於一切德功勳之護菩薩母胎。
菩薩處此大寶宮殿遊居。
是為八事。
複次有光。
名曰停祝而出菩薩於足底下。
其諸天子。
處在欲界及諸梵天。
常懷恭悖奉敬菩薩。
因其命盡欲終之時,故謂菩薩。
續在故處。
光明來照。
雖在天上。
堪奉如來。
光明遍照。
諸天子等。
即更安祝不複壽終。
供養菩薩。
乃至成佛。
現大滅度。
是為九事。
複次有光。
名若幹目。
因從菩薩諸好中出。
演此明時。
現衆菩薩各各異變無量功德。
彼諸天人。
遙見菩薩住兜術天。
或現來下。
入母胎中。
或見甫生。
或見出家。
或見成佛。
或見轉法輪。
或見滅度。
是為十事。
在兜術天現沒來生。
計是菩薩十品光明。
而顯具足無央數億百千明曜。
出菩薩身。
不計床座樓閣宮殿。
所出光曜。
現若幹種菩薩事業所可興為。
巍巍如此。
普備道法。
豪自恣者,示無常事。
諸有成就。
共同會者,說别離法。
勸發道心。
在兜術天。
是初始教。
在於色界。
為諸天子。
講善解脫三昧正受。
無所興起。
彼於禅定。
若有罣礙生恩愛故為貪身故。
而現迷惑。
分别塵勞。
解如真谛。
然後乃消一切諸色皆住颠倒。
其不解者,思念計淨。
謂為常存。
悉不可貪。
當歸無常别離之業。
勸發道心。
是為二事。
又族姓子。
菩薩處在兜術天時。
淨光三昧。
而自正受。
演身光耀。
普遍三千大千世界。
随衆生本。
應當度者,演若幹品百種異音。
衆人得聞此經法音。
其心坦然。
而得開解悉得遷生兜術天上。
適得生天。
菩薩尋時。
勸發道心。
是為三事。
菩薩處在兜術天時。
以無罣礙。
菩薩道眼。
見於十方諸佛國土諸菩薩等。
各在兜術。
適見此已,集大法會。
顯無極變。
現來入胎。
而複示生。
棄國捐王。
詣佛樹下。
莊嚴道常講說前世所造立行。
因宿本行。
令其得入無極大慧不移所在。
而複普現若幹形變。
開化群萌。
是為四事。
菩薩處在兜術天時。
十方兜術諸菩薩等。
悉來見之。
謙下恭順。
於時菩薩。
鹹令歡悅。
使其所願。
皆得備悉。
口演大法。
随諸菩薩。
所立住行。
應當除者,宜當奉行。
當可證明。
而為說法。
聞其所講。
歡喜踴躍。
各還本土。
歸兜術天。
是為五事。
菩薩在於兜術天時。
見魔波旬。
豪貴貪欲。
與大營從。
相圍繞來。
欲亂菩薩。
即住降制諸魔。
金剛履迹之常智度無極。
執權方便。
道慧面首。
而懷仁和。
寂靜禁戒。
以斯威神。
而建立之。
如應說法。
令魔波旬。
不得其便。
見於菩薩。
所顯感動。
悉發無上正真道意。
是為六事。
菩薩在兜術天時。
知諸天人。
厭於欲界。
志樂法會。
令欲界中諸有宮殿。
自然演聲而出音言:今日菩薩。
當現宮人。
若有睹者,欲意自生。
鹹共請會。
適聞此音。
無央數億百千垓天。
悉來集彼。
應時菩薩。
現諸宮人。
其諸天子。
古昔以來。
所未見聞。
端正殊妙。
世之希有。
見之大悅。
視無厭足。
悉作伎樂。
因從伎樂。
演法音聲。
一切萬物。
皆歸無常。
目之所睹。
悉為苦本。
諸法無我。
無身壽命。
悉當歸空。
無為寂安。
奉菩薩行。
當得至佛。
具諸通慧。
來會諸天。
聞此法音。
心懷慼然。
不樂貪欲。
鹹發道心。
是為七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不殁其形。
普現十方不可稱限無數佛土。
詣諸如來。
稽首作禮。
聽所說法。
視諸佛尊。
辄為班宣阿惟顔事。
因本際來。
詣通慧地菩薩道祝使人一切道義具足無極普智。
發心之頃。
悉令解了。
是為八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以其威神。
有奉佛法。
名好殊特。
普遍十方諸佛國土。
供養如來。
無量清淨。
宣不可計。
現諸法界。
歸虛空界。
諸天人民見此供養。
不可計人。
