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喜護,見諸佛奉敬。

    光具足照耀,無量當來劫。

    心不以懈惓,成佛一切智。

     諸法悉佛法,皆亦度世法。

    棄穢濁倒見,得佛最正覺。

     菩薩無思議有十事。

    何謂為十。

    所修德本不可思議。

    一切所願不可計量。

    觀察諸法悉如幻化。

    因發道心。

    依諸善業。

    無所違失。

    修菩薩行。

    永無妄想。

    修深要義。

    普入諸法。

    不取滅度。

    道慧不備終不舍去。

    菩薩行道。

    入胎出生。

    積勤苦行。

    詣佛樹下。

    降伏衆魔。

    逮最正覺。

    而轉法輪。

    現取滅度。

    顯諸佛事。

    建立所現。

    不舍大哀護諸衆生。

    不違本願。

    又其菩薩。

    建立示現如來十力。

    從初發意。

    在於法界。

    開化衆生。

    未曾休廢。

    又其菩薩。

    皆以無想入於衆想。

    又以有想入於無想。

    無所思念說諸念事。

    又以諸念說無念事。

    以無所有入於所有。

    又諸所有入無所有。

    化無所作入有所作。

    化有所作入無所作。

    於無所得說有所得。

    於有所得說無所得。

    解知諸法悉無所有。

    又其菩薩。

    等心於道道以平等。

    解知衆生道心無異。

    心不倒見所念無失。

    不随邪疑所睹平等。

    又其菩薩。

    發意之頃。

    其心寂然定意正受。

    在於本際而不造證。

    以無有漏而不永滅。

    布諸德本曉了諸法。

    一切無漏而為人說。

    諸漏已盡亦為人宣。

    當除諸漏,則以佛法入於俗法。

    雖在其中無俗思想。

    無道俗念。

    觀一切法。

    皆入法身亦無所入。

    曉了諸法而無有二。

    亦無所行。

    是為菩薩十無思議。

    菩薩住此。

    疾逮無上正真之道。

     菩薩有十事。

    解說真谛。

    何謂為十。

    演一切佛法。

    随時真誠。

    棄捐惡法不失其節。

    以諸菩薩。

    神足變化。

    宣正覺教。

    能以随便。

    入於衆生罪福之業。

    宣暢衆生。

    除去一切塵勞罪事。

    皆以能達衆生之義。

    無為法門。

    消諸罣礙。

    修閑靜業。

    又其菩薩。

    悉無所住,猶如虛空。

    一一所入。

    不得禁戒。

    天地成敗無有猶豫。

    在諸世界而不沈吟。

    而於諸法境。

    無所蔽礙。

    所由方面。

    益以微妙。

    達如來至真。

    至生出家。

    竟於滅度。

    又入法界菩薩諸佛。

    普見諸佛。

    舉動進止。

    菩薩悉見衆生之類處於泥洌無所造故。

    願不堕落。

    會當備悉。

    諸通慧智。

    又有菩薩。

    見一切法。

    無所依怙。

    不遠善友。

    所當近者,亦不附著。

    如來精進。

    不懈休法。

    禮儀一等。

    親友怨惡。

    積累德本。

    勸助令集。

    皆使同一。

    贊揚成就。

    令無有二。

    是為菩薩十事說常随時菩薩分别慧便有十事。

    何謂為十。

    曉了一切諸佛之國。

    解入衆生本原衰盛。

    識别群黎心行所存。

    宣暢黎庶諸根興耗。

    又知一切報應行果。

    普入聲聞别随時義。

    皆亦複下衆緣覺行。

    悉以方便。

    修諸菩薩。

    分别鹹從世俗之法。

    一切悉順入諸佛法。

    曉了慧宜。

    是為菩薩十分别慧。

    菩薩住此。

    速逮無上正真之道菩薩三昧有十事。

    何謂十事。

    定意之時,皆知十方世界所有。

    能以意定。

    寂衆生身定諸法三昧。

    其三昧定。

    見十方佛,則能建立一切諸念。

    随時定意。

    其三昧有則能動轉。

    無央數身。

    亦複能使從三昧起。

    普入諸佛如來正覺。

    三昧正受。

    開悟衆生。

    其慧普大。

    曉了随時諸菩薩三昧。

    一發意頃入一心慧。

    以無為心開靜之慧。

    悉能普修諸菩薩慧。

    不廢笃信。

    以願大慧。

    曉了三昧。

    是為菩薩十事三昧。

     菩薩何所有有十事。

    何謂為十。

    衆生何所有。

    國土亦然。

    觀所衆生。

    亦解本無。

    劫燒之時,天地為敗。

    或水災變。

    天地敗已,複還合成。

    計佛正覺。

    亦無所有。

    若幹種行。

    亦無處所。

    如來身者,功勳無量。

    一切諸法。

    所說本末。

    其義各異。

    若能供養諸佛正覺。

    所歸亦無。

    是為菩薩十事何所有於是頌曰: 衆生何所有,國土無處所。

    以察諸相好,劫燒天地壞。

    還合亦如是,佛身若幹品。

    如來不可量,宣法若幹品。

     菩薩脫門有十事。

    何謂為十。

    其身普遍一切世界。

    現於十方若幹品形無數色像。

    以諸法界入一佛土。

    建立一切衆生之衆。

    以佛莊嚴。

    形周十方若幹佛土。

    自然覺知。

    至一切界。

    一發心頃。

    遍諸佛土。

    皆現諸佛。

    在一刹土。

    使諸佛界度入一身。

    悉使諸佛。

    感動神足。

    而以娛樂。

    顯入一心。

    是為菩薩十事脫門。

    於是頌曰: 其身遍佛土,顯若幹形像。

    諸法入一土,建立諸世界。

    遍世現佛身,自知靡不周。

    諸法入一體,開心一切人。

     菩薩神通有十事。

    何謂為十。

    識於過去所經曆處。

    曉了方便。

    出入進退。

    天耳識别。

    無所罣礙。

    悉聞言辭。

    衆所歸趣。

    能知他人衆生之類心所念行。

    無央數事。

    種種别異,則以天眼無為之業。

    觀察一切所經周旋。

    以大神足感動變化。

    建無思議衆生之類。

    從其本性。

    而示現之。

    使得入律。

    見於無限諸佛世界。

    遍示諸身。

    發心之頃。

    能周無量十方佛土。

    亦能莊嚴。

    建立無數境界處所。

    亦複顯示具足身形。

    不懷自大。

    曉了通慧。

    於無底國。

    逮得無上正真之道。

    為最正覺。

    心無思議。

    因其衆生志性本末。

    而示現教。

    是為菩薩十事通義也。

    菩薩住此。

    獲緻如來。

    無上正真神通歸趣。

    方便随向。

    諸佛所變。

    現於十方。

    衆生訓誨。

    轉成其行。

    衆義備悉。

     菩薩通達有十事。

    何謂為十,則能随時。

    教化衆生。

    分别罪福。

    群生之類所經曆事。

    若幹不同。

    使其出家。

    令心寂然。

    入諸蔽礙。

    一一衆生。

    所行颠倒。

    若幹不同。

    而使消除。

    達如金剛。

    聖慧具足。

    所可建立。

    其音周遍。

    不可思議。

    教諸佛土。

    曉了方便。

    一切猗著。

    習四等心。

    悉普遊入。

    解所生處。

    亦複識了。

    無所從生。

    皆已除去諸想痛癢境界處所。

    又其菩薩。

    不觀諸法。

    亦非不觀。

    諸法無想。

    以為一淨。

    亦無有淨。

    明若幹種。

    曉知精勤。

    於無數劫。

    班宣經道。

    而以等歸。

    趣於無上正真之道。

    常住法界。

    又其菩薩。

    曉了衆生。

    本悉滅度。

    不用家業。

    亦無所造。

    知有生者,為随颠倒。

    達其因緣報應之義。

    識可奉敬。

    以何緣便。

    所行本末。

    起滅處所。

    分别開化群萌之類。

    開明閉塞脫門之理。

    解其颠倒無謬之事。

    亦知塵欲瞋诤之原。

    亦别生死無為之業。

    複了反逆無逆之事。

    知可依怙不可怙者,亦明究暢别所至處。

    知其退轉還複處者,知其至決及所歸趣。

    亦識壞敗當還成者,亦了開化知衆生根。

    所當開化使得入律。

    若幹方便教授黎庶而不迷惑失菩薩行。

    所以者何。

    佛子。

    欲知菩薩。

    所以發無上正真道心者,何以故?開化衆生之故。

    既化衆生。

    令從律教。

    身