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是為九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入於無量諸法道柔。
演慧光明。
現於十方不可稱限諸佛世界若幹色像。
不可計限威儀禮節。
各各則異。
所作随時。
為分别說。
若幹種法。
剖判訓誨。
随衆生心。
本行志願。
各令解達。
是為十事。
是為菩薩在兜術天所現十事。
然後乃生。
現於人間。
菩薩現沒兜術天有十事。
何謂為十。
於時菩薩。
在兜術天。
有光名曰安隐清淨。
演此明曜。
從足底出。
照於三千大千世界。
皆為大明。
其在惡趣三塗之難。
地獄餓鬼畜生之厄。
周旋往返。
適蒙此光皆獲大安。
息衆苦患。
適遇安已,心自念言:諸賢者等。
更有異人。
來生此界。
於冥睹明。
相見喜驚。
斯為菩薩現舍兜術天。
是為一事。
複次在兜術天。
光名勸助。
從其眉間。
演是明時。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耀諸宿世所行菩薩。
適演此明。
耀大千國。
請諸菩薩已,於時菩薩。
德行已備。
舍兜術天。
諸天龍神。
一切皆來。
供養菩薩。
其心欣然。
悉發道意。
是為二事。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光名淨界。
從其右掌。
複演此光。
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則成嚴淨。
彼諸緣覺。
無諸漏者,即時其光。
徙著異國。
其不徙者,便舍壽命。
而般泥洌諸外異學。
裸形露精。
迷惑倒見。
衆生之類。
亦複見徒。
著於他方。
所見徙者,如來聖旨。
亦是黎庶。
緣此因緣。
而見開化。
是為三事。
在兜術天時。
有光名曰離垢顯耀。
從菩薩身。
演此明耀。
照下諸天。
乃上至阿迦膩吒二十四天。
處兜術宮。
諸天子等。
各各心念言:今日菩薩。
舍兜術天。
各懷愁慼。
各各執取華香。
雜香搗香。
缯蓋幢幡。
鼓諸琴筝。
歌頌其德。
而作伎樂。
詣菩薩所。
而供養之。
稽首禮敬。
奉事不休。
至成佛道。
現大滅度。
是為四事。
又族姓子。
菩薩若在兜術天時。
有光名曰莫能勝幢。
因頭冠帻體嬰珞。
於其心藏。
演此明耀。
其中暢出。
普照十方諸金剛神。
應時百億金剛諸神。
皆來集會。
侍菩薩後。
成佛已去。
至大滅度。
是為五事。
複次有光。
名解衆生。
應時菩薩。
從身諸毛。
演此明耀。
悉照三千大千世界。
輝菩薩體照諸天人一切宮殿。
應時各念。
吾等開士。
當化衆生。
奉敬如來。
是為六事。
複次有光。
名積善祝因從菩薩大寶珠藏。
演無極明。
此光明珠。
化出大殿。
往至菩薩生處家國。
於其家中。
光照十方郡國縣邑州域大邦諸有家居。
其應化者,鹹來就之。
生其土界。
是為七事。
複次有光。
名普嚴宮。
演此明耀。
菩薩尋時。
出普嚴淨大寶閣殿與大寶殿。
住於母胎。
近其右脅。
光明這照。
應時其母。
普得安隐。
住於一切德功勳之護菩薩母胎。
菩薩處此大寶宮殿遊居。
是為八事。
複次有光。
名曰停祝而出菩薩於足底下。
其諸天子。
處在欲界及諸梵天。
常懷恭悖奉敬菩薩。
因其命盡欲終之時,故謂菩薩。
續在故處。
光明來照。
雖在天上。
堪奉如來。
光明遍照。
諸天子等。
即更安祝不複壽終。
供養菩薩。
乃至成佛。
現大滅度。
是為九事。
複次有光。
名若幹目。
因從菩薩諸好中出。
演此明時。
現衆菩薩各各異變無量功德。
彼諸天人。
遙見菩薩住兜術天。
或現來下。
入母胎中。
或見甫生。
或見出家。
或見成佛。
或見轉法輪。
或見滅度。
是為十事。
在兜術天現沒來生。
計是菩薩十品光明。
而顯具足無央數億百千明曜。
出菩薩身。
不計床座樓閣宮殿。
所出光曜。
現若幹種菩薩事業所可興為。
巍巍如此。
普備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